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樹
(汾陽市中醫醫院檢驗科,山西032200)
不同方法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結果分析
何朝樹
(汾陽市中醫醫院檢驗科,山西032200)
目的探討3種方法檢測尿液紅細胞的作用和價值。方法收集該院2014年3~4月住院及門診400例患者的晨尿標本400份于一次性尿管中,并在2 h內進行干化學分析儀及顯微鏡檢測、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結果以尿沉渣顯微鏡檢測結果為診斷標準,尿干化學法假陽性24例(6%),假陰性8例(2%);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假陽性1例(0.3%);假陰性14例(3.5%)。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對尿液標本中紅細胞的檢測結果與干化學分析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3種方法對尿中紅細胞的檢測結果存在差異,流式細胞分析法和干化學法易出現假陰性和假陽性,建議3種方法聯合應用,以提高尿中紅細胞的陽性檢出率。
紅細胞;尿分析/儀器和設備;顯微鏡檢查;流式細胞術;化學,分析;對比研究
尿液常規分析是臨床上常見的實驗室檢查項目之一。尿液中紅細胞的準確分析,可以對泌尿生殖、消化等系統的疾病提供診斷和鑒別診斷依據。目前臨床上對尿液常規分析主要采取干化學分析法、流式細胞分析術及尿沉渣顯微鏡檢查。干化學分析法標本用量少,操作簡便,項目較多,檢測速度快,而且重復性好,適用于大批量標本的健康體檢,但其結果容易受藥物、外源性物質和人為因素的干擾,可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采用流式細胞技術,核酸染色,具有快速、誤差小、精密度高的特點,而且可以對尿液中有形成分進行檢測分析。尿沉渣顯微鏡檢可以真實展現細胞等有形成分的形態,直觀、可靠,是尿中紅細胞檢查的“金標準”,但逐一鏡檢,檢測速度遠遠不能適應臨床上日益增多的尿液標本的要求,況且沒有統一質控物,難以實現室內質控。根據上述3種尿液分析常用方法各自的優缺點,本研究對400份尿液標本進行尿液干化學、流式細胞術及顯微鏡聯合檢測,并對其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
1.1 一般資料收集本院2014年3~4月住院及門診400例患者的晨尿標本(清晨起床后未進食早餐和做運動之前排泄的尿液標本),采集標本前應清潔生殖器,并留取中段尿于一次性無菌尿管中,接收標本時應嚴格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化驗單與標本容器標號是否一致。400例患者中男297例,女103例;年齡16~79歲;內科306例,外科、婦產科各47例。所有標本均要求在2 h內完成尿液干化學、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和尿沉渣顯微鏡檢查,避免細菌繁殖、細胞溶解等諸多因素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
1.2 儀器與試劑干化學分析使用山西亞森FA-100及其配套試紙條;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為日本Sysme的UF-1000i,試劑為配套試劑;顯微鏡使用日本奧林巴斯雙目顯微鏡,離心機使用長沙平凡儀器儀表公司生產的TD-5I型水平式離心機。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
1.2.1.1 尿干化學分析儀每天開機后先用質控品進行室內質控,確定質控通過后,取試紙條浸入盛有患者尿液標本的一次性尿管中數秒,然后取出放置于儀器試帶槽,然后按儀器操作步驟進行檢測,同時記錄結果。
1.2.1.2 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每天開機后,先分別使用高低2種質控物對儀器進行室內質控,在確保質控通過后,按照儀器操作步驟,開始對尿液標本上機檢測,并上傳數據,記錄保存。
1.2.1.3 尿沉渣顯微鏡檢查取混勻尿液標本10 mL于刻度離心管中以1 500 r/min離心5 min,棄去上清液,留取沉淀物0.2 mL,滴于潔凈的載玻片上鏡檢,先以低倍鏡(100×)觀察,再以高倍鏡(400×)觀察,分別以10個高倍視野下的紅細胞取平均值,并記錄結果。
1.2.2 判定標準以尿沉渣顯微鏡檢查結果為待檢尿液中紅細胞個數的“金標準”:以每個高倍視野下紅細胞超過3個為陽性,對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和干化學分析法的檢測結果作評價。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的紅細胞正常參考范圍為每微升0~25個,干化學分析法以試紙條出現陽性反應為陽性。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種方法檢測尿中紅細胞結果比較400例患者尿液標本中紅細胞檢測結果有7種情況,尿干化學法假陽性24例(6%),假陰性8例(2%);UF-1000i尿流式細胞分析假陽性1例(0.3%);假陰性14例(3.5%)。見表1。

表1 3種方法檢測尿中紅細胞結果比較
2.2 干化學分析法和UF-1000i檢測結果比較干化學分析法和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2種方法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8,P<0.05)。見表2。

表2 干化學分析和UF-1000i檢測結果比較(n)
