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今年以來,從中央層面傳遞出的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信號越來越明顯。5月,中央明確要在社會組織中設黨組。中央辦公廳最近印發《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為新形勢下全面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就過去而言,雖然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在一些地方是“短板”,但社會組織發達的成都市錦江區和“兩新”黨建發展勢頭強勁的達州市,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卻進行了諸多探索。
今年7月,在成都市社會組織學院的協調下,中央黨校多位專家組成課題組,來到成都市錦江區深入了解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情況。錦江區的工作得到課題組的充分肯定,不僅如此,專家們正在準備形成《成都市錦江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研究報告》,為全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供參考。
與傳統黨建領域相比,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在一些地方是基層黨建的“短板”,輕易不敢展示。而錦江區卻把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搬到臺前,讓專家評判。
在推進社會組織發展過程中,錦江區通過實施“紅色領航”工程,探索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社會組織工作運行機制,以“黨建強”促“發展強”,有力推動了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社會組織黨建這塊“短板”正在逐漸補齊。
孵化助黨組織“出殼”
中秋節前,在錦江區兒童福利服務指導中心,成都市錦江區愛有戲社區文化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為“愛有戲”)組織開展了一場困境未成年人家長減壓活動。活動中,心理學專家帶領家長們對“壓力與調適”進行了討論和分享,并鼓勵家長要學會放下,學會休息,但放下并不等于放棄,讓家長收獲良多。
“愛有戲”是錦江區社會組織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典型,已成為成都市社會組織的“名片”,其開展的義倉、義集等活動項目已成功復制到省內多個地方。
近年來,錦江區社會組織蓬勃發展,截至2014年,全區共有社會組織1056家,萬人擁有社會組織15個,位居全國前列。
“管理不順、指導不夠”一直是各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難題。錦江區針對轄區內社會組織數量多、類型廣的實際,采取縱向垂直管、橫向劃片管及孵化中心抓點委托管相結合的辦法,理順黨建管理責任。
2011年,入駐錦江區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的“愛有戲”,不僅迎來機構自身二次發展的重要契機,機構黨組織在這里也有了突破。作為發起人之一的楊海平,是一名從部隊退伍回來的老黨員,平時一直把黨的教誨和黨員責任牢記在心,因此對建立黨組織的建議積極響應配合。當年7月1日,在錦江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黨委的幫助下,愛有戲社區文化發展中心黨支部正式成立,成為成都市在民間公益組織中成立的第一個黨支部。
隨著入駐社會組織的增加,錦江區社會組織孵化中心設立黨總支,直接管理包括“愛有戲”等多個示范型社會組織黨組織。同時,還將一些初創型的社會組織也臨時納入管理,從而在社會組織創立之初就能實現組織覆蓋。
除了在區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成長壯大的社會組織外,近年來,錦江區各街道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培育出了大量新興的從事居家養老、困難幫扶、志愿服務等為主的社會福利和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這些社會組織成立時往往黨員人數少,獨立組建黨組織困難。為此,錦江區明確這些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由街道黨工委指導、社區黨組織具體負責,通過建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黨支部等形式,納入社區黨委管理,共同開展組織活動等。
據統計,錦江區已設立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平臺23個,現在錦江區登記的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動態保持95%左右,單獨建黨組織的達35%以上。
黨組織助力成長
去年,因為成功介入策劃關愛社區居民61歲的“漸凍人”龔勛惠,錦江區社會關愛援助中心名氣越來越大。前不久,社區里有個女大學生,品學兼優,但突然檢查出患了白血病,昂貴的醫療費用讓全家人憂愁至極,其父親到援助中心來尋求幫助。
中心工作人員按照流程核實情況后,迅速在騰訊樂捐平臺發起網絡眾籌,上線幾天就成功募集到20多萬元,全部用于支付醫療費用。
錦江區社會援助中心是一家由政府主導,旨在搭建為“夾心層”提供關愛援助服務平臺的機構,由同行社工負責日常運營。剛接手時,中心只負責了1個項目,遠不能應對眾多的幫扶需求。
在蓮新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中心成立了黨支部,副總干事莫嬌當選為支部書記。有了這個平臺,中心和街道社區及各部門的聯系溝通更有效率,對困難群眾的需求把握更準確,設計的項目易于實施。不僅如此,該項目點支部通過和同行社工其他項目點支部的交流,業務能力大為提升。
作為非盈利的社會機構,很多社會組織在成立之初會很弱小、松散,面臨缺乏人才、場地等困難,如果長期承接不到項目,則有關閉的風險。因此,錦江區在開展黨建工作中,力求突出黨組織在社會組織接受外部資金、購買政府服務、承接社會項目、人員任用及志愿者選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強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動力。
特別是社會組織能否承接到政府購買服務,這一影響社會組織能否生存下去的重要方面,與其黨建工作的開展緊密相關。
錦江區將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成效與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掛鉤,等級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資格。明確無黨組織、無黨員、無黨的工作覆蓋的“三無”社會組織不能評為3A以上等級;黨建活動開展不經常、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黨組織生活制度不規范的,也不能評為3A以上等級。只有被評為3A以上等級的社會組織才能承接政府購買的服務項目,以此將不抓黨建、不重視黨建的社會組織排除在門檻之外。
“黨組織在社會組織成立初期助其成長,在社會組織有了一定規模后,更要加強黨組織的引導,才能使社會組織的工作不偏離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時社會組織才能走得更遠。”蓮新街道黨工委一負責人介紹道。
黨員挑“大梁”
今年3月,在成都市首批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團(站)啟動儀式上,張璇、趙慶華、袁永祿分別在社會組織黨建指導三方責任書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趙慶華作為鹽市口街道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對口指導學道街社區金暉書畫院的黨建工作,而張璇作為鹽市口街道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站負責人,將對指導工作履行督促檢查職責。
人才、資金等問題,過去一直制約著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開展,錦江區通過多種途徑,努力加以解決。
通過鼓勵引進優秀黨員、培優入黨、到街道社區掛職鍛煉等方式,孵化黨組織、孵化黨員、孵化黨務干部,充實黨建力量。
去年在錦江區掛牌成立的成都社會組織學院,已培訓黨務干部800余人次,成為培訓社會組織及其黨組織負責人的重要平臺。今年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團和黨建顧問團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對黨建工作的指導。
資金方面,除了嚴格執行黨費返還等制度,錦江區對新建“兩新”黨組織給予8000元黨建工作經費的同時,按照黨委不低于1.5萬元/年、黨總支不低于8000元/年、黨支部不低于5000元/年的標準發放補助。
強有力的人才、資金保障之下,黨組織在社會組織中的力量更強,黨員作用發揮也更明顯。
在錦江區社會關愛援助中心,一半以上的項目負責人都是黨員,在各個項目的運轉、控制、執行等方面發揮著骨干作用。
“愛有戲”支部書記楊海平,既帶領團隊研發服務項目,更經常深入每一戶困難居民家中,了解困難家庭現狀及需求,并積極尋找各類資源為困難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成為團隊不可或缺的核心。
(作者單位:閻妍/成都市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