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男性前列腺血供的解剖觀測
閆文升1康潔2姚玉英1于新龍1張宏1王磊
(河北醫科大學解剖室教研室,河北石家莊050017)
摘要〔〕目的觀察老年前列腺供血動脈的來源、走行和進入前列腺的位置為治療前列腺疾病提供解剖學資料。方法選用25具不同年齡段的防腐固定老年尸體進行解剖,觀察前列腺供血動脈的來源、支數和走行。結果前列腺供血動脈來源廣泛,走行復雜,主要的起源動脈和支數為:膀胱下動脈77支、直腸下動脈23支、膀胱上動脈22支、陰部內動脈16支。進入前列腺的位置以 2~ 5 或 7~ 10點居多,有129支,占84.87%(129/152)。結論對于前列腺手術的患者,要充分考慮前列腺動脈的分布情況和變異特點,減少出血。
關鍵詞〔〕前列腺;動脈
中圖分類號〔〕R533.6+4〔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王磊(197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神經退行性病變研究。
1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解剖教研室2河北以嶺醫院消化內科
第一作者:閆文升(1972-),男,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臨床解剖研究。
前列腺增生癥和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開放性手術為目前治療前列腺增生癥和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2〕。在前列腺切除等手術的處理過程中,出血等并發癥均涉及前列腺本身、毗鄰關系、血管構筑的局部解剖問題。因此,本研究解剖觀測老年男性前列腺動脈的來源、走行、進入前列腺的部位及其與神經叢的關系,以期為治療前列腺疾病提供更豐富的解剖學資料。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經10%甲醛常規固定的成人男性尸體25具,死亡年齡60~80歲,死亡原因分別為腦出血、心肌梗死、肺癌、外傷等,無前列腺相關疾病病史,由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解剖教研室提供。
1.2方法從雙乳頭水平截斷成年男尸,經胸主動脈遠端灌注紅色乳膠,以期達到全泌尿生殖系統灌注,取尸體正中盆腔矢狀切面標本,在直視或放大鏡下解剖前列腺及毗鄰結構、供血血管。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前列腺的供血動脈來源前列腺的供血動脈最常見起點是膀胱下動脈,其次是直腸下動脈,再次為膀胱上動脈,有個別動脈來源于輸精管動脈和直接來源于髂內動脈的前列腺動脈,大部分供血動脈的來源為雙側對稱性。在25具標本上可見152支供應前列腺的動脈,平均每具(6.21±0.86)支,膀胱下動脈77支(50.66%);膀胱上動脈22支(14.47%);陰部內動脈16支(10.53%);直腸下動脈23支(15.13%);直腸上動脈7支(4.61%);前列腺動脈5支(3.29%);輸精管動脈2支(1.32%)。
2.2前列腺的動脈走行前列腺的動脈供血是多源的,走行比較復雜。來自膀胱下動脈、陰部內動脈盆內段、直腸下動脈的支配前列腺的分支,一般是沿盆腔壁或盆底的腹膜下走行(圖1);來自膀胱上動脈的分支,沿膀胱側壁,在外膜下走行(圖1);來自陰部內動脈盆外段的陰莖背動脈的分支,在坐骨結節上方,經尿道球和陰莖腳之間,穿尿生殖隔到達前列腺尖部。直接來源于髂內動脈的前列腺動脈沿盆腔壁走行,在精囊腺的前外側走行發出分支進入前列腺體尖部,在膀胱底外側發出分支走行于膀胱前列腺溝處進入前列腺底部(圖1),輸精管動脈與輸精管伴行進入前列腺底(圖1)。分布在前列腺的供血動脈可分兩組。一組分布于前列腺表面,主要是前列腺動脈的包膜支。有50支(50/152,32.89%)為包膜支,平均每側(1.25±0.36) 支,包膜支在包膜中行向前列隙尖部,沿途發細小分支分布于包膜和實質的淺部,與其他來源的動脈多有吻合。 另一組分布于前列腺實質,其主要的是前列腺動脈的尿道支。有102支(102/152,67.11%)為實質支,每側平均(2.26±0.55)支,大都在膀胱前列腺間溝內或該溝附近斜穿入前列腺實質。前列腺的動脈發出這兩個分支的部位在膀胱頸處的前面或側面,在接近膀胱前列腺間溝水平與膀胱神經叢延續來的前列腺神經叢和膀胱下靜脈叢纏交織在一起,前列腺神經叢經膀胱前列腺間溝的3(9)~4(8) 點鐘范圍分布至前列腺表面。見表1。



1 膀胱下動脈;2前列腺;3 膀胱
圖1前列腺的動脈走行
2.3前列腺的動脈進入前列腺的位置供應前列腺的動脈,由腹側到背側按時鐘順序,在膀胱前列腺間溝的各點鐘處均有動脈進入前列腺實質及包膜,呈環狀分布,以4/8點(26.32%)、3/9點(23.68%)、5/7點(20.39%)進入者較多。從總體看,從前列腺左側半和右側半進入的動脈基本相等,以 2~ 5 或 7~ 10點居多,有 129支,占84.87%(129/152) 。

表1 膀胱前列腺間溝各點鐘處的動脈支數( n)
3討論
前列腺血供復雜,血管來源眾多,李光忠等〔3〕尸體解剖研究發現以膀胱下動脈多見;常剛等〔4〕通過DSA血管造影方法研究發現以膀胱下動脈發出最多,其次,陰部內動脈、膀胱上動脈也是主要參與血供的動脈之一,并將起源較早、獨立供應前列腺血供的動脈直接稱之為前列腺動脈,而不論其起始部位。金吟等〔5〕利用多層CT 血管成像和導管血管造影顯示前列腺的動脈供血,最常見的起點是陰部內動脈,其次是臀-陰部干,與國人比較二者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這可能與國人之間存在種族差異有關。本研究所觀察的標本發現,除有供應前列腺的膀胱上、下動脈等動脈以外,還有直接來源于髂內動脈的前列腺動脈沿盆腔壁走行,在精囊腺的前外側走行發出分支進入前列腺體尖部,在膀胱底外側發出分支走行于膀胱前列腺溝處進入前列腺底部。往文獻中,對直接來源于髂內動脈的前列腺動脈及走行和進入前列腺的位置未查到相關文獻。供應前列腺的動脈,進入腺體底部的動脈支均經過膀胱前列腺間溝,呈環狀分布。由腹側到背側按時鐘順序,在膀胱前列腺間溝的各點鐘處均有動脈進入前列腺實質及包膜。根據以上解剖學特點,本研究認為結扎血管時,以環周結扎為宜,尤其注意3~ 5/ 7~ 9 點,還要注意前列腺尖部及后半部做縫扎動靜脈止血,減少出血量,達到比較徹底的止血。
4參考文獻
1顧方六.現代前列腺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3.
2王偉峰,嚴啟明,郝繼東.膀胱內縫扎前列腺動脈減少術中、術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07;2(2):55-7.
3李光忠,張本斯,楊月如.前列腺動脈的解剖觀測及臨床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2):73-5.
4常鋼,陳志強,楊志剛,等.前列腺動脈造影表現及方法探討〔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4;2(13):28-30.
5金吟,謝劍,章士正.利用多層 CT 血管成像和導管血管造影顯示前列腺的動脈供血〔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1;34(4):400.
〔2014-07-10修回〕
(編輯曹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