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工食用色素被發明并成為重要食品添加劑以來,一直有研究人士論證其對人體的危害。羅徹斯特大學醫療中心環境醫學部名譽教授伯納德·維斯經數十年的研究又得出,人工食用色素和常用防腐劑苯甲酸鈉增加了兒童患多動癥的風險。
在調研2700名青年十年來的婚姻和性行為數據后,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社會學家克里斯汀·穆希發現,夫妻經濟條件差異大易造成婚外情。在妻子經濟強勢的情況下,21%的男性會通過婚外情來進行心理補償,而男性經濟強勢,則有10%的女性會出軌。而新奇的是,這類出軌家庭卻很少有離婚現象。
澳大利亞大學生蘇貝塔·維瑪拉瑞加發起一項超過10萬人支持的抗議活動,要求政府為衛生巾和其他女性衛生用品免稅。在澳大利亞,衛生巾等女性衛生用品被課以10%的商品稅。維瑪拉瑞加認為,既然安全套已經免稅,那么出于尊重女性,“不應該對女性的月經征稅”。
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崔西·貝爾博士研究發現,陰道微生物群對嬰兒發育具有重要作用。分娩時,在母體陰道寄生的微生物將轉移到嬰兒身上。這些微生物會幫助嬰兒的腸道菌群正常定植,同時促進免疫系統以及新陳代謝的形成。然而,孕期若產生精神壓力,會改變陰道內微生物群的組成。因此,孕婦必須注意心情變化。
在過去10年中,因為害怕孩子從社會競爭中掉隊,越來越多的早期教育措施在美國迅速實施。但是,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小組經過長期調查發現:4~5歲時入學的孩子在閱讀理解能力上遠遜于7歲時入學的孩子。這是因為,在接受教育前,兒童首先需要學會堅持、控制注意力和感情,所以太小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效率并不高。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項目組近期研究發現,通常所說的性別氣質,也就是所謂的男性在機械和數學上頗有天分,女性更擅長對付細致的工作,其實是一種刻板的成見,其來源為延續已久的傳統社會價值觀。事實上,不管是哪種氣質,都屬于后天教育的培養,與先天條件并無關系。
雖然歐美國家在性教育普及上走在世界前列,但并沒有有效減少性侵害案件的發生。如今,預防性侵害正成為一項單獨的課程,溫莎大學率先開設預防強暴課程。有數據表明,女性遭受的性侵害64%來自于朋友和熟人,因此,學生們要在課程中想象自己被熟人或朋友性侵時的不同場景,然后老師會針對這種情況教授她們如何做出正確有效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