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這是個看臉的時代,但大部分事物或人其實依然都以實用為主。

你若不能先成為錦,再美貌,也沒有錦上添花的可能性。
蝶變,往往要以時間作為交換。
我剛出茅廬、開始有大學女生慕名而來時,就認識了她。第一面我吃了一驚:農家女,矮個子,扁平臉塌鼻梁,皮膚黃黃的,一口爛牙,一說話一笑就像是在齜牙咧嘴。
這聽起來是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生:出身寒微,掙扎出雞窩卻只是一個專科生,將來能做什么呢,文員?她有再多優點,也會被她土氣甚至難看的面容全盤擋住。女孩子到底是要干得好還是要嫁得好?仿佛,她兩者都沒份。
后來沒再見過面,只斷斷續續有聯系:她專升本了;又過兩年,她留校當輔導員了;去做講座,她事后才知道消息,說她正在那所大學讀研,可惜沒來參加……
不久前,我意外地在一次活動中遇見她,再次嚇了一跳:判若兩人都不能形容她,幾乎是天壤之別了。嬌小個子,身材保持得很好,一件香奈兒小黑裙穿得玲瓏有致,八厘米高跟鞋進退自如。雖然五官仍平凡,膚質仍泛黃,但發型精致,妝容得體,更活潑了很多。常常大說大笑,但牙齒順眼了,她笑著說:“前幾年戴了牙箍。”
她已經博士畢業,現在大學教專業課。婚姻方面有些蹉跎,過了三十五歲才嫁給大她一歲的同校老師,去年生了兒子。談起孩子,她詼諧地說:“我教育孩子的原則就是:人丑就要多讀書。”仰頭哈哈一笑,全不帶一點陰霾。
曾經的她,能如此坦然說起自己的外貌嗎?我想不起來了。
這不是一個勵志故事,這是一個近在身邊的、活生生的人,一個不完美的人可以如何靠努力改變命運的范例。她曾經一無所有,無背景無學歷無顏值,只有一顆向上的心和不曾停下的雙腳,她選擇了一條最笨拙但最有效的道路:學習。
多么艱難的一條路,忍受寂寞、疲倦,同齡人有些嫁作人妻、相夫教子,有些在職場上盡情揮灑,有些吃喝玩樂、享受青春,自己卻只有一卷書一盞燈而已。有人鄙視她:不過是個女鳳凰。這里面有明確的歧視,但也可以視為嫉妒:博士、副教授在手的她,有夫有子,自此可以安身立命了。
于是,她變美了。一方面是身處大學校園的耳濡目染提升了氣質,她自己的苦讀也讓她“肚里有貨”;另一方面,能在讀書上這么自律的她,也不會像我一樣胡吃海喝、不重視運動,可以較好地保持形體。生活安定了,她有余情來經營自己的容顏;收入提高了,也有閑錢購買昂貴化妝品或者做一些微整容。而最重要的是她的自信,那種“我知道我能夠、沒什么不可以”的從容氣度。
當你還年輕,什么都沒有,一切都居于劣勢時,你該怎么做?
可以趕緊為自己找個男人—不管好壞,從此有人接盤了;你也可以偏執地想讓自己變美,防曬補水,每晚上倒豎半小時蜻蜓,只為了瘦腿;你也可以像她一樣,暫緩戀愛與美容,全身心投入到學業或工作上,讓自己有成就,讓自己有錢,身心安泰之后,再從長計議。
年輕女孩子常說:讀書沒有用,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還有人認為:提升了自己又能怎樣?還不是一樣要被男人挑來選去,皮膚也差了、年紀也大了,有什么優勢。也許她們是對的,但我認識的一個男人這么說:只有年輕男孩子才不管不顧只挑漂亮小姑娘呢;男人到了三十歲上下都很現實,都愿意找家境好、工作好、能力強的—如果還長得漂亮,就更好了。
除非天生麗質,生來就要成為藝術品。否則這世上大部分事物或人,其實都以實用為主—美貌,只是錦上添花,你得先成為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