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噴火的不只有雜技演員,還有它們
噴火蛙遇到敵害時,就從嘴里噴出火焰,嚇退天敵,使自己化險為夷。它為何會有此種“法寶”呢?原來,它從嘴里噴出的是一種揮發性油脂,易在空氣中自燃。
噴火魚身體只有20厘米左右,但這個小個子卻有大能量。當它游出水面遇到敵害時,能向空中噴出一束3米多長的火焰,射向對方,燒傷或嚇退敵害。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一艘正在海上行駛的船只,突然受到噴火魚的包圍,數支火焰一齊射向船只。結果,這艘大船竟被燒毀,沉沒到海底。
爆火魚和前兩位有點區別,它不是從口中噴火,而是身上冒火。它喜歡集群活動,當大群挨挨擠擠地游動時,身體互相摩擦,便會發出火花來。如果是在黑夜里,那便是火光閃爍,異常壯觀,成為海上奇觀。火光是怎樣發出來的呢?原來,這種魚的身體上含有磷質,只要它們擦身而過,由于摩擦生熱,身上的鱗便被“點燃”,擦出火花。有意思的是,只有當它們興致高昂時,才會出現火光四濺的奇觀;如果它們情緒不佳,便發不出一丁點兒光亮。
自產煙霧彈,威力不一般
煙霧魚的肚子里有一個圓形的器官,是制造和儲存煙霧的地方。一旦遇到敵害,它就立即從嘴里噴射出一股濃濃的煙霧,把水攪渾,自己則趁此機會逃走。
一只老鷹發現了一只小鳥,就飛過去要把它抓住。小鳥雖然也看見了老鷹,但它沒把老鷹放在眼里。老鷹氣壞了,還沒見過有小鳥不怕老鷹的!就在老鷹接近小鳥時,小鳥卻施展出絕招:從嘴里吐出一口液體,立即汽化成一只跟自己相仿的小鳥。老鷹向“小鳥”撲去,卻撲了個空,才知上了小鳥的當,而小鳥早已飛進樹林里去了。原來,這只小鳥是鼎鼎有名的吐霧鳥,在它的脖頸下面,生有一個特殊的囊。囊中充滿了一種特別的液體。當它遇到敵害襲擊,情況十分危急時,便從頸囊里噴出那種液體,立即汽化成一團煙霧。
炮手甲蟲是動物界的“炮手”。當有敵害接近時,它就會立即從肛門發“炮”攻擊。隨著一聲爆響,它散發出一股奇臭的藍色煙霧,于是借機逃之夭夭。它可以連續開上幾“炮”,多者可達12“炮”。原來,它的腹部有一種特殊的腺體,能分泌“液體炸藥”,這種“炸藥”在體內經過化學反應,排出體外就會爆炸。它的“氣體炸彈”不僅是自衛武器,而且也是捕獵的工具,一些小昆蟲在它的炮轟下喪命,成為它的食物。
燕尾鳳蝶因其背部的翅膀延伸出去,像燕子的尾巴而得名。它的身體色彩斑斕,并且隨著季節更替而變換顏色。它們群體御敵的本領非常奇特,當一群燕尾鳳蝶在一起飛舞時,如果外圍的某個同伴受到天敵的侵擾,它們就會立即同時噴射分泌物,就好像施放了一枚大型“煙霧彈”,以擾亂敵害,借機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