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煦
“這是去年5月份我到鄉里為咱村修建廣場爭取資金的事,這是市委組織部來走訪我們村官,村書記叫我‘寶貝村官’的事……”撫順市東洲區蘭山鄉金家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宋揚一邊翻著《大學生村官工作日志》,一邊如數家珍地講述著她在村里那些難忘的工作經歷。“現在我的心情是又欣慰又緊張。欣慰的是通過這一年來在基層的摸爬滾打跟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緊張是因為今天區里對我們進行年度考核,很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認可。”宋揚一邊整理辦公桌上的工作材料,一邊靦腆地笑著說。
2014年11月初,撫順市委組織部按照《撫順市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民主公開、群眾認可、注重實績的考核原則,采取組織考核、干部群眾評議與個人述職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各縣(區)召開鄉鎮(街道)黨委、村(社區)“兩委”、村(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工作會議,對在崗大學生村官履職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和測評。
一套制度明崗定責。結合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發展實際,建立了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財政局、農委,市科協、團市委共同參與的選聘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大學生村官政策研究制定、工資保險待遇落實、創新創業技術資金扶持、優秀典型選樹宣傳等職責。適時召開選聘生工作會議,統籌大學生村官工作,明確了大學生村官任職期間需要完成的走訪基層群眾、掌握基層惠民政策、記村官日記等13項工作任務。2013年,制定出臺了《撫順市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完善了工資待遇預支機制、生活條件落實機制、工作條件督導機制和親情聯系疏導機制,健全了從市委組織部、市直相關部門到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協同管理機制,為培養優秀大學生村干部提供了制度保證。

撫順市委組織部檢查大學生村官工作日志記錄情況
兩大體系提標促優。撫順市委組織部積極探索大學生村官管理考核機制,建立“紀實化”工作和“度量化”考核兩大目標管理考核體系。2014年9月,撫順市委組織部印發了《大學生村官工作日志》,供在崗大學生村官平時記錄工作情況和各級主管單位、領導審核評鑒之用。明確要求大學生村官撰寫季度、年度思想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并請所在村(社區)領導和鄉鎮(街道) 黨委結對領導審核簽字。鄉鎮(街道) 黨委定期向縣(區)委組織部匯報大學生村官德才表現和崗位履職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促進大學生村官“落地生根”。堅持日常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并將大學生村官立足實際干事創業、入戶走訪等“紀實化”工作量化為考核標準。建立優秀、稱職、不稱職3個等次的考議雙重評價,以及村(社區)“兩委”與村(居)民代表和黨員代表三重民主測評的考核模式,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大學生村官培訓、獎勵、轉崗等重要依據。8年來,共有75人進入村(社區) “兩委”班子,5人被評為“撫順市三八紅旗手”,11人轉崗后先后進入鄉鎮、街道領導班子。
三項服務安心鼓勁。一是合理化安置。按照班子團結、領導綜合素質較高、經濟發展狀況較好等要求,為新選聘大學生村官安置崗位。2011年,全省大學生村官擴招后,撫順市采取自主選擇與就近安排相結合的方式,有序引導大學生村官向偏遠地區流動,促進大學生村官城鄉分布均衡發展。二是親情化幫教。建立縣(區)、鄉鎮(街道)黨委班子成員和村(社區)“兩委”主要負責人與大學生村官“3+1”結對幫扶制度。通過組織定期匯報、到崗看望、座談等方式,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協調解決實際困難。特別是去年,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撫順市委組織部歷時3個月走訪了136名在崗大學生村官,搜集大學生村官管理服務意見建議100余條,為進一步做好大學生村官管理服務工作予以“精確指導”。三是貼心化保障。及時足額發放大學生村官工資補貼,在崗時為其辦理人身意外傷害、養老、醫療保險,轉崗時為其辦理保險賬戶轉出、工資關系對接等手續,確保大學生村官轉崗順暢。為有自主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村官開設創業貸款“綠色通道”,邀請專家學者向其傳授市場營銷、種養殖技術等方面專業知識。
如今,撫順市“一套制度、兩大體系、三項服務”的管理考核機制已成為加快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發展、促進大學生村官各項工作創新開展的有效途徑,大學生村官將在基層的廣闊沃土上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