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岸石
曾經看過不少腐敗案例,大多套路類似,但周建華的這個真可稱得上是另類:作為一個貪腐者,他還在舉報別的貪腐者。

在位時的周建華派頭十足
有著貪腐的事實,受到查處后又舉報他人,為自己大喊冤屈,舉報的“老虎”“蒼蠅”落馬,自己判刑也塵埃落定。江西省新余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周建華經歷的這番貪官之間的纏斗令世人頗感新奇。在反腐敗的洪流中,他們纏斗過后,各人當然要領受自己犯下的罪責。2014年底,周建華以受賄罪被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處無期徒刑。
貪官們有違法亂紀、腐化變質的共性,也有一些個性。相比近年來名聲大噪的貪官,周建華并非處在權力的中心,但也作孽到罪行累累;身陷囹圄竟還怨氣沖天,還是很有特點的。深入分析他的腐敗行徑和窮途末路的悲劇,可以給人一些警示。
周建華2008年5月當上新余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位子不算不高,權力也不能說不重,但周建華卻認為“人大主任是二線職務,權力不大,工作不多,養養身體,享受生活”。他這樣說也不全屬無知,與他曾大權在握的經歷有關。他1955年7月出生,當官的經歷可謂豐富。曾任南昌市西湖區委副書記、區長、區委書記,南昌市東湖區委書記,南昌市委常委、秘書長,宣傳部長,政法委書記,2004年調任新余市委副書記。當了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雖然升了正廳級,但是周建華感覺權力小了,比不上當黨政“一把手”的權傾一時。但是從周建華在人大任上貪腐的行為來看,他的權力并不小,特別是動心思斂財時,他把權力用得風生水起。法院審理查明,周建華先后95次收受賄賂,共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人民幣1006萬多元、美元1.2萬元、港幣15萬元、金條3根(各重50克)以及價值人民幣23萬多元的物品。這些受賄事實的90%發生在他任職新余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期間。
人大有一定的任免權,周建華就拿“任免權”斂財,也挺直接。為了索賄受賄,周建華對一些他認為不送禮、不聽話、不與之套近乎的領導干部,在人大任免環節上使“絆子”,不上會、不研究,導致有的領導干部為盡快通過人大任命而向周建華送錢送物。
對于經過人大任命的干部,周建華要求其提供“回報”。周建華的兒子在私企老板投資建設的金玉滿堂酒店項目中有干股,周建華就以人大招商引資項目為名,要求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為該項目開“綠燈”。這位負責人明知該項目在未取得規劃和施工許可證的情況下建設,也不進行制止和行政處罰。最終,該項目于2011年10月建成營業。
周建華利用權力收到了“大錢”,發了橫財。數額小一些的“紅包”,也紛至沓來。周建華被“雙規”,開始時想避重就輕,只交代一些收兩三千塊錢紅包的線索。講時還自我開脫,說是市里的中層干部給市領導送紅包,這在新余是一個普遍現象?!耙化B信封,每個信封寫上領導的名字。你接不是,不接也不是。大家都收,所以我也收了。”這些他用以遮掩大罪的“小意思”,積零成整,不也是真真切切的罪行嗎?
