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農村綜合改革和“三化”互動統籌城鄉的不斷深入,黨在農村傳統的組織體系、服務方式表現出諸多不適應,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受到了影響。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改革組織體系、優化運行機制,整合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統籌區域服務著力凝心聚力,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協同共治管理格局。
統籌服務組織,服務主體由“各自為政”向“群策群力”轉變。江安縣圍繞區域發展統籌組織設置,按照地域相連、基礎相似、產業相近、服務相通的村成片組團、抱團發展的思路,整合區域內各類黨組織,統籌多個村、專合組織、企業共建片區黨總支,引領區域抱團連片共抓產業、共建新村、共享服務、共建和諧,實現數量建黨到質量建黨的提升。圍繞服務功能統籌班子配置,選派1名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兼任片區黨總支書記,1名實績突出的村支書作為總支副書記,其他村、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黨組織負責人共同組成班子。圍繞服務需求確定職能職責,把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社會管理、服務群眾緊密結合,組建以片區黨總支為核心,社會組織、專合組織等為輔助的議事決策機構,下設產業發展、新村建設、黨群互助等多個服務組,形成整體合力。
統籌服務資源,服務要素由“零散分散”向“集中整合”轉變。江安著力優化區域服務平臺,按照便于群眾辦事、便于作用發揮的原則,整合項目資金1500余萬元,新建、改建28個30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化區域黨群服務中心,為黨員群眾提供黨務、政務和社會事務“一站式”集中服務。優化區域服務資源,按“一區域一規劃一特色”的思路制訂區域發展規劃,由原來各村為陣向區域內信息互通、人才互動、產業互聯深度整合。怡樂鎮豐產片區黨總支統籌規劃,重點發展“蔬菜(水果)+生豬”循環農業,“怡樂”牌大蔥、“盛豐”牌葡萄等農特產品暢銷省內外,提升了區域經濟競爭力。同時,優化區域服務隊伍,統籌組建“產業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黨務工作者、黨員志愿者、安全應急”五支聯合服務隊,實施鎮村干部隊伍源頭建設“五步遞進”培養,著力把農村青年培養成為“新型農民-黨員-村組干部-村黨組織書記-鄉鎮干部”。目前,全縣規劃重點培養儲備新型農民2000名、黨員200名、村組干部100名、村黨組織書記50名、鄉鎮干部5名。
統籌服務機制,服務方式由“條塊分割”向“整體聯動”轉變。在實踐中,江安建立了村黨支部、片區黨總支、鄉鎮、聯系縣級部門四級組織服務聯動機制,形成四級共商組織建設、產業發展、民生民本、安全維穩等工作服務機制。陽春鎮組建區域黨組織后,黨員、群眾的大局意識、發展意識、法治意識明顯增強,2014年在完成大量企業用地、城市垃圾場用地等征地拆遷工作中實現了零輿情、零上訪。圍繞加快農村小康,構建“五戶聯幫”增收致富服務機制,以區域產業大戶和黨員干部戶為帶動,以三留守家庭戶、貧困家庭戶、問題待辦家庭戶為互助幫聯小組,做到生產生活互助、信息技術互聯、發展項目互商、資金投入互幫、思想工作互做。同時,建立服務保障聯動機制,縣委出臺《統籌區域資源推進區域化黨建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明確每名縣委委員聯系1至2個鄉鎮,并將區域化工作納入縣委對鄉鎮、部門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述職和黨建考核重要內容,提高了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實效。
(作者系中共江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本欄責任編輯:王佳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