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呼吸系統疾病·
中藥保留灌腸加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小板狀態的影響
高英杰王英南趙佛軍1姚芳劉衛民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肛腸科,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保留灌腸加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對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該院肛腸科接受治療的60例UC患者。根據數字法隨機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給予中藥保留灌腸及美沙拉嗪腸溶片聯合治療,對照組單純給予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8 w后對患者進行復查,對比兩組療效以及兩組治療前后的C反應蛋白(CRP)、血沉及血小板計數。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的CRP、血沉、血小板計數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8 w后,觀察組的CRP、血沉及血小板計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中藥保留灌腸加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UC可較好地改善患者癥狀,增大療效,改善其血小板功能,值得推薦。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中藥灌腸;美沙拉嗪;血沉;C反應蛋白
中圖分類號〔〕R57〔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承德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No.20130263)
通訊作者:劉衛民(1965-),男,碩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肛腸疾病研究。
1承德市雙灤區人民醫院
第一作者:高英杰(1979-),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肛腸方面的研究。
西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具有見效快等特征,采用中藥保留灌腸具有抗炎和黏膜保護、抑制免疫反應、調整結腸運動、改善機體內環境等諸多作用〔1〕。本文擬分析中藥保留灌腸與美沙拉嗪腸溶片聯合應用治療UC患者的療效及對其血小板功能狀態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肛腸科接受治療的UC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納入標準〔2〕:(1)滿足《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 2007》的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均經過電子結腸鏡等方式檢查確診,含多發性淺潰瘍,并伴有程度各異的充血和水腫;(3)年齡18~65歲。排除標準〔3〕:(1)患者在測定實驗室指標前8 w內服用過任何可能導致血小板及凝血異常的有關藥物;(2)有肝腎功能障礙者;(3)有惡性腫瘤者;(4)白血病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其他疾病者。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1~63〔平均(46.1±9.7)〕歲,True-Witts評分輕度者13例,中度者17例。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26~64〔平均(49.8±10.0)〕歲,True-Witts評分輕度者15例,中度者15例。兩組性別、年齡和True-Witts評分相比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經過患者知情同意,且由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實施。
1.2方法觀察組給予中藥保留灌腸及美沙拉嗪腸溶片聯合治療,其中中藥自擬協定方4號方中用藥:急性期予以中藥水煎劑,地榆炭、防風、白頭翁、黃柏炭、秦皮各30 g,槐角、側柏炭、白芨、黃連、炒荊芥各20 g,水煎成100 ml后保留灌腸。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劑量為1 g/次,4次/d。緩解期改為0.5 g/次,3次/d。對照組僅予美沙拉嗪腸溶片藥物口服,急性期為1次/d,4次/d;緩解期改為0.5 g/次,3次/d。
1.3觀察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4、8周記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并于8 w后監測血生化指標,8 w后利用魏氏法復查患者的血沉,使用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C反應蛋白(CRP),并統計血小板計數。利用結直腸鏡復查患者的腸黏膜,對比治療前和治療8 w后患者的治療效果。
1.4療效評價〔4〕臨床治愈:療程結束后,癥狀總積分減少值≥95%,腸鏡檢查顯示黏膜病變已恢復至正常,潰瘍病灶已產生瘢痕;顯效:腸鏡檢查顯示黏膜病變的恢復程度≥2級,亦或是癥狀總積分減少值≥70%;有效:腸鏡檢查顯示黏膜病變的恢復程度≥1級,亦或是癥狀總積分減少值≥30%;無效:腸鏡檢查顯示黏膜病變的恢復程度并未達到上述標準,或者更嚴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的CRP、血沉及血小板計數對比兩組治療前的CRP、血沉、血小板計數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8 w后,觀察組的CRP、血沉及血小板計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2.2兩組療效對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3.3%)顯著高于對照組(70.0%)(P<0.05)。其中治愈19例(63.3%)vs 10例(33.3%),顯效6例(20.0%)vs 5例(16.7%),有效3例(10.0%)vs 6例(20.0%),無效2例(6.7%)vs 9例(30.0%)。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CRP、血沉及血小板計數
3討論
UC治療西醫常以氨基水楊酸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和微生態制劑等藥物為主,但存在副作用較大、易反復等特點。單純使用中醫藥口服、保留灌腸、針灸及穴位貼服等方案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見效緩慢。
本研究表明中藥保留灌腸與口服藥物美沙拉嗪腸溶片組合所得療效更佳,與劉彥晶等〔5〕的報道結果相符。分析原因,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中藥保留灌腸方劑中的地榆炭具有涼血止血和解毒斂瘡之功效;側柏炭和白芨具有收斂止血和消腫生肌之功效,同時其含膜性物質,可保護患者的腸黏膜,并促使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防風具有散肝舒脾和解郁行滯之功效;白頭翁具有清熱解毒和涼血止利之功效;秦皮可發揮清熱涼血止利的效果;黃連和黃柏炭可發揮清熱瀉火和解毒止利之效;槐角可清腸風和止瀉,還可涼血止血;炒荊芥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效;上述多種方藥組合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及解毒斂瘡等功效〔6〕。美沙拉嗪腸溶片可抑制機體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抗體形成以及白三烯及前列素樣物質的產生,還可清除機體內氧自由基,同時通過阻止脂肪酸的過氧化作用產生療效。中藥保留灌腸和美沙拉嗪腸溶片口服聯合應用,既具有西醫的藥效迅速,又有中醫的標本兼治,使UC患者最終獲得最佳療效。此外,本研究提示使用聯合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癥水平和血小板功能狀態。原因可能在于UC患者發病時,腸黏膜相關血管系統中的內皮細胞受損后,暴露出基底膜膠原和內毒素及其他類的細菌產物,最終激活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由此進一步激活血小板,致使血小板計數增多〔7〕。而治療后,由于中西藥結合發揮的藥理作用清除了氧自由基,對脂質的過氧化作用產生抑制,促使潰瘍愈合,緩解了炎癥反應,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發揮出活血化瘀的作用。
4參考文獻
1宋麗琴,王國夫.中藥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對炎性相關因子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14-5.
2王志軍,高長鎖.中藥離子導入治療潰瘍性直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4):320-1.
3Zhang ZL,Fan HY,Yang MY,etal.Therapeutic effect of a hydroxynaphthoquinone fraction on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1):15310-8.
4夏秀.參苓白術散聯合高壓氧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4;21(2):130-1.
5劉彥晶,冷炎,金學洙,等.行氣活血化瘀法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17):4753-5.
6劉允富.天水滌腸湯聯合保留灌腸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38例〔J〕.河北中醫,2013;35(12):1813-4.
7馬艷環,宋美嫦.舒適護理在保留灌腸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北醫學,2014;20(6):1031-4.
〔2015-01-26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