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澎湃新聞刊登了對《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的專訪。記者:大凡媒體總有自己的立場,《求是》作為黨中央的機關刊物,它又是如何定位的呢?李捷:現在大家都愛把輿論場涂上顏色,或者說你左派,或者說你右派,《求是》也被說成是左派。其實事物本身并不那么簡單,不能簡單地用“左”和“右”這種標簽式的東西來界定。記者:大家會以《求是》發表的東西作為風向標,比如去年一篇關于階級斗爭的文章,對思想界的沖擊恐怕現在都有余韻。李捷:這里首先要更正一下,那篇文章發表在《紅旗文稿》上,而且主要不是講“階級斗爭”問題,而是講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這個國體。那篇文章觸及一些多年不提的問題,所以很多人不理解。遺憾的是一些人連文章都沒有看就在那里發表意見。第二種議論更是一種猜測,說既然在《紅旗文稿》上登了,就推論到了《求是》雜志,因為是黨刊辦的刊物,是不是這就代表了黨中央?甚至猜測現在發出這樣的聲音,是不是說明輿論向“左”轉了,諸如此類。這種推測和擔心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記者:所以其實就那篇文章而言,外界是多慮了,或者說過于敏感了?李捷:對。我覺得,包括網絡上不贊成“文革”的一些網友,有時候使用的思維還是“文革”思維,也是非理性的,老是想把對方排斥掉。其實不應該是這樣的。這個大輿論場,現在是要加強治理、管理,而這個管理、治理是需要依法來治理,依法來管理。最終目的還是讓大家在這樣一個大的輿論場里表達不同的意見和訴求,在理性討論中達成共識,在積極引導中達成共識。討論思想問題需要高手對高手,不能粗暴對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