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涼山民族文化藝術中心金鷹大劇院,在觀眾持久而熱烈的掌聲中,第200場涼山惠民音樂會落下帷幕。這一天是 9月18日,這也是連續4年,涼山惠民音樂會在每周五面向社會的免費演出。
從2011年10月28日起,涼山歌舞團每周定期舉辦惠民音樂會,并免費向公眾開放。這既響應了黨和政府“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號召,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又陶冶了群眾的藝術情操,普及了音樂知識。“西昌人民有福氣,在四川,除了成都人以外,能夠面對面聽到、看到和感受到交響樂的地方,那就是西昌了。”曾經出任指揮的一級作曲家宋小春說。

文化受益的不僅是城市居民,更有農村群眾。每一年,涼山州委宣傳部和各市縣宣傳部門都會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創新和發展“文化下鄉”工作。各地的群眾文化活動也是豐富多彩,在鄉鎮、村文化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村民們茶余飯后會在這里看報、跳健身操、廣場舞,沉浸在歡聲笑語中。
文化如鮮花綻放,亦成為群眾幸福生活的一種表達。
以保護為主,傳承發展民族文化,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績斐然。目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有18項、省級名錄達105項,名列四川省第一。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彝族火把節、彝族克智論辯藝術、口弦音樂、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彝族銀飾手工制作技藝、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彝族年、彝族傳統婚俗、藏族趕馬調、甲搓等等。

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涼山彝族火把節,成為中國民族“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涼山以節為媒,宣傳涼山,推動旅游,促進招商,進一步提高了涼山的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
(作者單位:涼山日報)
責任編輯: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