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能夠提高建筑效率并保證施工的質量,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混凝土澆筑各環節,施工操作必須要嚴格到位,并符合具體施工要求。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由于施工前期原料配比不當,施工中的施工技術問題以及施工后期養護措施不利而引起的施工建筑開裂的現象,因此,為了有效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企業就需要不斷提高混凝土澆筑的技術水平,并從施工過程中積極吸取經驗教訓,才能不斷提升混凝土澆筑施工的水平。本文探討了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不止是一件復雜繁瑣的工作,更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影響建筑施工質量的因素很多,若是澆筑技術措施不到位,就很有可能使混凝土出現問題,從而使建筑施工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因此,為避免因混凝土質量問題導致大體積混凝土建筑施工質量受到影響,必須采取適當的澆筑技術措施加以控制,這樣才能保證建筑施工工程的質量。
一、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措施
1.選用高質量的混凝土配制原料。原料的合理選擇是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的關鍵因素,選擇高質量的原料會明顯提高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混凝土原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和一定數量的粉煤灰和外加劑,對于不同施工要求的砂石原料選擇的標準是有所區別的,砂石原料通常分成細骨料和中粗骨料,一般情況下,對于施工質量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工程要使用細骨料,以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凝合度,使澆筑體結構更為穩固。水泥原料的選擇關鍵是要注意其強度和抗壓性是否符合施工需要,在原料中添加適當比例的粉煤灰和外加劑則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開裂情況。對于所有原料選擇要以質量標準作為依據,并要對原料進行質量合格性檢驗。
2.控制溫度裂縫措施
(1)合理選擇配合比。嚴格控制砂、石級配和含泥量,在混凝土中摻加減水劑和粉煤灰等,優選混凝土配合比,以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溫升,既要保證設計強度,又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
(2)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為降低澆筑溫度,采用低溫水、石子灑水冷卻、砂表面覆蓋等方法降低攪拌溫度,盡量縮短混凝土運輸時間,混凝土中摻加緩凝劑,使初凝時間延長到6h以上,減緩澆筑速度,并薄層澆筑,以加快澆筑期間熱量的散發,推遲水化熱峰值出現,延長混凝土升溫期。一般大體積混凝土入模溫度控制在18℃以下。
(3)控制拆模時間,根據測溫結果,若混凝土拆模后的表面溫度或大氣溫度與混凝土內部溫度差小于25℃,即可拆側模:若降低后的表面溫度或大氣溫度與混凝土內部溫度差大于25℃時,不僅不能拆側模,還應采取模板上覆蓋保溫材料的保溫措施,減小溫差。
(4)通過監控,及時掌握混凝土溫度動態變化。在施工過程中,應對需嚴格控制溫度的部位埋設測溫點,并做好記錄,如果內外溫差超出規范要求,則需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混凝土構件內部溫升與表面溫度的變化值。第一溫度監控的最終臣的是為了掌握混凝土內部的實際最高溫升值和混凝土中心至表面的溫度梯度,通過采取溫控措施,可保證了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內部與表面的溫差符合規范要求;第二溫度是直接關系整個混凝土結構質量的關鍵因素。為了客觀地反映混凝土溫度狀況,在施工中應對原材料溫度、出機溫度、入模溫度、自然溫度、混凝土內部溫度、混凝土表面溫度等項目加強測試,便于及時調整溫控措施。通過有效的溫度監控措施,可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內部與表面的溫差小于規范要求25℃以內的要求,是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縫情況出現的措施。
3.選用合適的混凝土澆筑方式。在施工中為了減少大體積混凝土表面熱散發,通常選用磚模或木模。若要采用鋼模,需考慮到它散發熱量較快,會導致混凝土內外溫差變大的特點,還必須要采取額外的保溫措施。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案可在遵循整體性設計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混凝土供應,鋼筋疏密,結構大小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斜面分層,分層分段等方式進行,保證混凝土厚度均勻上升。在混凝土澆筑時,要保證在澆筑好上一層之后下一層才初凝完畢,這樣就能夠避免在上澆筑層和下澆筑層之間產生施工縫,需采用二次振搗法,保證良好的接搓,從而提高密實度,分層厚度推薦為20-30cm。需安排專人進行混凝土振搗,且最好在振搗前進行相關培訓,并安排專人監督,防止振搗不實或漏振,最大程度保證振搗質量。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宜在正常振搗環節外,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二次振搗,可強化混凝土密實性,排除鋼筋下的空氣以及大粒脛骨料,消除干縮裂縫。
4.混凝土養護。養護工作對于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抗裂能力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等表面壓平后,則需要在表面進行灑水,再覆蓋塑料薄膜,最后則需要在塑料膜上面覆蓋保溫材料,這樣在夜晚溫度較低時可以起到較好的保溫作用,同時為了有效的保證混土表面的濕度,則需要在底層塑料薄膜下設置補水軟管,根據表面的濕潤情況進行適當的注水,需要有專人進行養護的看護工作。在大體積混凝土初凝前還需要進行搓壓工作,通過搓壓可以有效的防止面層起粉和塑性收縮的發生,但在最后一次搓壓進行時,則需要采用“邊掀開、邊搓壓、邊覆蓋”的措施。
二、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需注意的問題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這幾種。
1.施工冷縫。冷縫是指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無法及時供應混凝土,或者施工措施不當造成的形狀不規則施工質量縫。這是混凝土分層澆筑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若前后分層澆筑的時間控制不當,如澆筑下一層混凝土的時間超過了上一層混凝土初凝時間,就會致使混凝土連續澆筑失敗,進而導致冷縫的出現。冷縫導致上下層混凝土之間不能良好地結合,大大影響了大體積混凝土質量。
2.干燥收縮裂縫。大體積混凝土通常是采用泵送的方式,含水量比較大,這些水分主要是游離水分,在混凝土硬化后,由于游離水分的蒸發,導致混凝土產生干燥收縮,由于受到邊界條件的約束,這種形變會在混凝土結構內部產生較大的拉應力,若混凝土本身抗拉強度不足以抵抗拉應力,就會致使干燥收縮裂縫的產生,而這種裂縫對工程結構的影響最為嚴重。
3.泌水現象。由于水泥的吸水性較大,經常會有大量水分從澆筑層表面析出,這就是泌水現象。混凝土泌水量的多少與混凝土用水量成正比,與溫度成反比,和水泥細度和成分也有關系。這種問題易發生干混凝土的分層澆筑環節,這個環節的施工間隔長短很重要,過長過短都不行,若把握不好澆筑間隔,就會導致層內粘結力不夠,泌水現象也就必然會發生。
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一次澆筑量大,目前是施工中應用較多的一項新技術,只要嚴格施工規范,仔細落實每一個施工環節,時刻注意施工中的問題,并及時采取相關的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中的質量問題就能得到很好地防治。要強化施工管理過程,科學合理進行施工工藝安排,保證建筑施工的總質量。
參考文獻:
[1]宦銀虎.淺談建筑施工中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J].大陸橋視野,20ll(16).
[2]劉思遠,邵澤杰.建筑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技術探析[J].工程技術.2013:214.
[3]陳宇,李國偉,姚東敏.論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J].科技資訊,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