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時間里,作為傳統農家書屋的有益補充及未來發展方向,衛星數字書屋從無到有,規模也由小變大。目前,衛星數字書屋已建成并使用3萬多家,覆蓋了全國20個省(區、市),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為傳統農家書屋聚集了新的人氣。這項高科技的公共文化服務工程正在被神州大地的農民了解并喜愛。
自2009年以來,在黨中央、新聞出版部門和各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全國各地農家書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11年3月,原新聞出版總署宣布,10年內,將新聞出版最大的惠民工程農家書屋覆蓋到中國所有行政村,將文化溫暖送到億萬農民手中。農家書屋帶來的知識和信息深受農民朋友們歡迎,他們借閱圖書的積極性很高,尤其農業種植方面的書刊最受歡迎。但由于我國各地歷史、地理環境和經濟的先天差異,以及偏遠地區的交通不便,導致農家書屋的出版物更新緩慢,光顧各地農家書屋的人越來越少,不少地方農家書屋出現了“門庭冷落”,甚至“門上一把鎖”的窘況。
為推進傳統農家書屋的革新和升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關于貫徹落實〈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的實施方案》中明確規定 :“對報紙投送周期超過五天的邊遠地區行政村,應通過建設數字農家書屋實現報紙的及時有效更新。”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數字化進程的加速,數字化平臺有望成為傳統農家書屋實現升級換代的最優途徑,但是地面互聯網數字化平臺的優勢在城市及發達地區表現得較為明顯,在廣大邊遠農村網絡基礎則十分薄弱。“衛星網絡+地面網絡的天地一體化”解決方案,也成為突破傳統農家書屋發展瓶頸的有效方法。
2011年,“衛星網絡+地面網絡的天地一體化”解決方案應用于農家書屋后,被形象地稱為衛星數字農家書屋,其通過衛星網絡將數字化圖書、報紙、期刊、音像等數字化內容投遞到每一個農家書屋的專有接收和存儲設備中,農民朋友可以通過電視、投影、手機和各種閱讀器隨時閱讀和觀看最新的報刊、圖書等,這充分保證了黨和政府的政策信息迅速、有效送達全國各地。
在國家和各地新聞出版廣電部門的領導下,衛星數字書屋陸續在全國各地區安裝使用。目前,衛星數字書屋建成并投入使用已達3萬余家,遍布內蒙古、青海、寧夏、新疆、西藏、云南等20個省(區、市),服務近千萬農村人口,有效落實和推動了黨和政府倡導的“全民閱讀工程”“數字農家書屋”等項目的落地。
衛星數字農家書屋還逐步增加了WiFi分發(通過衛星將數字化圖書、報紙、期刊、音像等內容投遞到平臺服務網點即各類衛星數字書屋終端上,平臺各服務點作為一個二次分發的服務器,其WiFi局域無線網絡可覆蓋周邊半徑為300米的地域,24小時持續在線服務,農民朋友只需要利用普通的電視遙控器、手機等就可實現電子讀物的免費下載和閱讀)、有聲讀報、雙語閱讀等新功能,讓農村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方便地閱讀和觀看最新資訊,為傳統農家書屋插上了數字化的翅膀,讓農家書屋進到農家,有效解決各類書屋開門次數少、服務時間短等問題,切實解決了傳統農家書屋被鎖住的難題。通過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資源整合,讓衛星數字書屋內容和形式更加多樣化,并在已有的漢語言內容資源基礎上,逐步增加了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內容,將優秀的少數民族節目通過衛星數字發行平臺投遞到少數民族聚居區域,民族特色內容“進村”“入戶”“到人”。
在未來,伴隨著黨和政府的各項公共文化服務政策不斷推廣落實,衛星數字書屋將建到社區、軍營、工廠和老年活動中心等地方,讓衛星數字發行技術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事業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