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在3月25日的《東方早報》上發表文章說,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至少有1300萬人沒有戶口,被社會俗稱為“黑戶”。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萬海遠等多名學者的最新調查顯示,不符合政策超生、沒有主動上戶口、未婚生育、畢業遷移證丟失是“黑戶”產生的主要原因,分別占到60%、15%、10%和15%。“黑戶”的悲劇是顯而易見的。當前,準生證、出生證、身份證、流動人口證、健康證、失業證、乞討證等,都離不開戶口。這導致大量“黑戶”無法上學,不能到正規醫院看病,不能出門坐火車,更不可能獲得一份像樣的工作,生存狀態堪憂。考慮到1300萬這個巨大的數字,這實在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相當多“黑戶”是因為戶籍辦理程序的煩瑣或基層部門的不作為而出現的,特別是其中最大的一塊——超生人員。據統計,至少有780萬新生兒沒有進行戶口登記,成為“黑戶”的最大源頭。此外,一些地方為了拉升城鎮化的考核指標,隨意將當地居民的農業戶口改成非農業戶口,同時還不允許外遷的農村籍大學畢業生返回農村,以此提升城鎮化率。這種做法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是,農村大學生不能回遷戶口,不得不將檔案自留,從而制造了大量的“黑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