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本刊記者 張麗萍 劉向宇
2015年5月12日,春雨綿綿,涼意襲人。本該忙于播種生產的義縣稍戶營子鎮五臺溝村村民卻從四面八方急匆匆地向村部聚攏。
時近中午,村部辦公室、會議室、走廊兩側已站滿了人,后來的村民穿著雨衣,打著傘,自覺地站到了村部前的廣場上。上自八九十歲的老人,下至依偎在母親懷里的娃娃,男女老少,近400人聚集于此,目的只有一個:留住他們的第一書記——李紅岡。
此時,村部二樓會議室里,遼寧省直機關工委辦公室主任郭文波等一行四人正在聽取李紅岡的工作匯報,面對越聚越多的村民,他們心生疑惑:村民來干什么?
詢問之下,村民程國雙主動站出來說:“聽說上級領導要來考核李書記,把李書記換走,大家著急了。李書記給村里做了這么多好事,我們已經離不開李書記了,一定不能讓他走啊。”不等說完,在場的村民也都齊聲喊:“李書記,不能走啊。”
76歲的殘疾人、五保戶崔仲選當場跪地,懇請領導把李紅岡留在村里:“有李書記在,我還能多活幾年。”
一份摁了近400個紅手印的聯名請愿書鄭重地交到了郭文波手上。
面對村民的請求,郭文波非常激動,他向村民解釋,他們此行不是來考核的,上級也不會換走李紅岡。
李紅岡也當場表態:“請大家放心,不完成任務,我一定不會離開五臺溝村。”話音剛落,全場立刻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雖是誤傳,虛驚一場,可村民卻很高興,只要李書記不走,他們就對未來充滿希望。
“老百姓已經把李紅岡當成了主心骨、貼心人,真的離不開他了。”稍戶營子鎮黨委書記趙艷勇深有感觸地說。
那么,李紅岡到底與五臺溝村結下了怎樣的一種情緣,與村民建立了怎樣的一種情感,才能使全村百姓聯名挽留呢?近日,本刊記者走入五臺溝村,通過深入采訪,試圖揭開400個紅手印背后的故事。
李紅岡,當過9年兵,轉業后在沈陽市公安戰線工作了15年,站過崗,巡過邏,抓過歹徒,任過派出所所長,抓捕過當時沈陽最大的涉黃案件犯罪嫌疑人。風里來雨里去,家人沒少為他擔心。
2011年,經人推薦,李紅岡調至省海洋與漁業廳質監處工作,妻子本以為這回他可以在機關安安穩穩地工作了,沒想到,僅安穩了3年,他的人生軌跡又發生了改變。
2014年7月,按照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的要求,作為省海洋與漁業廳派駐五臺溝村的駐村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李紅岡與隊員王超、于世超正式進駐五臺溝村。
村里的散、亂、臟、差,超乎李紅岡的想象。
“既然來了,就要為村里做些什么!”這是李紅岡最初的想法。
駐村工作是從一家一戶的走訪開始的。像人口普查一樣,李紅岡和隊員于世超每走進一戶人家,都要現場采集圖像,詳細記錄其人口、收入、致貧原因等信息,并以戶為單位制作村民檔案。根據走訪了解到的情況,制訂了三年扶貧規劃。

李紅岡(右三)帶領村民為節水滴灌工程鋪設管線
雖然不知道李紅岡和工作隊要干什么,但村民張玉環能感受到:“李書記跟我們村民沒架子,我們的心里話愿意跟他說。”
在村民反映的所有問題中,抗旱保收成為重中之重。2014年,遼西大旱,五臺溝村坡地多,旱情尤為嚴重。抗旱需要打井,錢從哪里來?關鍵時刻,李紅岡想到了工作隊的堅強后盾——省海洋與漁業廳,向廳黨組匯報后,廳黨組高度重視,迅速協調、調撥抗旱資金20萬元和扶貧資金10萬元,用于抗旱救災和扶貧工作。與此同時,李紅岡也積極爭取當地水利部門的支持,共打百米深的水井16眼,修建蓄水方塘2個,接通電路用電線1500延長米。
損失降至最低,村民紛紛稱贊:“李書記不是走過場,是來真扶貧的。”
駐村伊始,李紅岡和隊員認真研究了駐村工作要點。其中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抓班子,帶隊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
