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腦卒中主要照顧者積極感受和生活質量的相關性
劉東玲陳輝1陳靜張偉宏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鄭州450052)
關鍵詞〔〕腦卒中;照顧者,積極感受;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2〔文獻標識碼〕A〔
1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第一作者:劉東玲(1979-),女,博士,講師,主要從事社區護理、護理教育研究。
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積極照顧感受的影響〔1〕。不同文化背景下照顧者的感受有巨大差異〔2〕。本研究旨在探討腦卒中照顧者的積極感受、生活質量之間的相關性。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1年6~9月便利隨機抽取鄭州市河醫社區、棉西社區等4個社區119例腦卒中照顧者;入選標準:①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診斷標準,并經CT或磁共振成像(MRI)證實的腦卒中患者,與患者存在血緣關系、婚姻關系或撫養關系的監護人,如患者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每個患者家庭只選擇1名;②年齡18~65歲;③承擔腦卒中照顧的主要職責,在所有照顧者中照顧時間最長;④照顧時間在3個月以上;⑤意識清楚,無智力障礙及失語,能夠理解并自愿完成所有測評者。排除標準: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既往癡呆、精神病病史的患者。照顧者年齡22~89〔平均(56.2±15.6)〕歲,64.4%為平均年齡或以上;女性占77.8%、有配偶占93.3%;漢族人占96.7%;受教育程度中學及以下水平的照顧者占75.6%;與病人共同居住占92.2%;病人的主要照顧者中配偶107人(62.2%);家庭經濟收入在2 000元/月以下者占33.3%。腦卒中患者65.6%為男性,年齡47~90(72.43±9.03)歲,年齡在72歲以上的占62.2%;92.2%沒有宗教信仰;至少伴隨1種其他慢性病的21.1%。
1.2研究內容研究工具主要包括:(1)主要照顧者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職業、與患者關系、婚姻狀況、教育程度等15項內容;②照顧者積極感受;③照顧者生活質量。(2)患者部分:一般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職業、疾病類型等。
1.3調查工具①照顧者積極感受量表采用Tarlow等〔3〕的老年癡呆照顧者積極感受量表(PAC),用于評價照顧者的積極感受。本量表為自評量表,包括自我肯定和生活展望2個維度,共9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為5個等級,分別賦值為“1、2、3、4、5”。各維度及量表總分越高,表示照顧者的積極情感體驗越豐富。張睿等〔4〕將問卷翻譯回譯,中文版總問卷的內容效度為0.833,Cronbach α系數為0.90,自我肯定維度和生活展望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分別為0.89和0.83。對30例腦卒中照顧者進行預實驗結果顯示,總Cronbach α系數為0.88,各維度的Cronbach α值分別為0.76、0.85,內部一致性較好。②照顧者生活質量量表: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中文版)進行測量,該量表是國內普遍應用的生存質量調查量表,SF-36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和適用性,適合我國人群。本量表共36個條目,包括以下8個維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一般健康狀況(GH)、精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及心理健康(MH)。每個條目根據答案賦予0~6的分值,得分越高說明健康狀況越好。上述8 個領域可以概括為2 個綜合測量指標:軀體健康(PCS)相關生存質量和心理健康(MCS)相關生存質量兩個方面的分值。PCS相關生存質量包括PF、RP、BP、GH,MCS相關生存質量包括VT、SF、RE、MH。SF-36 得分范圍為0~100 分,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1.4調查方法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的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庫,事先選定研究對象,通過社區工作人員與照顧者取得聯系,確定研究時間。調查由研究者和經統一培訓的社區護士、護理專業學生共同完成。照顧者當面填寫,如照顧者不識字或有填寫困難的,由研究人員口述,協助其填寫。問卷填寫完畢,當場檢查問卷是否填全,若有缺失,立即補填,再次核定無誤后收回。共發放問卷130份,回收有效問卷119份(91.5%)。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
2結果
2.1照顧者積極感受得分情況 PCA總分與各維度/條目得分見表1。
2.2照顧者生活質量得分情況RP、BP、SF、RE維度顯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PCS總分和MCS總分低于正常人群。見表2。
2.3照顧者積極感受和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將積極感受總均分及2個維度和生活質量總分及2個維度分別進行相關分析,感受總均分與總分呈低度正相關(r=0.38,P<0.05),與心理健康總分呈中度正相關(r=0.64,P<0.01)。自我肯定維度與PCS總分呈低度正相關(r=0.32,P<0.05),與MCS總分呈中度正相關(r=0.52,P<0.01);而生活展望維度與PCS總分無相關性(r=0.09,P>0.05),與MCS總分呈低度正相關(r=0.30,P<0.05)。

表1 主要照顧者積極感受、各維度/條目總均分 ± s)

