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最近大熱的電視劇《虎媽貓爸》“浮夸、漏洞百出”的觀眾,多半是沒有為人父母的,不知道父母的確可以為子女犧牲到無理性的瘋狂程度。
中國父母的犧牲精神,在學習競爭壓力最大的東亞地區也能列席前三位。無論是金錢還是精力,能付出的他們一定不會吝惜。為了孩子,他們可以背上天價債務,可以犧牲事業前途,可以夫妻分居,甚至可以用中國大媽炒股的精神來研讀老師的心思。
他們做了能做的一切,他們為之驕傲。而若孩子能因此進入最好的學校、取得更好的成績、得到外人更多的肯定,他們更長舒一口氣,讓疲憊的身體可以稍作休息。
但他們難以感受到真正的、長久的為人父母的快樂。
每部電視劇都是這個時代的縮影。當“虎媽”畢勝男聽到父親以自豪激昂的語氣,念出驅使她獲得成功的“必勝決”時,她終于忍不住沖父親哭喊出壓抑了幾十年的心聲:
“你覺得這樣的我幸福嗎?我從來都不快樂!”
80后甚至90后父母,已經足夠開放和具有親和力。他們相信做父母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但為什么感到快樂,怎么才能從教育子女中得到真正的、長久的快樂,答案仍然是迷茫的。
中國最傳統的教育,讓孩子“寒窗十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更讓父母成為各種類型的“虎媽”、“鷹爸”。只要他們還會為升學率、就業率、加分、出人頭地著急,只要他們還以孩子為生活的唯一核心,不快樂便是注定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