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同時規范了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在基本道德準則中,傳統家風家教文化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家風家教文化影響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成
家風家教具有原始性、深入性、終生性等特點,能夠使民族精神的培養和孕育取得最好的教化效果。家風家教是以家長為主導、以家庭為載體、以日常家庭生活為形式代代相沿的一種教化與傳習,它伴隨人的一生。家庭是個人接受教育的第一環境,每個人一出生就處于某種特定的道德和文化教育之中,處于特定的家風家教之中。早期教育對個人的個性習慣、道德價值和思維心理模式的形成完善起到奠基性作用。家風家教滲透于日常家庭生活之中,以家長的言傳身教為主要方式進行,是對個人最深刻的教育,因此,它的教化效果細致而深入,有針對性且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深刻影響個人道德品行與價值理想的形成。家風家教是一個長期、持續的教化過程,通過重復教育、長期強化,使愛國誠信、勤儉自強、仁愛和睦這些價值觀進入個人成長的日常生活中,滲透到每個人的心里,形成個人的行為規范。家風家教代代相傳的長期性,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與形成可以伴隨人的一生持續強化,取得最好的教化效果。
家風家教在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社會組織形式中,產生的影響與效果尤為突出。古代中國社會具有以血緣家族為基礎、以個體家庭為核心的社會組織形式特征。這種“家國一體”的社會組織形式,使得家風家教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同根同源、互為表里,從而使家風家教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特別突出的一種文化現象。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家教。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魯大夫公父文伯的母親誡子的《母訓》;至漢唐,產生了眾多的家誡、家訓和詩辭訓賦;及至明清,家信、家訓、家書更是層出不窮。經過上下五千年的實際踐行和思想總結,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洋洋大觀的家風家教文化。家風家教成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每個成員個人認同的渠道與媒介。家風家教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與發揚,提供了最普遍最深厚的社會基礎。
二、傳統家風家教文化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
一個民族的精神是該民族文化中所體現的主體性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社會文化、行為方式、思維活動中所體現出的價值追求和道德理想。中國傳統家風家教與民族精神同本同源、一脈相承,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以家庭為細胞的代代傳承中得到弘揚與升華。
愛國主義是傳統家風家教的核心主題。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發展進程中飽受磨難、歷盡滄桑,卻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究其原因,就在于形成了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具有自強不息、抵御外侮的不屈力量。基于“家國天下”的文化根源,中國傳統家風家教極為重視愛國主義的教育,傳統家風家教往往都會訓導子弟要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才。岳飛從軍抗金之前,母親在其背上刺字“精忠報國”,諸如此類的愛國教育故事不一而足、千古流傳。傳統家風家教訓導子女景慕愛國之士,“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對愛國與否體現出了明確的價值判斷與強烈的好惡情感。愛國主義是傳統家風家教的核心主題,在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形成中,家風家教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以和為貴、仁愛親鄰是傳統家風家教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厚德載物、以和為貴、仁愛親鄰的民族,這種民族精神在傳統家風家教中得到顯著體現。中國傳統天道觀崇尚“和合”思想,并衍生出“致中和”的人道觀及“以和為貴”的根本價值觀。傳統家風家教認為“家和福自生”“家和萬事興”,教育子弟在處理家庭、鄰里關系時要“以和為貴”“和睦為先”。因而,傳統家風家教“以和為貴”的思想,不但形成了夫婦相敬、尊老扶幼、睦鄰友好的傳統家庭美德,而且促成了中華民族和睦萬邦、誠信和睦、天下大同的民族胸懷。
自強不息、立志勤學是傳統家風家教提倡的人格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傳統家風家教認為,自強不息、鍥而不舍的精神可以體現為樹立遠大志向并孜孜不倦地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立志勤學成為傳統家風家教所提倡的人格精神。傳統家風家教勸導子弟立志勤學、錘煉意志,成賢能之才,家風家教典籍中弘志勉學的文字比比皆是。家喻戶曉的《顏氏家訓》指出,“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的不二訣竅就是“勤學”。傳統家風家教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發揮家風家教文化功能,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家風家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中,可以看到家風家教中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通過家風家教傳習的形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中應該發揮家風家教的作用。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一)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家教成果,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資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漫長的歷史中積累了豐富多樣的家風家教經驗和卷帙浩繁的家風家教文獻,這些家風家教的經驗和文獻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對于我們現階段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陶冶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由于文獻資料過于龐雜,需要按照民族精神的內涵,深入挖掘,精挑細選,并條分縷析,整理成冊,形成對家長進行家風家教的學習資料和對少年兒童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教材教具。學習資料應該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為家長提供既有知識含量又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和資料。教材應該盡量借助圖片、故事等感性認知方式,深入淺出、淺顯易懂,具有感染力和親和力。教具可利用數字、網絡或現代科技手段,制作光盤等音像制品,生產智力玩具,為少年兒童提供具有趣味性、知識性和啟發性的教育用具。
(二)加強對家長的家風家教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揚
加強家長家風家教意識,使家長認識到對子女的教育并非一個家庭的私事,而是關系到國家、民族的一項大事:使家長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響下,家風家教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意義: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家風家教對子女成長的重要性,充分了解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使家長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善于把自己親身經歷與對民族精神的感悟融人家風家教中,對子女進行現身說法和教育;要使家長意識到父母的善惡價值取向會直接影響子女的道德價值判斷,教育子女必須首先嚴格要求自己,只有以身作則才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教育家長積極利用傳統家風家教優秀成果,將愛國忠義、仁愛和睦、立志勤學、自強不息等優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子孫后代。
(三)推進學校和社區家風家教活動,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
通過積極創建家長學校,組織家長對傳統家風家教進行討論與交流,針對現代青少年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探索提高家風家教的新方法,同時向家長提供家風家教資料,向家長傳達現代教育理念,積極開展“樹立家風家教楷模”等家風家教培訓實踐活動;開展社區家風家教活動,開辦社區家長學校,以社區為教育陣地,以“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等為主題,為家長教育子女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服務,如評選道德模范,文明家庭,進行心理咨詢等:推進社會辦學機構開辦幼兒國學讀經班,使兒童通過背誦古詩詞賦,在經典文化的陶冶熏染下,對其心理、思維方式等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