表2 主要照顧者生活質量得分情況 ± s)
3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照顧者具有較高的自我積極評價,非常認可自己在照顧患者中的價值,這與Godwin等〔5〕的研究結果類似。長時間照顧患者,照顧者身體負荷大,社會交往受限等,很少有人感激這種生活。這提示要建立各種社會支持項目,積極建設腦卒中患者社區日間暫托服務,讓照顧者有休息的時間。Duggleby等〔6〕關于照顧者積極感受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照顧者的不確定感,嚴重影響照顧者的生活展望和照顧結果。由于腦卒中疾病的不可逆性,研究者〔6〕建議讓照顧者更關注短期目標比長期目標獲得的積極感受更多。
本文與Saban等〔7〕的看法一致。目前,關于提高照顧者生活質量的研究,主要圍繞在減輕照顧負擔,通過各種方式,但是Acton等〔8〕研究結果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原因可能在于對照顧者生活的理解尚不全面。因此,研究者提出〔9〕,將照顧者積極感受作為中介變量,進一步探討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會為腦卒中照顧者相關研究提供有力護理支持。
照顧者積極感受總分越高,PCS和MCS總分越高;這可能是由于積極感受可以促進照護信心、提高應對能力及加強家庭功能,從而促進其生活質量,與Mackenzie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照顧者積極感受能起到調節、緩沖照顧者負擔的作用,今后可考慮從照顧經歷的積極方面著手進行干預研究,提升照顧者的積極感受,以進一步提高照顧者的生活質量。自我肯定可以影響PCS和MCS兩方面,而生活展望不會影響照顧者的PCS,原因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有關。
4參考文獻
1Kruithof WJ,Visser-Meily JM,Post MW.Positive caregiving experiences are associ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in spouses of stroke survivor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2;21(8):801-7.
2Mahoney DF,Cloutterbuck J,Neary S,etal.African American,Chinese,and Latino family caregivers' impressions of the onset and diagnosis of dementia:cross-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J〕.Gerontologist,2005;45(6):783-92.
3Tarlow B,Wisniewski SR,Belle SH,etal.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 Contributions of the REACH Proje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asures for Alzheimer′s caregiving〔J〕.Res Aging,2004;26(4):429-53.
4張睿,李崢.中文版照顧者積極感受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2):1068-71.
5Godwin KM,Swank PR,Vaeth P,etal.The longitudinal and dyadic effects of mutuality on perceived stress for stroke survivors and their spousal caregivers〔J〕.Aging Ment Health,2013;17(4):423-31.
6Duggleby W,Holtslander L,Kylma J,etal.Metasynthesis study of the hope experience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chronic illness〔J〕.Quall Health Res,2010;20(2):148-58.
7Saban KL,Sherwood PR,DeVon HA,etal.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physical health in family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a literature review〔J〕.Am Associ Neurosci Nurs,2010;42(3):128-38.
8Acton GJ,Kang J.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caregiving for an adult with dementia:a meta-analysis〔J〕.Res Nurs Health,2001;24(5):349-60.
9Hilgeman MM,Allen RS,DeCoster J,etal.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 as a moderator of treatment outcome over 12 months〔J〕.Psychol Aging,2007;22(2):361-71.
10Mackenzie A,Greenwood N.Positive experiences of caregiving in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Dis Rehab,2012;34(17):1413-22.Greenwood N.Positive experiences of caregiving in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Dis Rehab,2012;34(17):1413-22.
〔2014-06-12修回〕
(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