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晟
自1992年于大慶石油學院油藏工程專業畢業至今,高級工程師、遼河油田公司高級技術專家溫靜已在遼河稀油、高凝油、普通稠油油藏地質開發研究戰線上耕耘了23個春秋。她主持、參與股份公司、油田公司的科研項目達80余項,部署各類井600余口,鉆井成功率達95%以上,獲遼河油田公司、省(部)科研成果獎20項;先后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遼寧省五一巾幗十佳標兵”“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吃螃蟹”編制二次開發方案
遼河油田是一個開發了40多年的老油田,原油產量呈遞減趨勢。面對如此嚴峻的勘探開發形勢,油田公司于2006年春天吹響了二次開發的進軍號角。按照上級的部署,溫靜帶領全所人員擔起了這個重大科研項目研發的艱巨任務。
老油田二次開發,國內外沒有任何資料可查詢,沒有現成的參數可對照,更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借鑒,溫靜和項目組成員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次次的項目討論,一回回的專家論證,那段時間成了溫靜最苦最累最難熬的日子。白天,她要分析大量復雜的數據,到了晚上,滿眼的曲線和數字伴她入眠。難怪丈夫說她是“工作狂”,兒子說她上班“著了魔”。
成功的背后往往會有無數次的失敗,但只要努力定能得到回報。按照要求,二次開發重大項目方案必須在7個月內拿出來,睿智的溫靜一邊帶領項目組去大慶,赴新疆,到勝利油田等地進行調研,一邊針對項目運行獲取第一手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僅僅用了5個月的時間,溫靜就帶領同事們完成了46口井的布井方案,并針對非化學驅目的層進行了選擇性的挖潛,累計增油高達7.8萬噸,在空白水驅前期就全部收回鉆井投資。

溫靜(左)忙碌在油田生產一線
在科研征途中,溫靜和她的團隊還提出了國內首創的“化學驅部署采用側向、逆向驅油提高波及體積”思路,并在以韻律段為單元精細刻畫儲層內部建筑結構、量化細化剩余油、無堿二元驅配方體系、物理模擬機理等方面技術研究有較大突破和創新。在不斷的思路轉變與技術攻關中,溫靜和項目組一次又一次地贏得了勝利,一次又一次地爭得了主動權。
“工作狂”只要項目不要命
當同事們沉浸在二次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和階段性成功的喜悅中時,溫靜卻因交通意外住進了醫院重癥監護室。可即使在住院期間,她還惦記著開發項目,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一直在病床上給項目組打電話了解情況。她對身邊的人是這樣說的:“二次開發項目,我最了解;產能井的部署,我要拿方案。我在病床上多躺一天,進度就要延誤一天啊!”病床上的溫靜再三懇求醫生提前出院,醫生被她“要項目不要命”的精神打動了,為她開了“綠燈”。然而,由于未徹底痊愈便提前出院,在起初上班的那段日子,溫靜總是覺得頭暈目眩,只能干一會兒歇一會兒。就在這種極為痛苦的情況下,她仍主動承擔了多次重大的專題匯報,帶領項目組高質量完成了井位部署、方案編制等多項科研任務。
2009年3月21日,喜訊再次傳來。“中國石油二次開發工作現場會”在遼河油田召開,中石油領導當眾宣布:“遼河油田二次開發工作樹立了典范,證明了老油田二次開發潛力巨大,它使老油田成為了全新的油田!”雷鳴般的掌聲頓時響起,溫靜的手掌都拍紅了,而眼角卻不知不覺地濕潤了。
談到自己獲得的諸多榮譽,溫靜堅定地說:“我總覺得組織上給予我的太多,而我做得卻太少。無論是在絢爛臺前,還是在冷清幕后,我都會奮斗不止,用實際行動書寫一個石油科技工作者的無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