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在達州,你或許不會想到,把衣服拿到干洗店去洗會和黨組織產生關系。達州市洗染行業黨支部告訴你是怎么回事:通過黨支部組織成員單位集中采購設備、洗染原料等,成本降低,收費更便宜;如果衣服被洗壞了產生糾紛,黨支部則會從中協調幫助解決。
近年來,達州市堅持“黨建工作不走形式”,通過建立“兩新”黨工委,理順隸屬關系,向社會組織派駐黨建指導員、保障黨建工作經費等,各社會組織黨組織在支部建設、陣地建設、組織活動、為民服務等方面,都開展了實實在在的工作。
黨支部建在年級上
達州外國語學校成立于2006年,地處渠縣北郊流江河畔。盡管辦學時間不長,但教學質量已位居達州市前列。能有這么大的發展,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向黎說與學校長期重視黨建工作分不開,特別是各個年級支部,個個都發揮了堡壘作用。
學校剛成立時,因為是私立性質,教師普遍沒有歸屬感,工作動力不足,有的年輕教師甚至因為小事成為“刺頭”。曾經在企業做過黨務干部的向黎決定把抓黨建工作作為凝聚師生、改變全校面貌的重要途徑。
除行政后勤支部外,學校黨委在初、高中的每個年級建立黨支部,不僅高標準建好支部活動陣地,更注重將抓好黨支部建設與教育教學工作、教師隊伍建設和年級組管理相結合,現在每個支部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如第一黨支部讓黨員在年級組“社團組織活動”開展中唱主角;第二黨支部以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青年教師團隊”為目標,實現了黨員覆蓋全年級各辦公室、各個備課組;第三黨支部在“關心女教職工、關愛留守學生”方面工作出色;第四黨支部在“貧困生、學困生幫扶”上卓有成效;第五黨支部黨員主要落實“培優補差”;第六黨支部黨員在“選修課活動”中打主力。
為督促各黨支部把工作落到實處,學校黨委與各支部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細致的考核方案,實行每月考核通報,先進得到表彰,后進則被掛牌。今年“七一”,學校對每個先進黨支部獎勵6000元,每位優秀黨員獎勵2000元。
“在我們學校黨員教師都是很有地位的,能成為支部書記更是不容易,教師的入黨積極性非常高。”向黎介紹道。
通過加強黨支部建設,現在黨員教師已成為學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建陣地強基礎
因為技術好、服務不錯,現在選擇到渠縣同仁醫院看病的人越來越多,這讓只有4層樓空間的醫院顯得有些局促。盡管如此,醫院黨支部在頂樓卻擁有自己單獨的活動陣地,面積不大卻很規范。
“有了陣地黨支部開展活動才方便,近年來在黨支部組織下,醫院開展的送醫下鄉、為困難群眾義診等活動廣受好評。”同仁醫院黨支部書記王端介紹道。
社會組織一般地處城區,和農村、機關單位支部相比,建陣地更不容易。但達州市社會組織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對陣地建設高度重視。
在渠縣藝烽雙語學校,隨著黨員人數的增加,原來只有幾十平方米的陣地已不能滿足需求。今年初,學校重新打造出一個400多平方米的黨支部活動陣地,里面包括黨的歷程、黨規黨紀、先進人物展示等板塊,成為加強黨員教師黨性教育和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平臺。
在達州市國資委協調下,達州市洗染行業黨支部也即將擁有自己的活動陣地,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目前裝修已近尾聲,有望成為達州市社會組織黨組織示范陣地。
“三園”黨課強黨性
“演出結束,現在請黨員同志留下來上黨課。”4月21日,大竹縣清平樂管樂學會剛結束在黃家鄉的演出,在演出場地就地上了一堂黨課。支部黨建指導員吳忠富負責主講,還邀請黃家鄉黨委書記介紹該鄉的黨建工作情況。
大竹縣清平樂管樂學會是由退休干部、轉業技術人員、退伍軍人等自發組成的管樂愛好者協會,有黨員26人,2013年7月成立學會黨支部,下設高音聲部黨小組、中音聲部黨小組和低音聲部黨小組。
本著黨性教育不掉隊的想法,學會黨支部結合實際,在演出場地(戲園)、田野鄉間(田園)和烈士陵園上黨課,效果良好。
今年7月,學會黨支部來到二郎鄉江水村,和該村黨支部一起上了一堂充滿田園氣息的黨課。該村黨支部書記為入黨積極分子講解黨員的職責和義務,介紹該村黨員帶領群眾致富的先進事跡,還帶領大家參觀了該村的蓮藕、香椿種植基地等,使大家充分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因為是“軍樂團”,黨支部對課堂紀律要求十分嚴格,甚至連坐姿都有規定。“整堂課下來沒有一人開小差,每個人從始至終都坐得端端正正,連我自己都不自覺地比平時坐得更直。”大竹縣“兩新”黨工委書記陳順蘭在今年清明節為管樂學會支部上了一堂黨課,印象非常深刻。
為保證黨課質量,每次黨課前吳忠富不僅要和主講人商量討論講課主題,還經常一起修改完善課案資料,幾年下來經他完善的資料達10萬余字。吳忠富自己還特意買來《做一個什么樣的共產黨員》《共產黨員的標準》等書籍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三園’黨課形式靈活,內容豐富,大大增強了黨員的黨性意識和支部的凝聚力。以前管理松散、成員混亂的管樂團如今成了紀律嚴明、制度規范的管樂學會。”清平樂管樂學會會長李再祿對黨支部工作非常認可。
為民服務在行動
去年,石河鄉一個外出務工人員在工作時死亡,家屬去找廠方賠償,但廠方卻推脫責任,完全不管。大竹縣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黨支部書記青成竹知道此事后,多方奔走,通過找到廠方及當地政府等,爭取到了20多萬元的賠償金,讓家屬十分感動。
大竹縣法律工作者協會成立于2005年,會員單位包括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服務所等。協會剛成立時,因為會員彼此之間存在業務競爭,誰也不服誰。對律師與律師之間搶案源,律師與法律援助工作者之間搶案源,亂收費或者收了費不辦事等亂象,協會顯得無能為力。
2008年協會黨支部成立后,情況有了明顯改變。為加強支部領導能力,2012年縣司法局機關黨組成員游中燕擔任協會支部書記。
來自主管部門的游中燕上任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支部建設。如嚴格進行黨員民主評議、每年評選行業優秀共產黨員等,使黨員律師脫穎而出,增強帶動力,風氣隨之好轉。
“現在大家都很看重先進黨員評選,把先進獎杯擺在辦公室,可以大大增強律師的誠信度。”游中燕介紹說。
結合專長,黨支部還把為弱勢群體維權作為為民服務的重要途徑。
大竹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外出務工人員達幾十萬人,每年都會發生相當數量的勞資糾紛、工傷糾紛等。由于此類案件費用低、耗時長,一般律師都不愿意接手。在支部帶領下,黨員律師主動接案,每年都達幾百件。
為服刑人員提供法律援助、關愛他們的子女;參與農村糾紛調解,進行法制宣傳等,大竹縣法律工作者協會黨支部在樹立法律服務工作者良好形象、提供優質法律服務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帶頭作用。
責任編輯: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