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營經濟異軍突起,但村級經濟卻成了“短板”,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市委綜合研判、因勢利導,開展村企共建活動,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力,走出了一條村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新路子。
理清思路,穩步推進,以村企共建的“全覆蓋”有效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一是準確定位,明確任務。實行組織聯建,村黨組織助企做好發展黨員、建立組織、建章立制等工作;企業在村黨組織開展活動、選配干部、改善活動場所等方面提供支持。實行項目聯姻,村為企業發展提供土地、電力、交通及勞動力等資源支持;企業助村確定發展思路、引進項目、壯大支柱產業。實行實事聯辦,在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設中,村企共同設計方案,共同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二是形式多樣,雙向選擇。堅持互利互惠、因地制宜原則,積極牽線搭橋,引導村企結成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等形式的共建對子。三是試點先行,逐步擴面。2012年,市委印發了《關于選派優秀企業家到村任職的實施意見》,在全市掀起了村企共建高潮。截至目前,全市253個村與406家企業結成了共建對子,參與共建率達到100%。隨著村企共建活動逐漸擴面,黨組織的影響力也逐步擴大到共建企業中。
黨委主導,優化服務,以村企共建的持續深化有效激發農村黨建工作內生動力。一是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通過每年組織對接會、座談會、經驗交流會及觀摩拉練等活動,推廣村企共建經驗,先后推薦和平村、營口志同肉禽有限公司等37個村企共建典型經驗在新華網等媒體上刊播。二是制度保障,構建長效機制。建立領導聯系機制,市委書記帶頭把選派企業家到村任職作為長期黨建項目,市鎮兩級領導干部每人聯系1-2個村企共建對子,幫助排憂解難。建立評價激勵機制,每年年底對村企合作績效進行一次評估,先后對共建成績突出的42家企業和50個村進行了表彰獎勵。三是載體引領,激發共建活力。市委通過深化“活力村部建設工程”“頭雁培育工程”“包千企聯百村”等活動,引導村企開展深層次、全方位的合作共建。先后選派164名村干部到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幫助企業規范黨建工作。從2012年起,選派優秀企業家到村任職,陸續將293名民營企業負責人派到253個村任職,有效改善了村黨組織班子結構,增強了村干部隊伍活力。
優勢互補,相融并促,以村企共建的扎實成效不斷推動農村黨建和經濟社會發展上臺階。一是夯實基礎,黨組織凝聚力明顯提升。村黨組織通過與企業支部聯建、黨員結對幫帶、選派黨建指導員等形式,幫助企業組建黨組織、發展黨員、健全制度,有力促進了企業黨建工作的規范化。二是共享資源,村企實力明顯增強。支持共建村為企業提供用地2700多畝,輸送勞動力2.9萬人,提供用電、用水等各方面便利。同時,引導企業為共建村在發展定位、產業轉型、規劃建設等方面提建議、出點子,為村里引進致富項目、建設生產基地,通過“公司+基地+支部+農戶”等形式,幫助村里壯大支柱產業,增加集體收入。三是傾力民生,農村群眾生產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各村黨組織積極動員企業通過資助現金、捐贈實物等形式,全面參與基礎設施改造、村內環境整治及扶貧幫困工作。僅營口青花集團就先后向青花峪村投入4500多萬元,推動該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共建企業累計投入近4億元幫助村里發展公益事業,幫扶貧困戶2300多戶,安置1.5萬余名農民穩定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