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讀者,讀過了本期“神奇的地球’’欄目文章《雨水變形記》,你是不是對那些“變酸”的小雨滴既痛恨又憐惜呢?編輯姐姐現在要考考你,小雨滴們是怎么變酸的?酸雨對自然環境有多么大的破壞力?酸雨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沒記住,不要緊,課余時間,約上十幾個小伙伴,做個阻擊酸雨的小游戲,一起回顧一下這些內容。
首先用粉筆在地上畫出“煙囪”“天空”和“水池”三塊區域,選出一位公正執法的裁判后,小伙伴們要分成四組,分別扮演“廢氣”“水汽”“魚”和“廢氣處理器”。“廢氣”組站在“煙囪”區域,“水汽”站在“天空”區域,“魚”站在“水池”區域?!皬U氣”組和“魚”組至少需要4人,“水汽”組至少需要6人?!皬U氣處理器”組需要2人。
酸雨來襲
第一局游戲開始,裁判計時?!皬U氣”排隊走出“煙囪”,并在“天空”區域追逐“水汽”?!八北蛔サ胶?,和“廢氣”手拉手變成“酸雨”。注意,一個“廢氣”只能抓住一個“水汽”哦!
“酸雨”形成后,就要走向“水池”去捉“魚”,“魚”被捉到就“犧牲”了,需要站到水池邊上。一組“酸雨”同樣只能捉一條“魚”,捉到“魚”后便跟“犧牲”的“魚”一起站到水池邊上。3分鐘后游戲結束,看看有幾條魚“犧牲”了。
阻擊酸雨
第二局,剛才的三組伙伴重新回到各自的區域,不同的是,“廢氣處理器”組上場,2個人分別站在煙囪出口兩側。
游戲開始,裁判計時,“廢氣”需要想辦法逃脫“廢氣處理器”的抓捕而順利走出“煙囪”。被抓住的“廢氣”被帶到場邊,無法參與后面的游戲。順利逃出來的“廢氣”則跟上一局一樣,在“天空”區域追逐“水汽”,抓到“水汽”后與其手拉手去“水池”里捉“魚”。3分鐘后游戲結束,再數數看這次有幾條魚“犧牲”了。
比較一下這兩局“犧牲”的“魚”的數量,并跟你的小伙伴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關于酸雨,你應該知道的
早在1872年,人類便發現了酸雨,聯合國相關組織于1982年確認它屬于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問題。
我國長江以南的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遭受酸雨侵襲嚴重,占我國國土面積的30%。
樹木的葉片對酸雨的反應特別敏感,葉片受損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蟲害的能力減弱,導致林木生長緩慢甚至死亡。在德國西部,估計近10年來已有12%的森林受害;瑞典每年由酸雨造成的木材損失達460萬立方米。
酸雨還會使城市自來水管的銅、鉛一類成分溶解在飲用水中,直接危害人體健康。飲用酸化的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魚類,都可使一些重金屬元素通過食物鏈累積進入人體而最終產生危害。
編輯姐姐的話:
親愛的小讀者,看到上面的資料,真是觸目驚心。為了每一片綠葉,為了每一條河流,為了每一條小魚,為了我們人類自己,現在就行動起來吧!你的家鄉遭受過酸雨的侵害嗎?為了抵御酸雨,你們做了哪些努力?請把你家鄉保護環境的故事通過微信告訴編輯姐姐,祝愿所有的小雨滴都能恢復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