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開縣鎮東街道金果村1組,漫山遍野的春橙壓滿枝頭,像一盞盞亮起的小燈籠。在果農李茂盛的柑橘園里,不時傳來歡笑聲,還有采摘果子的“咔嚓”聲。“今年春橙產量不錯,價錢也還可以,現摘現賣,非常新鮮。”李茂盛樂呵呵地說,以前他家柑橘都是豐產不豐收,賣果比較難,如今他和女兒李小燕開辟了網上銷售渠道,再搭配本地銷售,很快就賣光了自家的果子。
豐產不豐收,賣果是難題
李茂盛已經種了近20年的柑橘,起初只有兩三畝。近年來,隨著政策越來越好,他擴大了種植規模,如今有13畝的果園了。他主要種植當地品種——春橙,春橙果子質優好賣,還種植了3畝血橙和臍橙。在李茂盛的精心管理下,果樹產量不錯,每畝都在2000公斤左右,而且果子皮薄、水分多,非常甘甜。
“春橙豐產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沒有銷售渠道,這好事就變成壞事了。看著一堆堆果子只能干著急,要么等客人上門來買,要么四處打電話推銷,一段時間里我們全家還挑著春橙四處散賣。”李茂盛說著,拿起一個小本子給筆者看,上面記錄了密密麻麻的客商電話,以前每到柑橘豐收的時候,一家人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推銷果子,通常還賣不上好價錢。
嘗試線上賣春橙,開拓銷售新模式
眼看傳統的銷售模式讓大批優質春橙滯銷,李茂盛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尋求解決之道。“我發現對門朱占武家的春橙賣得特別好,就上門取經,小伙子人很熱心,告訴我他在網上賣春橙,訂單快、價格好,如果我也想學習,可以看一看是怎么操作的。”李茂盛說。由于當時他自己不懂網絡,于是讓女兒李小燕去學習。
玩轉網絡,對年輕人來說并不是難事。很快,李小燕便弄懂了其中訣竅,回來試著在微信上掛出了自家柑橘的信息。很快,轉發突破了100次,有不少人聯系她想買新鮮的柑橘。
“我記得賣出的第一單是5公斤80元一箱的血橙,這個價格在網上來說還算實惠,所以隨后很多人發來訂單,一個星期陸續賣了200多單。”李小燕說。
網上銷售是個好辦法,但是運輸問題如何解決呢?李茂盛聯系了開縣縣城一家快遞公司談出貨問題,得到了熱情接待。“當時快遞公司說,電子商務是大勢所趨,已經有不少果農聯系物流。”李茂盛說,“他們有一個價格標準,重慶市內,10塊錢一箱,市外2元1公斤,這個運費我女兒幫著做了調查,買家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就簽了合同。”去年冬天,他家血橙和臍橙有近三分之二都是網上賣出去的,賣了3000多公斤。
線上線下齊銷售,帶來春橙豐產年
李茂盛的柑橘園位于金果村1組的一處山上,山下有個倉庫原本用于存放柑橘,如今這個倉庫卻派不上用場了。“現在柑橘銷路好,我采用了留樹保鮮的技術,可以從樹上摘下經過物流直接送達顧客手里,又新鮮又好吃,客戶回頭率特別高。”李茂盛笑著說。如今,冬季的血橙和臍橙剛剛掛果,就已經有人預定了30多單,大多都是去年冬天的回頭客。
李茂盛算了一筆賬,去年冬天,正是血橙豐收的季節,當時商販來收最多也就8元1公斤,但是網上銷售價格高多了,最少要賣16元1公斤。按照每畝產量2000公斤來算,他家的2畝血橙要多賺3萬元。“當然了,我家最多的還是春橙,盡管沒有血橙那么貴,還是每公斤可以多賺2~4元錢。”李茂盛說。
在收獲季節,每天李茂盛都能接到本地客商電話,他將一筐筐春橙運下山去,不一會兒就裝滿一大卡車。一天有時候線下可以銷售300多公斤,網上也有十幾個訂單。這種線上線下聯合銷售的模式,有效地彌補了各自不足。李茂盛的網絡銷售也帶動了村里的一些年輕人,希望這個方法能給全村的水果打開銷路,從此不愁“嫁”,實現豐產有豐收。
(北京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