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創意農業
背景: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催生新型農業經營方式,創意農業就是其中一種。2015年9月23日,第八屆中國創意農業發展論壇在崇州市文井江鎮隆重召開。百余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齊聚國家級生態鎮文井江鎮,論道創意農業發展。
編者:創意農業是通過創意把文化藝術活動、農業技術、農副產品和農耕活動,以及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彼此良性互動的產業價值體系,在帶動產業發展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創意農業主要有三個特征:一是技術創新,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升級改造傳統農業。二是經營理念創新,更加重視體驗式消費,提高消費者參與度,在交流互動中滿足多樣化需求。三是文化支撐,通過打造美麗鄉村和保護文化遺產創造更高的農業附加值。
厲無畏(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
創意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創新之路
在世界經濟步入創意經濟時代的今天,通過發展創意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模式,構建一個持續健康的農村產業體系,將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的一條創新之路。創意農業的特色和優勢在于能夠整合農村生產、生活、生態資源,構筑多層次的全景產業鏈。通過創意把文化藝術活動、農業技術、農產品和農耕活動,以及市場需求有機連接起來,形成彼此良性互動的產業價值體系,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開辟全新的空間,并實現產業價值的最大化。
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農業品種、農耕活動豐富多彩,可以編撰、演繹各種故事。發展創意農業就要以故事來活化文化資源,將其轉化成能為農業帶來增值的資本。此外,還可以結合節慶活動、紀念活動、生產活動等,以“秀”吸引消費者。
我們首先應調整思路,轉變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式,確立發展創意農業的新戰略,制定創意農業發展的綜合規劃和發展的新機制;其次要轉變發展理念,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改變農業發展局限于單一的生產功能,進一步全面挖掘農業的潛能,把科技、文化、產業、市場和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創新農業業態,實現農村一、二、三產的協同發展。
章繼剛(中國創意農業理論創始人):
發展創意農業不要盲目跟風
目前我國創意農業發展大體上處于起步階段到初級階段之間。一方面,創意農業發展模式處于探索階段,需要在實踐中探尋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另一方面,創意農產品生產面臨著行業技術標準不統一、推廣成本高等多方面的問題,創意農產品產業化在國內剛開始推廣,薄弱環節很多。
現在我國創意農業發展突出的問題:一是生產規模小、產品總量小。二是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不夠。三是農業生產效率低。四是農產品價格競爭力不強。五是龍頭企業少。六是創意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七是許多企業過分依賴他人的品牌,品牌意識薄弱。八是創意農產品品牌運作方面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緊缺。九是特色農產品生產水平比較低。
創意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已出現重復建設,互相模仿互相拷貝,創意不足千篇一律等問題。發展創意農業不要跟風,不要盲目“拷貝”別人的經驗,不要盲目拷貝國外的一些所謂成功的例子,而是要發揮自己的創意;如果一味地去模仿他人而沒有自己的創意,只是注重表象的簡單模仿,而忽視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則會陷入跟風逐利的怪圈,永遠跟在別人后面跑,在模仿中迷失自我。
夏文義(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名譽會長):
創意農業是“造血”的創新之路
發展創意農業,將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開辟全新的空間,將是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一條充滿希望的途徑。
農業農村農民是安天下、穩民心的首要大事。農業豐,則根基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目前我國解決“三農”問題通常的辦法是采取救濟,即通過“輸血”的方式在短期解決生存問題,而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和農民的自身“造血”功能,是政府一直在探索和尋求的創新之路。創意農業所倡導的創新理念和構建的新型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將為“三農”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提供一條創新之路。
把創意農業作為“三農”工作的一個新著力點來做強做大,是順應現代經濟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是發揮農業資源優勢的必然要求,走創業創新之路的必然選擇。
他表示,在發展創意農業時,應將農村的“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元素融入其中,將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完美結合,并通過文化創意把它們的附加值體現出來,成為助農增收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