權錢交易、貪污受賄,輿論經常關注的是掌握眾多權力的黨政官員、企事業單位的領導人,相形之下,一些與人、財、物關系不那么直接,權力不那么集中的機關、部門容易被忽略。當然,權力集中,財富涌動,逐利的人群熙熙攘攘的地方容易滋生腐敗,但只要是權力能發揮作用的地方,都可能滋生權錢交易。周建華自嘲人大常委會主任是“二線職務”,但他撈了上千萬元,還不是靠這個職位的權力嗎?即使有支配千軍萬馬、億萬財富的權力,如果不圖以權謀私,依然是“公權”很大而“私權”甚小,反過來,若一心謀私,即使權力不大,也可能猖狂地濫用。

周建華在任時頒發任職證書。在任免權上,他可謂做足了文章
周建華能把人大常委會主任的椅子坐得很熱,趨之者眾多,自有一套路數。工作上接觸有錢老板的機會有限,他就用各種機會結交“朋友”。周建華嗜好喝茶,“以茶會友”成為他編織關系網,進行權錢交易的重要方式。周建華家中、辦公室、機關接待室,經常茶客盈門。一些老板更是趨之若鶩,成為他形影不離的“茶友”。周建華被立案調查后,辦案人員在他辦公室清點出393塊普洱茶茶餅,這些茶餅,貴的幾萬元,便宜的也價值近千元。
為滿足自己“享受生活”的花銷,周建華利用職權巧立名目,向新余市50多個單位要來贊助款360多萬元。為方便自己開支,這些贊助款項中的132.3萬元被以人大接待處、仁德茶莊、仁德生態農莊、人大企業家聯誼會等名義,存入可由周建華隨意使用并有專人保管的“小金庫”中。這是贊助呢,還是送禮呢?是給機關貢獻呢,還是給周建華個人進貢呢?拉拉扯扯、勾肩搭背之中,周建華撈到了“好處”。
結交老板,得到利益,收受賄賂,拿什么交換?發號施令的機會有限,周建華常??俊按蛘泻簟被貓蟆S谩按蛘泻簟钡姆绞?,周建華在干部提拔、工作調動、工程承攬、酒店建設、礦山糾紛、訴訟案件等方面頻頻“出手”。有關的掌權人,不一定愿買周建華的賬,但市領導的大名也不能不有所畏懼。管不到你,還可能管得著能管你的人呢。社會上有一些人,本身雖無多大權力,但在各路領導之間穿針引線,找甲為乙辦事,再找丙為甲辦事,被稱為“權力掮客”。周建華身為領導干部,再加上玩弄權力,利用影響力擴大權力的光譜,能量豈是尋?!稗缈汀笨杀龋?/p>
有人為周建華辯護,說他受賄的相當數額和他的職權并無對價關系,不是一手收錢,一手辦事。涉案的很多單位與人大并無隸屬關系,周建華做的一些事情屬于幫忙,從而獲得酬謝。這類辯護并不為法院采納,也不為輿論接受。周建華作為地方黨委和人大的領導,對有關單位負有領導、監督職責,其行為應當認定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適用刑法的規定,構成受賄罪。想利用權力中飽私囊又逍遙法外,只能是幻想。
周建華的案子還有個特點:伴隨著他自己的腐敗案發、審理、判決,他也在不停地舉報曾任新余市委書記、后來擔任江西省發改委主任的李安澤,接著又舉報曾任江西省委書記、后來當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蘇榮。蘇榮在去年6月接受組織調查,成為黨的十八大之后首位落馬的副國級干部。李安澤在去年8月也被查落馬。他們的倒臺有復雜的案情,與周建華的舉報有多大關系還待厘清,但周建華與他們“死磕”,確是事實。這就出現了奇怪的現象:一個貪腐罪行劣跡斑斑的人,怒氣沖天地狀告別人腐敗,甚至要拼個你死我活。怎樣看周建華這樣的貪官?他算不算個斗士?
舉報腐敗的人和事,無論出于何種動機,只要有事實根據,都應該鼓勵,但舉報了腐敗的人和事,并不能說明舉報人對于腐敗的政治立場、政治品質就是正確的、清白的。實事求是地分析周建華,他的思想是混亂的、不純潔的。黨紀國法的條文他也懂一些,卻只用來衡量他人,不用來律己。他把一個重要職務當作閑職,用來享受享受,講享受而跨越黨紀國法的底線,一路走向了腐敗墮落。他在舉報蘇榮受到打擊的情況下,在法庭上唱起了《國際歌》,高喊“法院不是你蘇榮家的!”表達了他的憤怒和抗爭??上У氖?,這只是片斷的情緒。他當上新余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后搞腐敗,踐踏法紀,同《國際歌》的精神相距十萬八千里。
周建華的怨氣沖天,也和他的一個想法有關,這就是搞腐敗“攀比”。有些官場上炙手可熱的人牛氣十足,這樣的人,給其送錢還得阿諛奉承,曲意巴結,門庭若市都未必有時間接待。不僅如此,還有不少人連門都找不著呢!而有的職務相比之下就有些“寒酸”,貪腐的人于是就絞盡腦汁地公權私用,甚至苦心經營。因此權小的攀比權大的,冷門的攀比熱門的。依黨紀國法來看,違法違紀都應受到查處,管你什么冷門熱門;群眾痛恨各種腐敗,也不會在乎貪官是坐著收錢的,還是用心搜刮的。周建華因存攀比之心而走入歧途,并不值得同情,卻值得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