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O記者 王蘭
商用車企如何布局物流新業態?
文 AO記者 王蘭
商用車企業如何在成本約束前提下提高物流客戶的最大價值,成為新時期物流用戶的新需求。
在慘淡的商用車市場里,物流行業的高速增長顯得異常誘人。然而,新時期下的物流用戶又出現了哪些新需求?
日前,在中國國際商用車車展期間,同步舉行的2015物流與運輸車輛高峰論壇上,來自物流行業的專家、物流運輸企業負責人以及物流車生產廠商代表紛紛做出了解答。
在商用車行業下滑的背景下,增長細分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只有最深入挖掘客戶需求,并能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才是整車企業提升競爭力,獲得更高市場占比的保證和根本。
對于商用車行業來說,物流運輸市場的增長是最快最有活力的細分市場。與汽車行業一樣同屬于轉型的物流行業,新模式層出不窮,業態不斷變化,且轉型升級始終離不開更先進、更智能、更高效率,這些恰恰是商用車企業最需要了解的變化。此外,對商用車生產企業而言,誰通過產品協助物流運輸企業實現成功轉型升級,誰就占領了這個增長最快細分市場的主動權。
成本不再是物流企業的唯一需求。有時物流企業會追加一些成本,在速度、準確率等方面提出更多需求。
如今,經濟發展到了需求導向的時代。全世界的產能過剩,使供給無法主導經濟發展,所以要看需求的“眼色”。
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指出,“在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的這個時代,人們的需求呈現差異化、多變化、快變化的主要特點。產品和服務已發展到體驗經濟時期,而體驗更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價值觀。也就是說無論是產品和服務,就體驗而言不存在一樣的標準,一人一樣,需求就變得非常復雜,原來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新需求。”
解決這個矛盾就需要轉變。戴定一認為,互聯網技術帶來了可能解決大規模定制需求的契機。
對于新需求下的物流企業該如何進行業務轉型?
目前,傳統行業都大談“互聯網+”或者“+互聯網”,對于物流企業來說互聯網的加入,大大改變了他們發展模式。大多數的物流企業普遍地應用互聯網技術,他們用互聯網技術改變傳統業務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從傳統的效率成本模式轉到成本與價值的平衡模式。
據了解,過去,物流企業以成本、效率為目標。現在,因客戶對物流提出了更高的差異化、多元化、快變化的需求,所以成本不再是物流企業的唯一的需求。有時物流企業會追加一些成本,在速度、準確率、時效性、溝通便利性等方面提出更多需求。對于商用車企業來說這就是客戶的新需求,需要商用車企業在成本約束的情況下提高客戶的最大價值。
“商用車企業要善于發現物流客戶的新價值,而不是認為客戶對車輛沒有新要求,只是降成本、提速度。”戴定一強調,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整合更多資源、更多市場。比如貨運APP,就是車貨匹配,可分類的余地非常多,如果積累下數據之后,對每一個人的特征進行分類,物流企業給他配貨就能更精準、更有服務價值。“如何提煉數據做到差異化服務、個性化服務始終是物流運輸企業的開拓方向,中國的物流行業將會從原來的標準化走向差異化、個性化。”
令眾多卡車企業磨刀霍霍的我國快遞物流業到底有多肥?蜂網戰略總監蔡偉陽用數據描述了這一前途光明的市場。
近年來,快遞行業以50%以上的增速快速發展,它以數倍于國民經濟的增速,成為目前國民經濟產業里面比較少見的產業。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快遞物流的復合增長率在25%以上,但是我國物流業整體增速為10%,快遞業的增速遠遠高于物流業。蔡偉陽認為,在未來五年中快遞行業依舊將保持高速增長,網購依舊將成為主導地位。
據預測“十三五”快遞行業復合增長占20%左右,網購復合增長在80%。2015年我國快件量為180至200億件,快遞業務收入為2500億元至2700億元,而網購在其中占的比例為75%。根據2015年基數作為增長率推測,2020年我國快遞行業規模將達8000多億元,整個業務預計規模將達500多億件。同時,沿海發達地區依舊處于快遞市場的主導地位。在未來有可能進入400億的省份,包括安徽、河北、山東、河南、湖北、四川、天津,廣東和上海業務收入有望分別突破800億元,北京將達到600億元。
蔡偉陽表示,快遞市場將不斷細分,而我們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市場和干線運輸市場將呈現立體化趨勢。他尤其指出,與鮮果配送的冷鏈市場將成為物流細分市場中最紅火的市場。
正如蔡偉陽所說,無疑,2015年,快遞車和冷藏冷鏈運輸車成為增長最快的物流車,同時也是卡車廠家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到底什么樣卡車在這兩個細分市場最暢銷?
