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腦電雙頻指數的影響
宋建平王學軍張培福吳維強張海盛
(青海紅十字醫院麻醉科,青海西寧810000)
摘要〔〕目的探討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腦電雙頻指數(BIS)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該院行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患者90例,根據瑞芬太尼靶控輸注的濃度將患者分為Ⅰ組(2.0 ng/ml)、Ⅱ組(3.0 ng/ml)和Ⅲ組(4.0 ng/ml),每組30例,三組丙泊酚的靶濃度均為4 μg/ml。比較三組入室后5 min(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時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以及BIS,并比較蘇醒時間。結果T2、T3、T4時刻Ⅲ組的BIS值顯著低于Ⅰ組和Ⅱ組(P<0.05);Ⅰ組在T2、T3時刻的HR、MAP均顯著高于T1時刻,Ⅱ組在T2時刻HR、MAP顯著高于T1時刻(P<0.05);Ⅲ組蘇醒時間顯著長于Ⅰ組和Ⅱ組(P<0.05)。結論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隨著瑞芬太尼濃度的增加BIS值會降低,并且對血流動力學反應抑制作用也會增強。
關鍵詞〔〕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輸注;血流動力學;腦電雙頻指數
中圖分類號〔〕R614〔文獻標識碼〕A〔
臨床上常應用丙泊酚聯合麻醉性鎮痛藥來進行麻醉誘導,進而降低全麻后氣管插管帶來的應急反應,也顯著降低術中知曉。腦電雙頻指數(BIS)能用于檢測麻醉時大腦的功能狀態,評估麻醉藥物的麻醉情況〔1,2〕。本研究旨在分析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及BIS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行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患者90例,所有患者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均為Ⅰ級~Ⅱ級,均無心、肝、腎等功能異常,無慢性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對藥物無過敏史。根據瑞芬太尼靶控輸注的濃度將患者分為Ⅰ組(2.0 ng/ml)、Ⅱ組(3.0 ng/ml)和Ⅲ組(4.0 ng/ml),其中I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32~73〔平均(48.3±2.1)〕歲,體質指數(BMI)21~27 kg/m2,平均(23.5±0.7)kg/m2;Ⅱ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31~74〔平均(47.9±1.4)〕歲,BMI 22~27 kg/m2,平均(23.4±0.4)kg/m2;Ⅲ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31~73〔平均(47.9±1.7)〕歲,BMI 21~28 kg/m2,平均(23.2±0.4)kg/m2,三組年齡、性別以及BMI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均術前12 h禁食,8 h禁飲,進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給予患者心電圖、脈搏血氧飽和度、血壓等檢測。然后面罩吸氧給予患者全麻誘導,給予患者咪達唑侖0.03 mg/kg靜脈注入。采用靶控輸注技術給予Ⅰ組、Ⅱ組和Ⅲ組患者分別輸注瑞芬太尼靶濃度2.0、3.0、4.0 ng/ml,三組均給予丙泊酚血漿靶濃度4 μg/ml。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同時進行靶控輸注。待患者意識消失以后行氣管插管。觀察三組入室后5 min(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時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以及BIS,并比較蘇醒時間。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F、χ2檢驗。
2結果
2.1三組各時期BIS、HR和MAP比較T2、T3、T4時刻Ⅲ組的BIS值顯著低于Ⅰ組和Ⅱ組(P<0.05);I組在T2、T3時刻的HR、MAP均顯著高于T1時刻,Ⅱ組在T2時刻HR、MAP顯著高于T1時刻(P<0.05)。見表1。

表1 三組各時期BIS、HR和MAP比較
與Ⅲ組比較:1)P<0.05;與T1時比較:2)P<0.05
第一作者:宋建平(1970-),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麻醉學研究。
2.2三組蘇醒時間比較Ⅲ組蘇醒時間〔(18.9±1.2)min〕顯著長于Ⅰ組〔(11.2±0.3)min〕和Ⅱ組〔(14.1±0.9)min〕(F=23.293,P=0.011)。
3討論
丙泊酚是一種短效的靜脈麻醉藥物,靜脈注射以后可以迅速起麻醉作用,該藥物對循環系統和呼吸均具有抑制作用,給藥以后患者會出現血壓降低、心率下降。瑞芬太尼是一種阿片類受體激動劑,具有較強的麻醉作用,該藥物作用較快,對循環系統具有穩定性。瑞芬太尼對各種操作帶來的應激性刺激具有抑制作用,進而改善患者手術操作帶來的應激反應,降低BIS值。麻醉時丙泊酚與瑞芬太尼聯合靶控輸注,能較好地發揮藥物的協調作用,控制藥物濃度,更加精確地調節麻醉深度,進而顯著提高麻醉藥物應用的可控制性。
本研究提示丙泊酚聯合較高濃度的瑞芬太尼能顯著降低BIS值。且據報道〔3〕,BIS麻醉的深度范圍大約為40~60。本研究中三組BIS值均位于麻醉深度范圍內,說明三組濃度的藥物聯合均可以較好地抑制氣管插管導致的應激反應,且隨著瑞芬太尼的用量改變BIS值也會存在一定關系,且較高濃度的瑞芬太尼,其BIS值較小〔4,5〕。本研究還提示隨著瑞芬太尼靶濃度的升高,氣管插管以后患者血流力學的變化幅度也越小,符合季蒙等〔6〕的研究報道。筆者認為,這可能是由于瑞芬太尼與丙泊酚具備協調作用,其中瑞芬太尼能較好地抑制傷害性刺激帶來的應激反應〔7〕。據研究,瑞芬太尼的作用時間和應用劑量存在較大的關系,長時間的靶控輸注瑞芬太尼并不影響患者術后的蘇醒,只要較好的把握好停止應用藥物的時間〔8〕。所以筆者建議Ⅲ組瑞芬太尼劑量比較適用于手術時間較長的大手術,而Ⅰ組和Ⅱ組劑量則比較適合用于短小的手術麻醉。
4參考文獻
1馬良,王忠慧,陳菲,等.靶控輸注靜脈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對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9):1740-3.
2肖慶旺,秦彩娟,朱廣平,等.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用于患者清醒狀態下氣管插管的臨床研究〔J〕.華西醫學,2014;29(10):1887-90.
3Choi YJ,Kwon K,Bae GE,etal.An unexpected increase of entropy in a sleepwalking disorder patient during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anesthesia:a case report〔J〕.Korean J Anesthesiol,2014;67(4):270-4.
4肖慶旺,秦彩娟,魏雙江,等.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用于患者清醒狀態下實施無痛腸鏡的研究〔J〕.華西醫學,2013;28(5):737-40.
5Song SY,Jung JY,Cho MS,etal.Volume-controlled versus 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 mode during one-lung ventilation〔J〕.Korean J Anesthesiol,2014;67(4):258-63.
6季蒙,陶軍,王慶利,等.靶控輸注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對免疫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5):499-502.
7朱玉昌,帥訓軍,姜敏,等.蘭地洛爾和丙泊酚對氣管插管中患者血流動力學和腦電雙頻指數的影響〔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4;33(5):349-52.
8毛仲炫,林艷,楊瑞敏,等.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全憑靜脈麻醉患者術中知曉的發生情況〔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1):1073-5.
〔2015-02-11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