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橋工程作為交通運輸網的樞紐性工程,其施工質量要求等級高、建設難度系數比較大、施工工藝更是非常復雜。現階段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給道路橋梁施工提供了強大的后盾支持,但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和不足是建設者們需要解決和研究的。文章通過對路橋施工技術現狀的分析,闡述施工技術存在的問題,給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力圖于為公路橋梁工程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路橋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現狀;問題;措施
1、前言
我國面臨著日益嚴峻的交通運輸形勢,為了緩解日益增長的交通運輸壓力,更好發展國民經濟,道路橋梁的建設就成為最有效的解決手段。但是因為地勢、地質等環境因素給路橋的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難度,面對我國路橋工程的施工技術仍然存在不足的情況下,如何確保路橋工程質量,提升施工技術成為路橋建設者研究的重點。
2、施工技術的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內國外市場一體化,面臨的對手不僅僅是國內的,還有眾多實力雄厚的國際建筑承包商,原有的地區和行業保護被徹底打破,承攬任務越來越艱難。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競爭手段、競爭方式和意識多樣化,市場開發成本增加,風險增大,給我們參與競爭帶來更大的壓力和困難。在此施工技術面臨的主客觀狀況無不在施工項目中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在施工過程中為了追求進度,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加快施工,只注重趕進度,忽略了內部管理制度及施工技術。造成各項費用指標超支,未能將生產和管理結合起來;在施工環境惡劣,為了便于施工,現場投入了大量資金搭建可供大型車輛通行的便道,但由于技術不注重導致項目巨虧。在征地拆遷方面,如使工地處于停工狀態,會大大影響當地居民干擾及征地拆遷影響,導致項目虧損等等。所以不能追求進度忽略施工技術。
3、路橋施工技術的不足
(1)橋頭引道軟土地基處治不佳 從調查結果表明,軟基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橋頭跳車現象仍然存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施工圖設計時,地質鉆探布孔過少,鉆探深度不夠,未能及時發現軟基存在,或者未能準確探明軟基范圍和深度,軟土的物理學性質等等,導致橋頭路堤軟土地基處治遺漏,或采取的處治方法不恰當。此外,采用的軟基處治理論計算方法和選用的計算參數與軟基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導致軟基處治設計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路橋過渡段的結構設計主要在于如何做好軟基路堤沉降防治等路橋順接構造物的設計。(2)路床碾壓不到位,路面平整度不達標。因為壓實度不夠的路床,如果在上面直接進行路面鋪筑施工,就會使路面的穩定性、平整度、牢固性大大降低。一旦經過雨水的滲透浸泡,就會軟化路基和路床,降低路面的穩定性,出現非均勻性的沉降,降低路面的平整度。(3)道橋排水管道排水出現問題。一是由于排水管道材料的質量較差,經過碾壓后容易出現裂縫。局部混凝土容易出現松散的問題,檢查井的施工控制不到位,質量較差,其井壁與路面的連接處容易發生滲漏,其抗滲能力較差,滲水會軟化路基及路面。二是排水設施的設計不合理,影響了路面的平整度,例如排水管道、雨水井等設置不合理,導致壓實不到位,在雨水井與路面連接縫的地方出現塌落,也容易引發跳車現象。(4)橋頭路堤邊坡防護措施不妥 從目前來看,臺背路堤填土常采用砂類、滲水性土作為填料,不考慮防水和排水設施,通常,對橋臺處于長期浸水路段,采用漿砌片石護坡。而其他橋臺路段,只在錐坡范圍設置漿砌片石護坡,臺背設置防格網草護坡或草皮護坡,但是,從道路改建、水毀和收尾工程偵查過程發現,許多橋頭路堤沉降較嚴重的地方,長伴隨錐坡和護坡水毀,分析其原因,雨水對路堤的沖刷和侵蝕防格網草防護等路堤邊坡防護措施未能起到保護路基免受雨水侵害的作用,所以橋頭路堤邊坡防護措施及臺背防水和排水設施的不適當,促使臺背填土流失,路基強度降低,在行駛車輛長期作用下,過渡段填土塑性變形,誘發橋頭路堤不均勻沉降,出現橋頭跳車現象。
