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民

海城市牌樓鎮南溝村村干部熱情為群眾辦事
春節期間,海城市中小鎮關沙村熱鬧非凡:文化廣場上扭起歡快的東北大秧歌,村委會大樓的圖書室里人們在讀書看報學技術,計生服務站里育齡婦女在檢查身體,休閑廣場上羽毛球、踢毽球比賽正酣,鄉村新潮撲面而來。村黨支部書記侯江說:“新村部建成后,不僅解決了村干部議事辦公的場地問題,也使村民農閑時節有了新去處。”
關沙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只是海城市全力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工程的一個縮影。海城市堅持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抓在手上,緊緊把握“建設、管理、使用”三個關鍵環節,努力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前沿、實現村民自治的平臺、豐富村民精神生活的舞臺、拉近黨群干群關系的紐帶。如今,全市393個行政村和涉農社區中,有325個已達到省定建設標準,其余68個辦公活動場所也已全部納入建設規劃,并于去年10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成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成為海城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海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工程,專門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市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對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的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承擔日常性工作。市委組織部在對393個村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部進行實地考察、建立文字圖片檔案的基礎上,咬定陣地建設這一目標,年年定重點,每年有任務。各鎮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確定各鎮區黨委書記是實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工程的第一責任人;項目村黨組織書記為直接責任人,具體做好各項工作。
為了使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更加規范合理,市委把此項工程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點建設、農村社區文化室、醫務室、警務室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通過“上級幫、本級投、鎮村籌、社會捐”的辦法整合資金。在建設標準上,嚴格按照建筑面積不低于200平方米,文體活動廣場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標準執行。在建設過程中,領導小組辦公室強化對建設工作特別是項目村工程建設的督促檢查和工作調度。市紀委監察部門對施工過程和專項資金的運行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并邀請村黨員、村民代表參加,切實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辦成“百姓放心工程”。
硬件建設完成后,海城市注重加強管理,使新建和改擴建后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部達到規范化要求。如今,海城升級達標后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都設有綜合活動室、為民服務代辦室、警務和矛盾糾紛調解室、“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和辦公室等“五室”,有的還有檔案圖書室、醫療衛生室等。庭院進行了硬化、綠化、亮化、美化,設置了黨務政務公開欄和科普宣傳欄、干部公開承諾欄等。附屬設備按照“十個有”要求進行規范設置,即有村“兩委”標牌,有“五室”門牌,有統一規范的辦公桌椅,有電腦等現代化辦公設備,有黨旗誓詞,有上墻制度圖板,有遠程教育設施,有黨(村)務公開欄,有旗桿并升掛國旗,有規范齊全的各類簿帳冊。各村都成立了“便民服務站”“便民服務大廳”,打通了干群聯系的“綠色通道”,使村級組織陣地成為了黨員群眾的“議事堂”、農村科技的“培訓處”、農民致富的“信息庫”、先進文化的“傳播臺”。
建設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關鍵是要發揮作用。海城市充分發揮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作用,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真正打造成“黨員活動之家”“村民教育之家”和“為民服務之家”。市委要求各村黨支部進一步規范黨內日常活動,定期召開黨內會議和上黨課,開展民主評議、發展新黨員等黨內活動。各村級組織充分利用活動場所,認真開展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活動,都設立了為民服務代辦室,代辦生活類、農事生產類、公安類、民政類、人勞社保類、衛生類、人口計生類、土地建委類等各類事項,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打造成為民服務的窗口。
各村黨支部還充分依托遠程教育平臺、圖書室對黨員干部群眾進行政治理論教育、致富信息咨詢和實用技術培訓,組織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讓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