中外運長航總經理范端煒認為,車輛的大規模制造和大規模定制是該細分市場占據優勢廠家的最大特點。他的理由是,“在快遞與冷鏈運輸細分市場做得好的整車廠商,都非常了解客戶需求。比如,快遞車匹配小發動機、大車廂;而冷鏈車則匹配不大的車廂、大馬力。”
結合中外運長航長期從事公路運輸經驗,范端煒對卡車生產企業提出了產品需求建議。首先,整車企業對物流企業的定制應根據不同的物流企業有所差別。其次,整車企業對某一個細分市場應該有特殊定制。第三,互聯網技術應用與車輛技術結合的越來越緊密,對貨運物流車來說物流公司內部系統和車輛系統對接是未來發展趨勢。物流企業通過采集的車輛數據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實現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的雙贏。第四,物流企業和生產制造企業應該共同研究汽車壽命全周期管理。比如,中外運長航這樣的企業對車輛品質和性質要求非常高,其車輛的生命周期就是三年,而貨車的壽命一般為10年左右。
同時,除了快遞車和冷藏冷鏈運輸車市場,危化品的公路運輸車市場也被各個整車企業垂涎。每年運輸總量為2億噸左右的危化品公路運輸占整個危化物流運輸50%份額,約占全國一半的運輸量。
東莞天佑運輸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凱表示,這兩年,他們在危化品運輸車輛的選擇方面也在轉變。他說:“過去考慮更多的是載貨成本、效率、安全,但是現在考慮最大的是安全。因為沒有安全根本不能生產,更不能盈利。”
側翻與泄露是危化品行業里面最可怕的兩大安全隱患。邵凱說,“我們在車輛需求時更多會關注車輛的主動防御功能。對能見度和車內外人眼保護措施,是我們在車輛需求里面比較重視的方面。同時,我們對車輛的應急表現也很看重,比如車輛翻車保護措施,以及車輛發生事以后應急怎么處理得更好?應急資源和配置標準是否達到應急需求需要?這些都是整車企業在車輛生產設計時應該采取的強制規范性措施。”
如今,高速發展的快遞物流用戶用車有哪些新趨勢?未來,物流用車的發展趨勢有哪些新風向?
“三通一達”的用車需求為輕量化、速度快、車輛體積大、出勤率高、油耗低。快遞企業淘汰車不一定開到報廢,而是開不快就要換車,速度不能開到70~80公里/小時的車就要淘汰掉。蔡偉陽解釋說,“因為快遞車如果低于百公里七八十的車速,即使車輛沒有毛病,但是會影響時效,這是最大的問題。目前,快遞企業的自建車隊通常選擇外資品牌車輛,而外包車隊可能才用國內品牌。如果中國的汽車廠商要進入快遞行業,需要在車輛的能源清潔化、功能個性化、性能定制化、管理智能化、銷售方案化五個方面發力。”
蔡偉陽通過對快遞巨頭“三通一達”的用車情況分析得出:我國物流卡車品牌的占比排名中,東風位居第一,歐曼和解放位居第二。同時,以油耗為代表的成本依舊是快遞企業選車的核心考慮因素;其次是安全、可靠穩定;最后才是動力。
新邦物流華中事業部總經理蔡震表示,未來,物流企業輕資產模式將成為物流行業的主流。物流企業的車輛來源將以社會化為主,減少自有車輛投入,通過利益共享以及風險共擔,整合有效社會人力資源。
據了解,新邦物流自2014年開始運用輕資產模式,車主通過租售車輛自行管理模式加盟物流企業,物流企業給車主提供足夠量的業務支撐。
同時,蔡震指出,未來新能源物流車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而且隨著物流行業運營模式的不斷升級優化,短途物流將采用小型車廂甩包的模式。他說:“新邦物流2015年在成都已經成功購置新能源汽車,通過綠色環保、成本降低、國家給投入的政策支持等可以讓德邦物流在城市中做到暢通無阻,這就是新能源物流車輛帶來的好處。”
與蔡震的判斷相同,東風股份特種車事業部總經理兼工程車事業部總經理高立中預計,“2016年,租賃模式的新能源物流可能會異軍突起。”
依維柯市場部總監馬昶東認為,電動車是輕卡城市配套發展的技術,它是唯一的出路。因為從能源供給來看,電動車一定深刻改變人類方式,而且改變汽車行業。只有新能源電動車能解決相關政策矛盾的問題。
延伸閱讀:
11月12日至11月15日,為期四天的2015中國國際商用車展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圓滿閉幕。據不完全統計現場簽單107輛,意向訂車243輛,參展商收獲頗豐。
據悉,本屆展會以“新常態、新機遇”為主題。來自一汽集團、東風集團、中國重汽、福田、江淮、依維柯、上汽依維柯紅巖、宇通、陜汽、聯合重卡等幾十家主機廠,以及100多家零部件企業亮相此次盛會。
與前兩屆商用車展相比,本屆展會規模擴大,雖然參展的進口卡車企業數量減少,但是國內參展企業的車型產品種類增多,一汽、東風、江淮、中國重汽都以集團化的方式參加本次車展,不少企業還帶來針對細分市場研發的、具有獨特功能的產品。展會呈現出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趨勢的背后,是基于需求的創新正在驅動整個商用車行業正在轉型升級。
同時,在該展會期間,同期舉行了兩大活動——2015中國國際商用車高峰論壇和2015物流與運輸車輛高峰論壇。2015中國國際商用車高峰論壇邀請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專家分析宏觀經濟形勢、解讀政策。2015物流與運輸車輛高峰論壇則以“物流業轉型對車輛的新需求”為主題,來自物流學會、外運、零擔、危化品、從事配送等領域的專家分享了物流業轉型及對車輛需求影響的見解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分析。
未來,新能源物流車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而且隨著物流行業運營模式的不斷升級優化,短途物流將采用小型車廂甩包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