可是村里的黨員在哪里?基層黨組織無活動場所,一個僅23平方米的辦公室還是與企業共用的。黨員不學習,不了解黨的方針政策,不搞活動,曾被村民恥笑:“你們黨員還不如我們村民懂得多呢。”有些老黨員甚至羞于提到自己的黨員身份。
李紅岡覺得,要想讓黨員重新樹立形象,必須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員的作用。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必須有。經過考察調研,李紅岡認為把老年協會那棟長年不用的二層小樓改建為村部比較合適,費用在5萬元左右,既有效利用了閑置資源,也要比新建村部省錢。
盡管李紅岡反復向大家說明活動場所的重要性,仍有村干部反對:“建村部沒有用,我們在村主任家開會不是挺好嗎?你們建村部是要搞政績工程。本來就沒錢,就算有錢,也不應該往這上面花。”
這次,從沒發過火的李紅岡急了,“錢我出,村部必須建!”說完,他從隨身斜挎的背包里掏出一捆1萬元現金,又拿出自己存有3萬多元的工資卡,一并交給了村主任。“這些錢,先用著,先把活干起來,錢不夠,我再去籌。”
一句話,鎮住了在場的所有村干部,他們沒法再懷疑了:一個拿個人錢給公家干事的,怎么也不像是為了政績。
“現金我們先拿著開工,明天就開始改建村部,這卡你拿回去吧,不夠再找你。”村主任董杰豐說。
在向廳里匯報工作時,廳領導聽說李紅岡要為村里改建村部,對此事予以充分肯定,同時給予了5萬元的資金支持。
規劃設計、清理、粉刷、維修,至11月末,整個村部改建工程完工。為了更加充分地發揮村部的功能,李紅岡和村干部一起到縣城買來了桌椅等辦公設備,缺電腦,他又自掏腰包從沈陽買來了5臺電腦安裝上。從縣委組織部請來了3位同志到村里,加班加點,專門指導村里制定更為規范的基層黨建制度。掛村部牌子時,看似大大咧咧的李紅岡卻較起了真兒:平行的幾個牌子高低要一致,間隔要均勻。哪個制度板放樓里,哪個放樓外,等等,李紅岡一一指揮,有時親自動手安裝。

改建后投入使用的新村部會議室
至此,建筑面積230平方米的村部,內設村“兩委”辦公室、“為民服務全程代理”辦公室、“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三會一課”辦公室、警務室、圖書室、電腦室、會議室,達到了功能設置完備、各類簿冊齊全、職責制度上墻、榮譽統一展示的目標,標準的新村部正式投入使用。
2014年12月11日,是五臺溝村值得記住的日子。這一天,省海洋與漁業廳黨組書記、廳長何煥秋來村里走訪慰問,并與村民在新投入使用的村部共同召開第六次村民代表大會,這次村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五臺溝村從此徹底結束黨組織活動場所不達標的歷史。
寬敞的村部會議室,規范的開會程序,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再也不好意思在開會時遲到、早退、抽煙、嗑瓜子、打電話了。人們的文明素質隨著工作環境的改善得到了提升。
為使黨員更為有效地發揮作用,李紅岡又多次組織黨員學習培訓,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號召村干部和黨員義務獻工。為無職黨員設立村環境治理、科技宣傳等12個崗位,使無職黨員也有了“用武之地”。
69歲的老黨員董國昌深有感觸地說:“過去,一年交一次黨費就算履行黨員義務了,黨員體現不出先進性,群眾都瞧不起我們這些黨員,現在,李書記把村部建起來,把活動搞起來,我們發揮了黨員作用,黨員的榮譽感又找回來了。”
義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劉輝也沒想到,從未做過黨務工作的李紅岡能把農村黨建研究得這么透,抓得這么實:“李紅岡通過建強村基層黨組織,把黨員作用發揮出來了,拉近了干群關系,也重塑了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這方面的意義更為重要。”

