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王壹火了。一篇名為《母親為8歲“學渣”兒子辦畫展:我兒一點也不笨》的報道,引來不小的熱議。支持的網友說:“學習成績的確不能衡量孩子的未來。”質疑她教育方式的人則提醒:“完全不管孩子的成績,其實也是害了他。”
王壹平靜地看完這些評論。每個孩子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堅信自己已經找到了適合兒子祥祥的那一款。
不上學前班,小學要落后?
王壹欣賞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依托孩子天性自由地成長,在活動中體驗快樂。當別的父母急著讓孩子在學前班里學拼音算加減法背唐詩宋詞時,祥祥卻在跟著媽媽爬山、撿樹葉、玩沙子。
小學功課這么簡單,上學了再學,孩子更有積極性。她樂觀地認為。一年后,祥祥升入小學,成績“穩定”在倒數行列。
起初王壹沒把成績當回事,繼續樂觀地認為孩子適應了小學的學習節奏后,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可當過教師的婆婆急了,兒子兒媳工作忙,孫子都由自己帶,如今成績一塌糊涂,她怎么向小兩口交代?婆婆開始給祥祥“施壓”,回家就守著孩子做功課,不管多晚,作業寫完了才能休息。
一個不在意,一個太在意,祥祥的情況變得越來越糟。在一次語文考試中,他因動作慢沒交卷,干脆得了個零分。
王壹感到意外。反思與檢討自己對兒子的關注太少后,她決定把兒子接回身邊親自照管。因為學前班都是玩過來的,祥祥基礎薄弱,讀題難,寫字慢,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她得給兒子補課。
做媽媽的不想把閱讀變得枯燥,讓兒子讀起來更吃力。她買來很多兒童小說,給睡前故事立下規則:“我給你講一段,你再給我講一段怎么樣?”一人一段很快就變成兒子念幾段王壹念一段。因為自己講述故事時媽媽聽得很認真,兒子不知不覺就多讀了幾段。
作業做不完也是讓王壹頭痛的事。因為還沒適應緊張的學習氛圍,祥祥注意力總是分散,常常作業做到一半就跑去玩機器人。為此,爸爸當了一次“壞人”。當他照例放下作業去玩時,爸爸大聲批評王壹:“你怎么不看著他?”發現自己的不認真連累到了媽媽,兒子乖乖地放下玩具走進書房。注意力一集中,祥祥做作業的速度就快了很多。
發掘不合群孩子的社交力
一個問題解決了,更嚴重的問題跟著出來了。
王壹帶祥祥和他班上的小朋友出去玩耍時,一個小姑娘跑到她面前:“阿姨,你家祥祥怎么這么笨呢?什么都做不好,成績還這么差。”雖是童言,話卻進了她的心。不只因為成績差被同學排斥,祥祥的人際交往受到了影響,他的性格也似乎在朝著孤僻方向發展。
祥祥和小區里的朋友一起玩耍時,玩了一會就變成了獨自一人。她問原因,兒子說:“因為我想玩我的游戲,他們要玩別的。”
兒子倔強,自我,難以妥協,這樣的孩子會不會在同齡人中吃虧?王壹思考良久,決定給兒子拓展另外的圈子。
她帶祥祥去了手工藝品集市練攤,既練膽量,也練交際能力。集市第一場的主題是復古風,王壹擺出了自己以前做的手鏈等飾品。母子組合吸引來不少顧客,在發現很多顧客都是沖自己來的后,祥祥向媽媽提出要求:“媽媽,我要提成。”
王壹先是一愣,轉念一想,孩子對金錢和付出有對等概念,如果能借用金錢的刺激正確引導他,也不錯:“賣出一件給你分百分之十。”
這果然激起了祥祥的熱情,對著顧客使出渾身解數:“阿姨,你戴這個可漂亮了。”發現自己的熱情讓顧客越來越多后,他還趁勢“要挾”母親,要提成百分之二十、三十甚至四十。
