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滿義+王佳生
2012年,開原市委針對農村黨員服務意識不強、缺少“雙帶”能力等問題,探索建立以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為依托的農民黨校,旨在通過黨校的系統培訓,全面提升基層黨員的宗旨意識和素質能力,實現組織搭臺、部門唱戲、黨員提質、群眾受益。
建設實用新基地。今年,開原市委對70個村、5個社區組織活動場所進行改造升級,把農民黨校教室建設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斷鞏固和完善農民黨校及教學實踐基地區域連片、產業連片的經驗做法,著力把農民黨校打造成為黨員教育、科技培訓、信息交流、便民服務、文化娛樂“五個中心”。目前,全市農民黨校已培訓農村黨員群眾10萬余人次,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5000余人,促進了20多項特色產業發展。
構建成長新搖籃。結合新形勢新需求,開原市制定了黨建知識、實用技能、社會管理、保健常識四大類196項課程,以“點單”方式,按需施教。通過外請、內薦、選拔等方式,打造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農民黨校講師團。目前,市直培訓教師由80人增至128人,鄉鎮(街道)“土專家”“田秀才”教師由20人增至136人,形成了一支術業有專攻的教師團隊。在農民黨校規范化運行基礎上,探索實行“四方聯辦”,即農民黨校與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聯辦、與企業聯辦、與合作社聯辦、與高職院校聯辦,在全市建立了20余個市級實踐基地以及160余個鄉、村級實踐基地,著力打造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
培育富裕新農民。進一步豐富授課方式,廣泛吸納致富能手加入到農民黨校中來,在學員內部實行“1+5”結對幫扶制度,每名致富能手至少結對幫扶5個農戶,在產業發展、項目投資、種養技術、政策法規等方面進行幫扶。通過現場講學、現場答疑、現場辦結的方式讓學員學好技術、用好技術,共同致富。充分發揮市級黨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推行鄉鎮(街道)建總校、村里建分校的農民黨校組建方式,著力打造市、鄉、村三級聯動的黨校培育體系。目前,全市農民黨校已吸納1821名致富能手,并帶動4850余戶農民找到了致富門路。
打造骨干新典型。開原市委充分利用農民黨校培養基層優秀青年、致富能手、積極分子、黨員、后備干部、黨組織帶頭人,為基層黨組織培養和輸送一大批政治堅定、本領過硬、作風優良的基層骨干力量。幾年來,利用農民黨校教育培訓陣地,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291支,建立黨群互助組1600個,先后培養積極分子、村后備干部1780名,樹立了25名“雙帶”能力強、群眾信得過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典型,全市形成了“黨員跟著支部干,群眾跟著黨員干”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