美化村口建設
入戶走訪中,李紅岡發現,五臺溝村賭博風盛行,外村村民都來這里打麻將,輸錢之后,偷盜事件屢有發生,鬧得村子雞犬不寧。
當過警察的李紅岡深知:要讓村民遠離賭博,必須引導他們喜歡上健康的娛樂方式。有村民說,別的村村民都在廣場上扭秧歌,咱也想扭,可沒場地啊。
沒場地?那就建場地。經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商議,并經村民代表大會投票,全體村民代表一致同意,選中了村部前雜草叢生、垃圾滿地的地塊建廣場。
錢從哪里來?工作隊的娘家人——省海洋與漁業廳再次給予了10萬元的支持。李紅岡經常說:“沒有廳里的支持,我們工作隊是做不出來這些成績的。”
為了節省費用,李紅岡特意從沈陽請來裝飾公司的朋友,免費對廣場進行規劃設計。同時,號召黨員帶領村民全部參與到建設中來,有車的出車,有力的出力。
清垃圾,平整地面,修排水溝,鋪設彩磚。那段時間,李紅岡天天蹲在工地,每一項、每個細節,他都要察看,親自監督施工質量。發現彩磚鋪設不平整,就要求施工人員重新鋪設。為使廣場更美觀、功能更齊全,李紅岡又找戰友和朋友,贊助花草樹木栽植上,要來了健身器材、籃球架安裝上。
至2014年11月中旬,占地12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正式投入使用。
看著漂亮整潔的廣場,村民們壓抑了多年的音樂細胞、舞蹈細胞似乎一夜之間就被激活了,沒幾天,五臺溝村秧歌隊正式成立。從剛開始只會簡單地扭秧歌,到現在會跳“小蘋果”廣場舞,五臺溝村村民用他們歡快的舞姿、健康向上的面貌表達著對李紅岡的感激。
村民崔春和是五臺溝村有名的“麻將王”,曾創下過三天三夜不下麻將桌的紀錄,兩口子都打麻將,家里的地都撂荒了。自從建了文化廣場,昔日的“麻將王”搖身一變,成了“秧歌王”。扭上了秧歌,崔春和因打麻將患上的肩周炎、頸椎病也好了,心情舒暢了,農活也愿意干了。今年,家里種了葡萄、谷子等,因抗旱井發揮了作用,收成非常好,比往年增收3萬元左右。
打井抗旱、改建村部、修文化廣場,這幾個“硬骨頭”啃下來后,村民對李紅岡的信任逐漸建立起來。村主任董杰豐感慨地說:“對李書記,我是真服了。只要跟著李書記干,一定錯不了。”
說起五臺溝村過去的路況,很多村民都會說起一句順口溜:“出門走路四處看,一腳踩不著石頭是活神仙。”形容的是村里的路到處是石頭,坑坑洼洼不好走。愛美的婦女也不敢穿高跟鞋,就怕崴腳。有的路段用土墊起來,好走一點,卻又“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因交通不便,村里有什么土特產也難以運出村賣上好價錢。村民早就盼望著把路修一修。
這次,李紅岡通過找交通部門立項審批,利用“一事一議”爭取到了修路資金。
自李紅岡到了五臺溝村后,就認真執行“四議一審兩公開”工作法,村內重大事項,都要由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會商議,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并通過鄉鎮黨委、政府審核,實行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在獲得了全體村民的支持后,修路工程正式開工。
然而,修路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大年三十為五保戶崔仲選包餃子
村路施工,需要拆除12戶村民家院墻,占用25戶村民的部分耕地,這些村民因自身利益受損提出異議不愿配合。李紅岡帶領工作隊隊員于世超挨家挨戶做工作,實地測量受損情況,向村民保證,路修好后,村里會為他們重新壘墻,恢復原樣。
村民張士昌見推土機就要拆自家剛建完沒多久的院墻,突然舍不得了,堵在推土機前,阻止施工。李紅岡得知后,立即趕來做工作:“修路是全村的大事,修路前開的征求意見會,你也參加了,當時你也是同意的,況且你還是黨員,在集體利益面前,你得起帶頭作用啊。”在場的村民也幫著李紅岡勸說張士昌,最終,張士昌也覺得自己理虧,同意推掉了自家院墻。
