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怡,叢軼,曲萍,葛樹濤,劉明亮
某國外用戶訂購的壓力容器,其橢圓 封頭材料為SA516Gr.70,規格為φ7150mm×25mm,重約12t,堅持要求冷成形后正火。正火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高溫變形難以控制,封頭尺寸超出現有熱處理設備有效加熱區范圍。此外正火所需費用和封頭材料費用相當,制造成本增加。
經過調研,共有3個加熱方案可供選擇。
(1)用7.5m×7.8m×25m燃氣爐加熱正火 由于封頭尺寸超出燃氣爐有效加熱區,需將封頭墊高至距臺車面大于1000mm,以使燃燒器噴出的火焰遠離封頭,并留出足夠空間,使氣流均勻流動,使封頭能實現均勻加熱。同時,由于供氣方改變了氣源成分,需對加熱爐進行測試,確定加熱爐的能力能滿足1~2只封頭加熱至正火溫度。
(2)外委專業熱處理機構進行正火 經招標詢價,10個封頭熱處理服務費需28萬元,工期26天。能源費除外,并提供電源,作業場地和起重設備。總費用約需35萬元。
(3)自制加熱裝備 需自行設計制造,需外購部分設備和材料,總費用約需32萬元,雖然設備可重復使用,但周期長,不能保證產品交貨期。
分析比較3個加熱方案,據燃氣爐調試結果,現有燃氣爐加熱正火能滿足工藝需要,對工期有保證。根據調試結果估算(每爐加熱1只封頭)約需33萬元。
在3個加熱方案中,燃氣加熱比電加熱更易引起變形。燃氣加熱屬對流傳熱,由于封頭直徑超出加熱爐的有效均溫區和爐氣流動受阻,再加上金屬高溫強度急劇下降,易發生蠕變,因此防變形是正火的關鍵問題。
(1)每爐加熱1只封頭防變形支撐 用寬50mm、厚30mm鋼板按圖1焊接防變形支撐,封頭端部墊離臺車面大于1000mm。
(2)每爐加熱2只封頭的防變形支撐 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能實現均勻加熱,采取圖2所示2只封頭同爐加熱正火,上下封頭直邊相對點固在一起,增大剛度,上下封頭在產品接管處預開工藝孔,改善爐氣流動的均勻性,保證加熱和冷卻均勻,用加強圈增加開孔處剛度,防止變形。用支座和墊鐵墊離臺車面大于1000mm,并在900℃以上承受兩個封頭的重力。

圖1 單個封頭正火傘形防變形支撐

圖2 雙封頭正火燈籠形防變形支撐
正火現場圖片見圖3,正火加熱溫度均勻,滿足工藝要求。圖4為正火后金相組織,鐵素體+珠光體,晶粒度7級。試樣力學性能見附表。
經濟效果分析:10只封頭分5爐正火,每爐消耗燃氣2020m3,總計消耗10100m3,能源費總計50500元,只有外協費用的1/7(外協總費用約35萬元),加上工時和材料費,每只封頭正火成本約6000元,且工期得到保證。
正火后有兩爐下封頭做鼓部位變形超標(見圖5箭頭所指部位)。造成變形超差的原因是支座制造時,封頭重力集中于橢圓支座短軸處,接觸部位內凸。由于封頭是點壓做鼓,即使支座不橢圓,也不可能與做鼓部位均勻接觸。
針對正火時下封頭變形超差,進行了兩次改進,一是在支座與封頭縫隙處加焊墊板,增多支撐點,使重力分散,二是在上下封頭直邊處增加支柱,使上封頭重力分散到支柱上(見圖6),雖有改善,但最后一爐下封頭變形仍然超差。
由于無專用設備,修形非常困難,只能將兩只超差封頭外委專業廠家修形(見圖7),增加了制造費用,且一般封頭廠也很少具備大跨距大行程的修形設備。兩只封頭外委修形及往返運費總計30000元。

5只上封頭正火均未變形,說明封頭的剛度足以承受自重可能引發的高溫蠕變。兩只相連封頭自重達23t,集中于支座上,由于不能與支座均勻接觸,重力集中在與支座接觸處,材料在900℃以上屈服強度很低,從而造成接觸部位變形。支座設計雖滿足高溫承重需要,但僅置于封頭做鼓部位是欠妥的。
支座與封頭間加墊板雖能增加接觸面積,但墊板與封頭和支座相焊,增加了應力和變形。
在封頭直邊相連處加焊支柱,雖能分擔支座承重,但熱脹冷縮方向與封頭不同,支柱僅上下方向脹縮,封頭既上下方向脹縮,又水平方向脹縮,導致支柱彎曲,起不到支撐作用。鑒于以正火封頭母材和焊接試板力學性能上分析,建議采用圖8所示支撐結構。帶托板的支座僅與封頭點固,焊接應力小,脹縮方向與封頭一致。上下封頭的自重分散由托板和封頭不同部位承受,可避免封頭局部變形。

項目 Rm/MPa Rp0.2 /MPa A(%)母材 555 360 30拼縫487/495 — —


1.墊鐵 2.加強圈 3.托板 4.固定板5.上封頭 6.下封頭 7.支座
超大薄壁封頭正火,在國內外都是罕見的,既涉及設備能力、變形控制,又要顧及經濟成本,最主要的是保證均勻加熱,確保力學性能和金相組織合格。我公司超大薄壁封頭正火解決了生產急需,滿足了用戶要求,經濟效果是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