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牽著農戶、一邊連著市場,互聯網時代正用一根網線探索“治愈”農民“賣難”的心病
10月13日,內江市市中區石板村電商服務站幫助村民簽下一筆家禽領養訂單,由村民在家幫客戶飼養家禽,待家禽長大后,客戶前來取貨。服務站工作人員表示:“有了電商服務站,村民種養出的農產品可以在網上交易,足不出戶就能做生意?!?/p>
兩天后,2015中國(四川)電子商務發展峰會在綿陽召開,農村電商是其中一項熱點話題。從農民的田間,到市民的餐桌,農產品“進城難”是困擾農民的突出問題。在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探索中,暢通農產品現代流通渠道是解決產后服務的重要一環。如今,農村電商脫穎而出,縮短了從田間到舌尖的距離。
在家就能做買賣
內江市東興區唐三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有200多畝魚塘,批發商一次就會拖走上萬斤魚。以前靠口口相傳的方式擴大銷售渠道,而現在,專合社搭上了一輛高速便捷銷售快車——加入椑木鎮供銷社電子商務中心,目前,專合社已經有12種魚在線銷售。負責人唐長芬還計劃聯合周邊養魚專業戶一起建立水產養殖聯合社,統一管理、銷售,同時發展村民養魚,一起增收致富。
今年7月,椑木鎮供銷社電子商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中心集農副產品展示、快遞收發、農村電子商務業務培訓于一體,周邊7個鄉鎮的農產品都可以通過這個電商平臺上線銷售。目前,有60多家專合社的農產品正式上線銷售。
椑木鎮的特色產品“椑木冬菜”也在近期加入了電子商務中心。
“冬菜既可以用來煮湯,也可以做包子、餃子餡,就是干炒也比一般的鹽菜更好吃?!薄皸滥径恕眰鞒腥酥艿廊f,由于味道好,腌制的冬菜供不應求,借助電商平臺,自家的冬菜還“留了洋”,遠銷國外。“現在銷路不愁了,倒是原材料出現緊缺,正發動村民們一起種植冬菜,我來統一收購,大家都能通過電商在冬菜上掙錢。”
“不用辛苦早起去趕集市,賣的價錢還不錯?!弊詮拇謇锏碾娚谭照編妥约嘿u出了20斤菜籽油,東興區高梁鎮楊嶺村村民劉漢強逢人就夸農村電商好,農民最愁東西賣不出去,現在村里建了電商服務站,自家農產品可以拍成圖片,發到網上去賣,省時省力銷路還更廣,“農村電商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是件大好事?!?/p>
網絡銷售信息致富
打造“四川電子商務第二城”是內江的發展目標,成功引入國內多家知名電商平臺,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只是第一步,現在更大的“動作”已經啟動。
今年6月9日,由省、市、縣三級供銷社聯合打造的全省首個農產品數字化智能供應鏈平臺正式投入運行。該平臺匯集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基礎信息,承擔著組織四川農產品銷往全國市場,實現農產品多形式、常態化產銷對接的功能。該平臺運營以大宗農產品交易為主,主要解決全市農產品購銷不暢、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農產品訂單精準指導農業生產,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目前,該平臺已配套建成6個產地集配中心、10個社區配送體驗店,與全國6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達成了合作協議。
在內江市供銷大樓,農產品電子商務指揮調度中心、農產品集配中心、銷地農產品展示銷售區三部分組成了該平臺。在指揮調度中心一側的顯示屏上,內江各產地集配中心的監控畫面映入眼前,包括種植基地、包裝配送等實時畫面實現了全程直播。隨著工作人員手指輕點鼠標,顯示屏上又出現了內江各區縣農產品的生產信息,包括產地、品種、年產量等信息一應俱全。
“可視化與大數據是平臺的最大特點?!眱冉泄╀N社副主任龍恩余說,該平臺整合了線上、線下資源,將內江農產品“一網打盡”。所有操作可實時監測,不僅在產銷兩地裝有視頻監控系統,還在運輸途中為每輛車安裝了GPS定位系統,能實現農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詢”。
當前,與平臺配套使用的手機APP也已面市,它將助力智能供應鏈平臺充分整合全國產銷資源,為農產品供應商提供“線上線下”定制服務。這意味著,只要在手機上動動手指,農民們就可以將自家生產的農產品賣給全國各地的批發商。
資中縣銀山鎮崗石村的王再生就是該平臺的受益者,作為當地血橙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他種植的血橙通過該平臺銷路大開。曾經為了跑銷路,他拉著一車果子去東北,吃住都在車里,“價低了賣要虧本,在外面呆久了費用又大,常常陷入兩難的境地?!倍F在,他的血橙不用出門跑銷路,就已經賣到了更遠的俄羅斯?!半娚膛茕N路比兩條腿管用多了?!?/p>
打通“最后一公里”
前不久,由中江縣供銷社牽頭,中江縣棉麻總公司、富康農資公司、永太供銷社、集鳳供銷社、馮店供銷社共同出資100萬元,注冊成立了中江縣益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為德陽市供銷社系統首個電子商務市場主體。
在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我省供銷系統抓住農村電商機遇,憑借自身基層網點健全和農民專合社眾多的優勢,把建設供銷社電商平臺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提供便民超市、農資代銷等傳統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網上代購工業品和網上代售農產品的服務功能,在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同樣是由縣供銷社牽頭并參股35%,瀘縣供銷社組建了瀘州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今年8月21日,公司直營的玉蟾街道龍腦橋電商服務站正式運行,當地的桂圓、趕黃草等農產品在此代賣。目前,通過瀘縣供銷系統建立的鄉鎮、村兩級電商服務站有35個,年底將達到80個,最終的目標是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另一方面,瀘縣供銷社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縣級農村合作經濟聯合會,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進行指導、協調、服務和管理。當前,由縣供銷社領辦的專合社已達到130多個,為發展農產品電商的貨源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撐。
電商發展給供銷社帶來了新生機,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試點也讓供銷社重回服務農業的主陣地?!睘o縣供銷社副主任洪代富說,在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供銷社有著一般電商平臺不具備的“先機”——線下實體網點資源,這為電商發展提供了現代農村物流體系的良好基礎。同時,“土生土長”的供銷社更熟悉農村和了解農民的思想價值觀,在打通農產品進城的“最后一公里”上優勢明顯。
責任編輯: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