至今年8月,李紅岡帶領村民共修了1.5公里長、3.5米寬的村路一條,3.2公里長、5米寬的貫穿全村的主路一條。村路修成了,五臺溝村村民出行方便了,李紅岡與村民的心貼得也更近了。
修路的同時,李紅岡又張羅著治理村居環境。
五臺溝村有條3.26公里長的河流,河道里雜草叢生,村民家的生活垃圾、柴火到處堆放,死豬死狗隨便亂扔,一到夏天,臭氣熏天,村民對此怨氣很大。
為了杜絕村民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李紅岡先是在村里建了多個垃圾臨時堆放點,又在遠離居住區地帶新建了1300平方米的垃圾場,定時清運垃圾。
為清理河道,李紅岡雇來了翻斗車,從河道里清理出幾百車垃圾。今年春季,又從林業部門協調來3000多棵樹苗,召集村民在河道兩旁栽樹。為避免“年年栽樹年年不見樹”,李紅岡和村民把石頭先清理出去,再填上新土,栽樹,澆水,樹苗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
五臺溝村地處阜新和錦州的交界處,距離稍戶營子鎮15公里,距離義縣縣城50多公里,因地處偏遠,村民就醫很不方便。為有效改善村民的就醫環境,李紅岡又將村里已停用的小學改造建設成了120平方米的村級衛生室,內設診斷室、藥品儲存室、理療室、治療室、遠程診療室等,送村醫到大連免費接受了正規培訓,今后,五臺溝村真的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可診斷”。
經過這些基礎設施的改造,村里舊貌換新顏,外出打工回來的村民竟然不認識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村莊:“這還是咱五臺溝村嗎?”

海洋與漁業廳各黨支部與五臺溝村貧困戶開展結對幫扶活動
五保戶崔仲選自小右臂殘疾,妻女于幾年前過世,孤苦無依。2015年2月18日,大年三十晚上九點左右,崔仲選正在家里看電視。一陣敲門聲讓崔仲選納悶:“大過年的,誰能來看我這個孤老頭子啊?”打開門,崔仲選怎么也沒想到,是李紅岡帶著村主任和婦女主任陪他過年來了。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羊年春節,向來清冷安靜的家突然熱鬧起來,李紅岡給他帶來了年的味道、家的溫暖。
直至凌晨一點左右,為村內兩戶孤寡老人包完餃子,陪他們過完年,李紅岡才安心地踏上了返回沈陽的路途。家里,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至親的妻子也在等著他團圓。
接觸過李紅岡的人都知道,李紅岡每時每刻都牽掛著五臺溝村,他用自己那顆滾燙的心溫暖著每一位村民。
了解到村民程恩芳因家庭困難一直租住在別人家的危房里,李紅岡向上級申請了危房改造基金,為其新建了房屋,并自掏1萬元為其裝修,購買急需物品。
因村里的貧困戶占比太大,個人幫扶的力量又很有限,李紅岡及時向廳里匯報,廳黨組安排全廳機關12個黨支部以結對幫扶的形式,一個黨支部對接一個貧困戶,為他們送來慰問金和米面油等物品。對有養羊愿望的貧困戶,為其買羊,助其早日脫貧。形式多樣的結對幫扶,達到了精準扶貧的效果。
為使貧困群眾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李紅岡還充分調動自己的社會資源,聯系朋友和戰友等來村里慰問。2014年12月6日,他聯系大連市衛生局、解放軍第二一〇醫院的戰友來村,為村民捐贈價值5萬元的常用藥品和價值5萬元的運動器材及服裝。今年3月28日,聯系遼寧倍思特廣告公司和藍卡健康集團的朋友,為村里貧困戶的91個孩子捐贈奶粉和米面油等物品。
對普通村民,李紅岡也有求必應。村民說:“有問題,找李書記,李書記肯定能給解決。”
村內山腳下居住的16戶村民因旱情嚴重不得不挑水吃,李紅岡籌措資金,為他們打了4眼深水井,安上水泵,解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大難題。