王壹樂了,這小子的嘴皮子蠻厲害、臉皮蠻厚嘛。第二次再去集市,小家伙不聲不響地把自己做的超級粘土的手工品也裝進了箱子。王壹假裝沒看到。
擺攤時,祥祥不但在攤上賣,還大膽地拿到過道上吆喝:“誰來買我的戒指,三塊錢一個。”吆喝了一圈,顧客紛紛上門,不但買光了貨物,還有顧客向他訂貨。
練攤提升了祥祥的自信,因為有了炫耀的資歷,祥祥成了班里性格最活潑的孩子之一。王壹松了一口氣,沒法因為成績好而受同學歡迎,做個活潑外向講義氣的也不錯啊。
保護你快樂的想象力
王壹并不認同時下流行的“學渣”“學霸”“學神”這樣的分類。撇開成績,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優秀的一面。
祥祥從一兩歲時就愛上了畫畫。學美術出身的王壹卻從未給兒子任何繪畫技巧上的指導。相反,她任由兒子自由發揮。家里的桌子上、地板上、墻上,甚至燈泡上、 DV機的插線孔里、植物的葉子上,到處都留有兒子的畫跡。“兒童對事物的體驗與感知最為天然,這是很多繪畫大師都在追求的返璞歸真。”王壹拼命地保護著孩子的天賦。
她買來很多繪本,給祥祥播放關于昆蟲、英語、宇宙的兒童科教片。沒想兒子對講述宇宙的片子上了癮,看完第一集后哭鬧著還要看下去。有時同一集反復看也不會厭煩。
發現兒子這一愛好后,王壹買來更多關于宇宙的碟片。到四五歲時,祥祥已經能頭頭是道地給家人描述恒星如何消亡、白矮星怎么形成、太陽會變成紅巨星把地球吞噬掉。最讓王壹吃驚和驕傲的是,一天他拿過一張畫著一個個方格子的紙,格子里畫著大大小小的星球,“你可以選擇看哪個。”她恍然,原來兒子把宇宙的故事畫成了電影膠片的形式。
每年都為你辦一次畫展
但繪畫帶給祥祥的自信在小學很是受挫。他告訴媽媽:“幼兒園的時候收到的都是開心的心,上小學收到的都是打濕的和破碎的心。”
那天在家收拾東西,王壹翻到一摞兒子小時候畫的畫,“你看,你小時候畫了這么多畫。”祥祥聞言一下來了興致:“這個是宇宙參天樹,它周圍都是暗物質,這是戰烈金剛,它是一個更大的天體,宇宙是它的一顆衛星……”
單看畫沒覺得什么,但聽他一講,一個個神奇的世界就在眼前展開。王壹驚訝于兒子的想象力,但怎么才能保護這份天賦、并讓他走得更遠?王壹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在8歲生日那天,為兒子辦畫展。
畫展地點定在家里一套閑置的房子里,全家人出動,花了幾個晚上布置現場、打掃衛生。王壹買來100多個畫框,爸爸負責釘釘子、把畫掛起來,祥祥撅著小屁股認真地給每一幅作品寫上名字;對自己的首展,他還親手制作了宣傳海報:用“∞”來表達心中的8歲,下面畫上他最愛的戰烈金剛,還寫上宣傳語“來了的都有禮品”。
為了讓更多人參與,王壹親手設計了邀請函,邀請鄰居和朋友的孩子也拿出自己的畫作參展。

畫展當天熱鬧非凡,祥祥像個真正的畫家,站在椅子上給大家講解每幅畫的含義。一個參展的小女孩把她的畫標上了價格,居然全部賣完。
畫展上,祥祥不僅收獲了禮物,更收獲了很多肯定。畫展結束后他悄悄對王壹說:“媽媽,9歲生日我還想做畫展,但是我希望和你的畫一起展。”
王壹欣然同意。兒子不是天才,也許他只是幾億個孩子中平凡的一個,即便這樣,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他獨一無二的光芒。“比起精英,我更希望他成為這樣平凡又獨特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