一種42CrMo調質低速軸裂紋分析
劉久成

產品信息介紹見表1,熱處理工藝見圖1,淬火冷卻介質參數見表2。
產品回火后在精車過程中發現端面邊緣出現裂紋,同一筐產品只有此種產品有裂紋。本樣品為機加工后的圓鋼,經調質后端部邊緣開裂,故對此失效原因進行分析。
選取開裂樣品進行線切割,對上述缺陷截面磨拋、超聲清洗、烘干,利用體視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儀及金相顯微鏡進行綜合分析。

表1 產品參數和工藝要求

表2 淬火冷卻介質參數
樣品斷面嚴重氧化,無金屬光澤(見圖2~圖5),裂紋源為端部中央部分,呈弧狀向邊緣裂開。由斷口微裂紋可判斷其斷裂為沿晶開裂,斷口沿晶界產生和發展,外形曲折而不規則。
由顯微形貌可以看出淬火組織為回火索氏體(見圖6)。組織正常,裂紋沿縱向擴展,裂紋兩邊緣有明顯的高溫氧化物層,并存在較多微裂紋,且微裂紋中亦存在高溫氧化現象(見圖7~圖13和表3),開裂起始方向不同于裂紋擴展方向(見圖14)。且裂紋尾部不尖銳,說明裂紋部位經歷過很高的溫度,而加工過程并無跑溫、超溫問題發生,結合工藝流程,推測該裂紋在熱處理之前已經形成,在隨后的淬火和回火過程中進一步擴展。

圖1

圖2 取樣位置

圖3 缺陷母體形貌

圖4 缺陷掉塊形貌

圖5 缺陷掉塊形貌放大

圖6 樣品金相組織(電鏡)

圖7 樣品截面金相(箭頭處為不同區域微裂紋,內部為高溫氧化物)

圖8 微裂紋與開裂處氧化物

圖9 開裂處氧化物

圖10 微裂紋及氧化物(電鏡)

圖11 微裂紋及氧化物電鏡

圖12 開裂區域夾雜缺陷

圖13 樣品開裂表面形態

圖14 微裂紋與主裂紋的擴展方向

表3 缺陷樣品微區成分圖譜
劉久成,唐山亞捷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