李紅岡(右)為雜糧種植試驗田立牌子
村民董艷霞從外地回村,兒子轉學至鎮中學,因不遵守學校規定,即將被學校勸退,董艷霞找到村主任董杰豐,求其幫助解決,董杰豐覺得這事不好管,委婉地回絕了。一旁的李紅岡聽明了事情原委,主動攬下這個事。找老師,找校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說服了老師和校長,同意孩子繼續上學。
對村民之間的矛盾和糾紛,李紅岡也從不回避。今年3月,村民岳東和董傲然因占地糾紛相互廝打,導致董傲然受傷住院。李紅岡多次跑醫院,跑岳東家,協調溝通,最終,打人者岳東賠償了董傲然醫藥費,董傲然將多占的兩壟地退還給岳東。由于事情處理得公平公正,最終雙方重歸于好。
今年6月,景翠華等4戶居民因不堪忍受鄰居王明良養豬對其居住環境帶來的嚴重影響,在自行協商無效的情況下,找到了李紅岡。李紅岡來到現場察看,并召集大家到王明良家協商,由于雙方都很激動,各說各的理,現場氣氛劍拔弩張。根據多年處理民事糾紛的經驗,李紅岡要求雙方各退一步,大家共同出錢出力,將豬圈的化糞池改建至遠離房屋處,同時,他自己和村主任董杰豐主動捐錢資助,此事最終得到圓滿解決。
看著李書記的身影總是在村里忙碌,87歲的周鳳蘭老人說:“李書記從不繞著百姓走,他把村民的事當自己的事辦,我活這么大歲數,很少見到這么好的領導。”
在五臺溝村,有兩塊試驗田,一塊是平地,一塊是坡地,面積約30畝,分別種上了玉米、高粱、谷子等新品種。9月,正值谷物成熟,與周圍的莊稼相比,兩塊試驗田長勢格外好。據農業專家測算,試驗田里試驗的玉米畝產可達1600斤以上,谷子畝產可達700斤以上,如按照五臺溝村原來種植玉米的畝產收入1000元計算的話,那今年試驗田的畝產可增收600-800元。
駐村以后,李紅岡就一直在琢磨,如何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幫助村民提高致富能力?從書本中學習,向種糧能手取經,李紅岡的思路漸漸明晰:建合作社,走無公害雜糧生產的路子比較適合五臺溝村。經過全村村民反復研究,今年4月20日,五臺溝村農業種植合作社正式掛牌,并注冊了“五臺溝”牌商標,申報了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為減少風險,李紅岡以集體經濟的形式在村內搞了30畝的試驗田,聘請農業專家為土壤進行檢測,試種新品種,如果試驗成功,第二年再向村民推廣。同時,李紅岡同企業就雜糧加工和銷售達成合作意向,以此實現“一村一品”,帶領村民依靠土地擺脫貧困。
按目前的長勢測算,今年這30畝試驗田可有3萬元的純收入,如此,五臺溝村村集體經濟就實現了零的突破。
看著試驗田里長勢喜人的谷物雜糧,李紅岡笑了,在城市生活了40多年的李紅岡,第一次感受到了春種秋收的喜悅,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農民的不易。他也相信,在試驗田的示范帶動下,明年雜糧新品種就可以推廣種植,更多的村民會從中受益。
為使村里經濟向多元化發展,李紅岡又與遼寧福益綠色發展有限公司協商,在村里發展旅游產業項目,目前已投入資金500萬元修建進山旅游公路和停車場,通過產業項目帶動村民致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五臺溝村村口的宣傳墻上,李紅岡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作標語。對李紅岡來說,五臺溝村民能夠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他的奮斗目標。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進程中,李紅岡始終與他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