4、提高路橋施工技術的措施
(1)加強路橋過渡段的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影響路橋施工的質量,因此,對于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必須達到以下要求:a.要講究科學的編制程序和方法;b.編制時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比較沒做到設計優化,除了在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的質量保證,還要左后檢查施工準備工作的質量,做好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工作,材料的質量控制和機械設備的質量保證。過渡段的施工組織設計應該有利于減少路橋間的沉降差,在橋臺結構完成后盡快安排過渡段陸地與一般填土路堤的施工,使用同樣壓實能量的壓實機械把過渡段路堤與一般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進行填筑碾壓,分層填筑時,每層松鋪厚度必須控制在15cm內,并在臺背墻上劃上記號,以保證厚度的均勻性,方便施工人員檢查。在路堤和橋臺連接部位,路堤與錐坡預壓填土應同步填筑碾壓,使用大型機械碾壓困難時可改用小型振動機充分壓實。(2)路床整修碾壓問題的應對措施。在處理路床整修碾壓問題時,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嚴格按照路床施工要求,嚴格控制路床的橫坡與標高,確保土基的平整度與相關規范標準相符;二是注意路床施工之前的防水、排水、截水工作,預防因挖、填方時導致積水現象的出現,并確保每一施工層隨著施工的進展排出相對應的水量;三是嚴格檢查路床結構的密實性能,嚴格控制壓實度,掌握其最佳的含水量并及時有效的碾壓。在壓實土碾壓過程中,應堅持從高到底、從慢到快、從輕到重的原則,盡可能地確保路床碾壓的密實度和平整度。(3)排水管道滲水問題的應對措施。在處理排水管道滲水問題時,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排水管道的管材必須經過質檢部門檢驗并提供諸如力學性能試驗報告單、產品質量合格單等質量、性能合格證書,并在安裝之前對其進行逐一檢查,若發現問題則應及時處理和修復且達到相關性能指標之后方能使用,對于沒有修復價值的,應做報廢處理; 二是認真遴選接口填料, 并嚴格按照試驗的配合比確定其比例,采用針對性的施工技術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應確保接口縫的內部必須干凈,如果是水泥之類的接口填料,還應對其預先進行濕潤,如果是油性接口填料, 則應將其預先干燥之后再進行冷底子油的涂刷,再嚴格按照施工規范流程進行施工;三是確保檢查井所砌筑的砂漿必須飽滿且無勾縫遺漏,待抹面時應及時的壓光收漿和養護,如遇到地下水,麻面與溝縫必須隨著砌筑一道完成;四是當管外表面與檢查井相連接時,應將其濕潤之后再涂刷一層均勻的水泥原漿,且在座漿之后及時做好內外的抹面工作,嚴防排水管道發生滲漏。(4)加強路堤填料的選擇 實施路橋過渡段路堤填筑之前,要有目的地選擇施工路段的填料,采用各種土壤作對比試驗。其試驗項目包括:土壤的液限和塑限聯合測定,實施篩分和擊實試驗;各種土壤在相同壓實機具下達到同等壓實度時的壓實遍數與松鋪厚度的關系。從實驗結果中,比較各種土壤最為過渡段路堤的填料。從經濟角度考慮,以就地取材為主。就死取材不僅經濟。而且或滲水性較好的材料。這樣材料具有良好的結配水穩定性和壓實特性。當采用非滲水性土時,應在土中增加外摻劑,如石灰、水泥等。
5、結 語
總之,道路橋梁工程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復雜性的重要工程。在道路橋梁工程建設中,必須嚴格遵循施工工藝的相關要求,執行質量控制的相關策略,加強各個方面技術,才能確保工程的質量。對于一些常見的問題,我們應該從施工技術進行認真分析,不斷加強施工技術方面的控制,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防控措施。不斷的更新創新施工技術,才能全面提高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