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黨員志愿服務隊授旗儀式上鄭重宣誓
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統領,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創新,扎實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堅持書記抓、抓書記,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舉辦遼寧省黨委(黨組)書記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重要講話培訓班,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從嚴治黨的新思想新要求,教育引導黨委(黨組)書記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意識,進一步增強了貫徹從嚴治黨要求、履行管黨治黨責任的政治意識。堅持和執行書記抓黨建四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組織市、縣、鄉、村黨組織書記就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分別向上級黨委進行專項述職。推行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項目化管理,目前,全省已建立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項目3535個,其中市委書記項目28個、縣(市、區)委書記項目217個,形成了一批過得硬、叫得響、推得開的基層黨建工作品牌。
——嚴密基層組織體系,推進組織和工作雙覆蓋。采取選優配強書記、開展專項整治、強化幫扶指導和落實投入保障等措施,完善經常性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機制,目前全省已整改軟弱渙散村黨組織1075個、社區黨組織235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1201個、社會組織黨組織116個,轉化率均達到90%以上。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黨建工作,建立合作社黨組織2817個。著力推進區域化黨建,在街道實行“大工委制”,在社區推行“大黨委制”,健全完善黨建工作協調機制,實現城市基層黨組織優勢互補、共駐共建、資源共享。大力實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擴面提質工程”,截至2014年11月底,全省非公有制企業已建立黨組織23030個,覆蓋企業38361戶,規模以上企業單獨組建率保持100%,社會組織組建黨組織4115個,覆蓋社會組織5791個。全省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人數達到24.9萬名。
——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充實基層工作力量。選派4271名優秀干部和后備干部到村、社區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或副書記,扎實有序地開展社區“兩委”換屆工作,深入實施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六個一批”計劃。組織363名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和黨員出資人開展示范培訓。依托東北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沈陽師范大學,籌建遼寧基層干部學院。加強黨建工作專門機構建設,全省14個市、87個縣(市、區)和部分開發區、鄉鎮(街道)成立了非公黨建工作機構。從省、市、縣三級機關選派5370名干部,每3人組成一個工作隊,派駐1790個貧困村開展定點幫扶。
——創新載體平臺,提高服務能力。全面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活動,全省縣(市、區)共設立為民服務大廳1556個,鄉鎮設立為民辦事全程代理服務中心999個,村級成立服務站11044個,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縣”的為民服務新機制。深化黨群共同致富活動,著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開展“黨建強社、合作富民”“合作社里黨旗紅”等活動,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總資產近127億元,幫助1.6萬多戶貧困戶脫貧,實現了“黨組織鞏固、合作社發展、老百姓受益”的目標。深入推進“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總結推廣“雙路工作法”,開展“義務服務日”活動,全省96.9萬名在職黨員走進社區盡義務作奉獻。組織黨員領導干部深入9987個非公有制企業,開展“一走訪三推動”活動,幫助解決黨建工作、企業發展和職工群眾權益保障等問題3700多個,有效地擴大了黨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影響力。深入推進“黨的知識進校園”活動,全省共建立中小學業余黨校1500多個,每年培訓學生30余萬名,進一步增強了黨對中小學生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在“樓棟黨員中心戶”家里開展學習活動
——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貫徹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召開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會,深入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創新黨員教育方式方法,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中華先鋒網、北斗網的作用,創建《遼寧先鋒》黨員教育互動電視和手機平臺。組織開展“服務群眾好黨員”評選活動,大力宣傳王桂蘭、張麗萍等先進典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學先進、爭優秀、當先鋒。在推動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完成抗旱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動員組織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挺身而出,沖鋒在前。深入實施“共產黨員先鋒工程”,設立共產黨員先鋒崗23.4萬個、責任區13.8萬個、志愿服務隊(突擊隊)2.7萬個、工程項目9.6萬個,參加黨員170.7萬名,創造經濟效益186.7億元。
——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基礎保障。通過以財政投入為主、黨費補助為輔、社會籌集為補充的方式,建立穩定規范的經費保障制度。進一步提高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的保障標準,全省由8.2億元提高到10.9億元,各級財政每年列支3.3億元用于村、社區黨組織開展活動。制定下發了《關于解決非公企業黨組織活動經費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黨組織活動經費按職工年度工資總額5‰的比例,列入企業管理費用,據實稅前扣除,有效破解了非公黨建工作經費難題。全面推進基層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全省新建、改擴建社區活動場所1017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361個,依托開發區、工業園區、商貿區建設42個非公有制企業黨群活動中心。落實黨代表活動專項經費,全省已建“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14610個,10.43萬余名各級黨代會代表到工作室履行職責、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