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分
(遵義縣人民醫(yī)院產科,貴州遵義563100)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情況對圍生兒結局及其妊娠期并發(fā)癥的影響
王世分
(遵義縣人民醫(yī)院產科,貴州遵義563100)
目的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水平對圍生兒結局及其妊娠期并發(fā)癥的影響。方法將2011~2013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142例按血糖控制水平滿意情況分為研究組(70例,血糖控制滿意)和對照組(72例,血糖控制不滿意),觀察比較兩組圍生兒結局及孕婦妊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兩組胎兒窘迫[研究組為7.14%(5/ 70)、對照組為9.72%(7/72)]及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生率[研究組為4.29%(3/70)、對照組為1.39%(1/72)]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05 2、0.001 5,P>0.05);研究組巨大兒、早產、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分別為8.57%(6/70)、5.71%(4/70)、7.14%(5/70)]低于對照組[分別為25.00%(18/72)、16.67%(12/72)、19.44%(14/72)],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20 6、5.743 1、4.634 3,P<0.05);對照組妊高征、羊水過多發(fā)生率分別達20.83%(15/72)、16.67%(12/72),研究組分別為7.14%(5/70)、4.29%(3/70),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497 5、5.758 8,P<0.05);兩組產后出血[研究組為8.57%(6/70)、對照組為8.33%(6/72)]、產后感染發(fā)生率[研究組為2.86%(2/70)、對照組為6.94%(5/72)]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2 6、0.543 4,P>0.05)。結論采取積極、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血糖控制對降低妊娠期母嬰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及改善圍生兒結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糖尿病,妊娠;血糖;母嬰結局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繼發(fā)脂肪、蛋白質代謝障礙,水電解質丟失,以及急、慢性并發(fā)癥等系列臨床表現。糖尿病呈逐年增多趨勢,對人類健康影響變得日益嚴重。國內妊娠期糖尿病(GDM)發(fā)生率小于1.00%,未經治療患者死亡率卻高達50.00%,由于胰島素的應用,目前死亡率已明顯下降。GDM臨床經過復雜,母嬰并發(fā)癥多,尤其圍生兒死亡率遠大于非糖尿病患者。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院2011~2013年對142例GDM孕婦進行飲食指導及藥物控制血糖的臨床資料,觀察比較血糖控制滿意與否對圍生兒結局及孕產婦妊娠期并發(fā)癥的影響,旨在為指導母嬰圍生期保健提供理論支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GDM孕婦14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婦產科學》(第6版)中有關GDM的臨床診斷標準[1-2];(2)取得孕婦本人或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均具備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無語言溝通障礙,能積極、主動配合本研究。將142例孕婦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70例,血糖控制滿意)和對照組(72例,血糖控制不滿意)。研究組孕婦年齡21~37歲,平均(28.0±5.2)歲;孕周21~38周,平均(30.5±4.5)周;孕次1~4次,平均(1.5±0.7)次;初產婦45例,經產婦25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0~37歲,平均(27.7±5.0)歲;孕周21~38周,平均(30.0±4.5)周;孕次1~4次,平均(1.7±0.5)次;初產婦51例,經產婦21例。兩組孕婦年齡、孕周、孕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所有孕婦一經診斷為GDM即開始指導其進行飲食治療,指導孕婦進行合理飲食控制及適當運動,針對性控制7 d后復查孕婦餐后2小時血糖,未達標者入院給予血糖控制治療,1周后復查孕婦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時血糖,仍未達標者給予胰島素治療。
1.2.2 血糖控制標準[3]
1.2.2.1 血糖控制滿意孕婦在正常一日三餐時間外無明顯饑餓感,復查空腹血糖3.3~5.6 mmol/L,餐前30分鐘血糖3.3~5.8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4.4~6.7 mmol/L,夜間血糖4.4~6.7 mmol/L。
1.2.2.2 血糖控制不滿意復查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中至少有1項未達到上述血糖控制標準。
1.2.3 觀察指標觀察統(tǒng)計兩組巨大兒、早產、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新生兒低血糖等新生兒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及兩組妊高征、羊水過多、產后出血、產后感染等妊娠期孕產婦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等。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生兒結局比較研究組巨大兒、早產、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胎兒窘迫、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生兒結局比較[n(%)]
2.2 兩組妊娠并發(fā)癥比較研究組妊高征、羊水過多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后出血、產后感染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妊娠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GDM是糖尿病的一種特殊臨床類型,妊娠期孕產婦血容量增加引起血液稀釋,最終導致胰島素水平相對降低;另一方面,胎盤分泌的激素(雌激素、胎盤生乳素、孕激素等)具有一定的抗胰島素作用,使孕婦母體對胰島素的需要量較健康者增加約1倍,最終導致糖代謝異常。
GDM發(fā)病因素較多,有學者認為,孕期胎盤催乳素、胎盤生乳素、孕激素及糖皮質激素等拮抗胰島素抵抗是最主要的原因[4-5]。孕婦由于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釋度較大、胰島素分泌不足,同時,由于多種激素的綜合作用,使孕婦出現暫時性胰島素抵抗而導致不同程度糖代謝水平下降[6],因此,為維持正常糖代謝水平,孕婦胰島素需要量必須按量增加;對于胰島素分泌受限孕婦,妊娠期不能維持正常糖代謝而導致血糖明顯升高[7-8],從而使得隱性糖尿病顯性化,使原有病情加重,導致GDM發(fā)生。
目前,諸多臨床研究表明,決定GDM孕婦母嬰結局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妊娠期血糖控制情況,范艷蘭等[9]研究表明,孕期血糖控制接近或達到正常范圍可有效降低圍生期母嬰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早產、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妊高征、羊水過多發(fā)生率均高于研究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GDM孕婦的子女在青少年時期出現糖耐量異常、異常肥胖,18歲后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險性相對增高。因此,作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及總結本研究結果認為,理想的血糖控制狀態(tài)可有效降低GDM孕婦圍生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同時,應重視對GDM孕婦的血糖定期檢測及早期控制治療。
[1]魏玉梅,楊慧霞.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變遷[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4):295-298.
[2]張婭,徐先明.妊娠期糖尿病病因學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4):299-302.
[3]蔡慧華,何援利,王雪峰,等.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空腹血糖檢測在妊娠期糖尿病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3):205-208.
[4]吳英,沈瓊,蔣聯(lián),等.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11):945-948.
[5]孫培文,董曉靜.妊娠期糖尿病的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療效評價[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55-358.
[6]周仁慧.不同孕期終止妊娠對妊娠期糖尿病圍生兒結局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5):186.
[7]王成書,魏玉梅,楊慧霞.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不同血糖指標異常與妊娠結局的關系[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12):899-902.
[8]王娟,陳學敬,楊香菊,等.24h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6):143-145.
[9]范艷蘭,康昭海,吳仕元,等.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圍生期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21):49-5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5.032
:B
:1009-5519(2015)05-0722-03
2014-08-20)
王世分(1983-),女,貴州遵義人,主要從事產科臨床工作;E-mail:251406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