本研究中表1結果顯示,出現檢測情況1和7時,干化學分析和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都為陰性結果261例,尿沉渣鏡檢也是陰性260例,3種方法檢查都為陰性的符合率為99.6%。故可以建議當尿干化學分析儀和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聯合檢測尿中紅細胞都出現陰性結果時,可不用顯微鏡鏡檢進一步檢查尿沉渣中的紅細胞,而直接出示報告[1]。將2種方法聯合應用,綜合分析可提高尿液中紅細胞檢測的準確度,可適用于大批量的健康體檢標本檢測。
本研究中表1結果還顯示,出現檢測情況3時,有24例尿液標本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儀和尿沉渣鏡檢均為陰性,而尿液干化學分析法則為陽性,假陽性率為6%。干化學分析法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的原理是根據血紅蛋白的亞鐵血紅素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催化分解過氧化物,使鄰聯甲苯胺氧化而呈色。其顏色深淺與血紅蛋白水平有關[2]。多數情況下可以反映尿液中紅細胞的有無,但不能分析其形態。一般造成干化學分析法出現假陽性的因素有:(1)某些腎臟疾病;(2)低比重尿;(3)低pH值尿;(4)放置時間過長引起尿中紅細胞破壞,釋放出血紅蛋白而出現假陽性[3]。表1出現情況4可見,8例患者尿標本紅細胞檢測UF-1000i流式細胞分析儀和沉渣鏡檢均為陽性,而干化學分析法則為假陰性,占2%。引起假陰性的結果可能是尿液中含有維生素C等還原性物質干擾所致[4]。
本研究中表1結果還顯示,出現檢測情況5時,有1例患者尿液標本其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均為陰性,而UF-1000i尿流式細胞分析儀顯示為陽性。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用紅色半導體激光束照射經過核酸熒光染色后的尿液標本在鞘液分析池中形成鞘液樣本,并通過各粒子產生的前向散射光、側向散射光以及側向熒光信號轉換成的光電信號進行分析和識別,并通過計算得到相應細胞的大小、長度、體積等,同時得到有形成分的直方圖和散點圖[5],而尿液中出現草酸鈣結晶、酵母菌時,由于其大小和紅細胞接近,可以干擾紅細胞計數,造成假陽性結果[6]。表1出現情況6可見,有14例尿液標本干化學分析儀和沉渣鏡檢紅細胞均為陽性,而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則顯示為陰性,占到總數的3.5%,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只能檢出其中的有形成分,當檢測前患者服用過能產生熒光染料類似作用的藥物時,或者標本留取時間過長,有形成分被破壞,均可導致假陰性結果的出現[7]。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化學分析儀和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檢測尿液中紅細胞時均可出現假陰性和假陽性結果[5],而且2種方法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顯微鏡檢測紅細胞具有直觀、可靠、簡便、特異度高的特點,但操作繁瑣,精密度差,影響因素也較多。干化學分析法和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聯合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避免了單一方法帶來的假陽性和假陰性,降低了人為誤差,當二者出現結果不相符時,必須結合臨床并以尿沉渣鏡檢為準,以提高尿常規分析中紅細胞檢測的準確度[8]。
[1]趙進良,周立芳,湯俊明,等.5種尿液隱血分析方法的比較[J].臨床檢驗雜志,2007,25(1):54-55.
[2]孫士欣,陳建魁,于農,等.尿沉渣人工顯微鏡鏡檢紅細胞、白細胞與尿液干化學分析儀的結果比較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4):1729-1730.
[3]鄭宇瓊,焦曉陽.流式尿沉渣全自動分析儀、尿干化學分析儀及顯微鏡檢的臨床應用意義探討[J].江西醫學檢驗,2001,19(1):5-6.
[4]張湘琦,蘭愛純,唐和林,等.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6):1757-1758.
[5]吳桂玲,王麗.尿液干化學分析儀臨床應用影響因素及方法學評價[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9):2171-2172.
[6]胡曉舟.崔艷梅.王小林,等.三種方法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中的對比觀察[J].檢驗醫學,2011,26(2):100-104.
[7]羅春麗,劉體全.臨床檢驗基礎[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2-178.
[8]叢玉隆.尿液有形成分檢查及鏡檢篩選標準的制定[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1,34(6):481-483.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5.035
:B
:1009-5519(2015)05-0728-02
2014-07-14
2014-10-06)
何朝樹(1971-),男,山西汾陽人,主管檢驗師,主要從事醫學檢驗工作;E-mail:3166963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