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峰
(作者系本溪市南芬區委組織部副部長)
無論是數九寒冬,還是烈日酷暑,當本溪市南芬區鐵山街道三十六戶社區居民走進社區黨代表工作室時,感受到的從來都是春風拂面。一個微笑、一杯清茶、一紙記錄,這里沒有主客之分,只有魚水深情。“傳黨情,達民意,謀發展,促和諧”,駐室黨代表像招呼家人一樣接待每一位群眾,難怪居民們都說:“到了這里,就像走親戚串門一樣,俺們愿意同黨代表說說自己的心里話。”三十六戶社區黨代表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9月,5名黨代表輪流駐室,他們充分履行黨代表神圣職責,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傾聽群眾呼聲,與群眾面對面溝通,“零距離”交流,幫助社區居民解決大事小情,深受群眾贊譽。

南芬區三十六戶社區黨代表傾聽居民訴求
社區黨委建立起《黨代表工作室制度》《黨代表工作室工作人員工作職責》《黨代表的權利和義務》等相關制度,設立“社情民意收集簿”和“接待群眾登記簿”,指定一名社區專干為聯絡員負責日常事務,及時把有關情況通報給黨代表進行跟進處理。社區安排專項經費,建設標準化“黨代表工作室”,建立黨代表公示牌,引導黨代表亮明身份、掛牌上崗。每個星期一上午固定安排一名黨代表在工作室掛牌接訪群眾,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實現黨代表為民服務與群眾現實需要無縫“對接”。截至目前,黨代表工作室已經接待群眾600余人次,駐室黨代表幫助協調解決諸如小區環境整治、噪音擾民、屋內取暖溫度不達標等各類難題70多個,受到居民廣泛好評。
居民們向黨代表反映的事情,看起來都是零零碎碎甚至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事事牽動人心,件件關乎百姓,有的還是困難群體眼巴巴等待解決的急事、難事、煩心事。三十六戶社區黨代表在做好駐室工作的同時,根據記錄延伸服務,主動深入群眾掌握社情民意,抓早抓小抓細節,使服務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社區三組有位姓孫的老人,對樓下陳某散養家禽非常不滿,經常與陳某吵架。在黨代表接待日,他氣呼呼地來到這里反映情況,黨代表王春珍先平息老人激動的情緒,然后承諾一定協調有關部門,會給他一個滿意的答復。當天下午,王春珍就來到養雞戶陳某家,勸他把雞全部圈養起來,不能影響社區的衛生環境,同時協調街道、社區加強調解、引導,把雙方當事人請到黨代表工作室,面對面交換看法,一番努力終于使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王春珍又幫助他們寫下協議書,鄰里之間和好如初。諸如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社區通往太陽溝有一段臺階路,年歲大的人到黨代表工作室反映說太陡了,冬天容易摔倒,黨代表王初鐸當天就組織黨員志愿者將陡的地方刨掉重新修砌,保證了居民平安出行。
充分發揮基層黨代表的參謀、決策、監督和橋梁作用,使其真正成為貫徹群眾路線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三十六戶社區駐室黨代表結合社區實際,實行領崗定責,搭建了黨代表有效發揮作用的平臺。按照因事設崗、按需設崗、依人設崗的原則,黨代表工作室共設立政策宣傳、參政議政、紀律監督、扶貧幫困、治安維穩等5類崗位。三十六戶社區創辦的《社區小報》,用樸實無華的版面傳播黨的聲音,反映社情民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報雖小,卻在傳播正能量方面發揮出了大作用,深受居民喜愛。但因為社區資金有限,曾一度面臨停辦的窘境,黨代表王初鐸認領的是政策宣傳崗,雖然工資微薄,但他主動自掏腰包1000元資助社區繼續辦報,感動了無數社區居民。黨代表高鳳霞認領的是扶貧幫困崗,她倡導設立了扶貧幫困基金,號召黨員發揮帶頭作用,幫助生活貧困的居民緩解生活難題。她自己堅持每月捐10元,帶動社區黨員和普通居民共同參與。目前,扶貧幫困基金累計捐款近5萬元,已經救助幫扶貧困居民56人,有專人管理的捐款記錄本已經記滿了32頁,有301人用愛心填寫充滿暖意的捐款“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