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耕整機具有結構緊湊、功效高、油耗低、一機多用、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而被廣泛應用于農業(yè)生產中,為了避免耕整機傷人情況的發(fā)生和提高耕整機的使用效率。本文就耕整機的使用要點和保養(yǎng)技術作如下介紹,供廣大農機操作手參考。
一、耕整機的安全操作技術
1.按照機具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保養(yǎng),必須保持耕整機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延長其使用壽命。必須保證離合、轉向、制動等機構靈敏、有效、可靠,決不讓農田耕作機械“帶病”作業(yè)。
2.作業(yè)前,先熟悉作業(yè)區(qū)域內的道路、橋梁、溝埂及田間障礙物等情況,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腰上、手上、脖子上不要掛毛巾或繩子之類的物品,以免它們被卷入機器而造成人員傷亡。
3.發(fā)動機啟動時,擋位必須置于空擋位置,啟動時腳不能隨意踏在機身上或刀具上。作業(yè)中,做到人不離機,堅守工作崗位。需要臨時保養(yǎng)、調整、清除雜草、更換刀具時,必須停機熄火后才能進行。
4.在坡地上,不準在陡坡上橫向作業(yè),以免造成耕整機傾翻。通過田埂和溝坎時,必須先將機器熄火,再用人力移動。
5.使用倒擋時,必須將擋位置于空擋位置,左手握住離合器手柄,右手握住倒擋手柄,集中精力,重心下移,并查看后方情況,作好后退的準備,然后用小油門,緩慢放開離合器,進行倒擋操作。應特別注意的是新機手在不熟悉機具性能時,切勿使用倒擋。
6.操作人員在作業(yè)時應盡量控制高速急轉彎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以免導致翻機傷人事故的發(fā)生。發(fā)生柴油機“飛車”(轉速突然劇增,排氣管連續(xù)冒大股濃煙,不受油門控制)時,要立即采用停止供油、按下減壓、封閉進氣管等措施強制熄火。熄火后必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繼續(xù)作業(yè)。
7.在日常作業(yè)中,雜草或稻草經常會纏住驅動輪,致使其無法工作或工作緩慢,發(fā)生極熱故障,操作人員應立即關閉發(fā)動機,下機檢查,切記不能用肢體觸碰刀輪,以免造成人員受傷。
8.在水泥路上行走時,耕整機的刀架必須卸下,在耕地工作時避免刀架與較大石塊、農作物用具、鐵器等硬物相碰,造成刀片損傷以及人員傷害。當發(fā)動機與行走箱出現(xiàn)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停止作業(yè)并及時維修與護理。
9.在水田作業(yè),機器進水或發(fā)生翻車時要立即熄火,排除缸套和進氣通道的水分,更換油底殼機油,并確認機器技術狀態(tài)正常后才能繼續(xù)作業(yè)。
10.駕駛途中不準載人,下坡不準溜空擋滑行。操作人員在飲酒后、過度疲勞時、生病時,以及在夜間無照明設備時,均不得操作耕整機。不準掛接拖斗搞運輸作業(yè),在公路上行駛時,不準使用會破壞公路路面的行走裝置。
1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未經培訓的人員,均不得操作耕整機,以防操作不當導致機器損壞、人員傷亡的事故發(fā)生。
二、耕整機的保養(yǎng)
1.日常保養(yǎng)。
新機接回家后,應該仔細熟讀使用說明書,熟悉機具的構造、作業(yè)原理、調整方法等。新機必須在空負荷下磨合8小時以上,更換新機油,并對其進行相關安全檢查后才可以下田作業(yè),發(fā)動機必須加注高清潔機油至標準油面。空氣濾清器底部必須加注少許機油,如果沒加機油,不能啟動機具工作。變速箱、行走箱必須加注機油,禁止加注齒輪油。每天耕作前必須檢查機油是否正常、螺絲有無松動等。如有,應立即進行處理,必須排除安全隱患后才能進行作業(yè)。作業(yè)完畢后,必須將整機清洗干凈,也要排除安全隱患后才能入庫。新的或經過大修后的機具,必須先按技術規(guī)定進行試運轉,然后再轉入正常負荷運轉。機具不能長時間超負荷作業(yè),以防縮短機具使用壽命。
2.定期保養(yǎng)。
農閑時必須對耕整機進行定期檢查和保養(yǎng)。發(fā)動機潤滑油要定期更換,第1次使用20小時后更換,以后每使用100小時后更換1次。行駛變速箱油也要定期更換,第1次使用 50小時后更換,以后每使用200小時后更換1次。燃油濾清器要定期清掃及更換,每使用200小時后清洗1次,使用1000小時后進行更換。在發(fā)動機還有余熱時把潤滑油放凈,更換新油。取出氣缸蓋上的橡皮塞,注入少許機油,減壓操縱桿放在無壓縮的位置,拉反沖式啟動手柄2~3 次,但不啟動發(fā)動機。減壓手柄放在壓縮位置,慢慢拉出反沖起動手柄,放在壓縮位置停止。必須保證吸排氣門是關閉的,以防濕氣進入發(fā)動機內部而出現(xiàn)發(fā)動機生銹的現(xiàn)象。
(云南省永勝縣農機推廣中心 黃江 劉永生 郵編:6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