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根據本人實際工作實踐就建設工程施工前,施工過程中,竣工驗收三個階段探討建筑工作質量監督的幾點有效措施。
【關鍵詞】工程質量;質量監督;有效措施
前言:“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建設工程質量關系到項目的社會效益、投資效益和環境效益,工程質量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更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發展。嚴格控制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政府公眾利益和維護國家質量職能的主要體現。
1 工程施工前的監督管理
每項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要認真做好“角色定位”使能力與崗位相配套,使崗位與責任相對接。對施工前的質量監督管理,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
第一點是對有關設計、勘察文件審查的監督管理。其監督重點是放在對設計、勘察文件的審查監督上。一旦發現其違犯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設計和勘察文件,通過直接的經濟處罰和法律制裁,使其直接責任主體承擔由其失誤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質量責任。通過對設計、勘察單位的監督管理和依法處罰,將其不良行為記錄在案,納入責任主體和責任人的信用檔案,形成信用約束力,促使建設主體改進質量管理保證體系的形成。有效促進質量體系良性運作,規范建筑工程的所有主體各個層次,以及各個環節的質量行為,質量檢查控制和嚴格內部質量管理制度,實現設計工作和勘察文件的質量,規范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第二方面,是對招投標活動的監督管理,重點只要是施工招投標的監督,實現質量監督與市場監督的有效結合,通過質量監督審查促進市場競爭的規范化及其良性運轉,通過市場有效運作,保證質量監督的有效性。
第三方面,是對合同文本的監督,其重點是施工合同的監督,把質量管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落實到合同條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約束各建設主體的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
2 工程施工中的監督管理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是指建設部門或所屬監督機構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對工程實體質量及工程建設 、勘察、設計、施工、建立單位工程質量責任主體和質量檢測單位等單位的質量行為實施監督
2.1人員的監督
人員的監督是指直接參與工程項目實施的指揮者、組織者和操作者。在施工前要審查承包單位的技術資質,并要檢查是否具有按期完成工程任務,確保工程質量的管理水平及技術能力。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主張“以人為本”,以人的工作質量保證工序質量,提高現場施工管理水平。管理人員應適應建設管理的需要,努力學習工程相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
2.2技術資料的管理
工程施工的技術資料應該充分反映工程施工全過程中是否正確執行有關的標準、規范及規程,這是單位工程綜合評定質量等級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在工程施工中,原材料的合格證、試驗單、驗收單與原材料的實際情況出現不符,材料試驗的試樣缺乏代表性,代表數量不確切,材料試驗取樣數量不足;技術資料卻與實際的情況脫節。在隱蔽工程驗收時,各級技術管理人員并未能全部參加驗收,事后為了應付竣工驗收才進行了補簽。至于技術復核資料,有的與工程實際質量狀況相差太遠,有的砂漿、砼試塊取樣制作、試驗齡期控制不規范,導致試驗可比性差。
措施:原材料要按標準規定見證取樣,必須保證取樣的數量,更要使其具有代表性。原材料的合格證、檢驗單或記錄單的內容要齊全、準確,更要真實反映材料的性能。控制各工序質量的技術和復核資料,必須是質檢員現場檢查記錄,這是現場真實情況反映,同時是各工種互檢、交接檢、自檢的依據。施工資料真實、及時、準確有效。作為各職位互相制約質量的手段,要真正起到對工程質量的檢查、保證、監督作用。
2.3按規范施工
對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應以巡查和隨機抽查為主的方式,并輔以必要的工程檢測手段。隨機抽查關鍵工序和部位作業面的施工質量。包括:地基基礎和主體質量、建筑節能和重要功能的質量。抽查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的出廠合格證、見證取樣送檢資料、復驗報告及實體檢測報告。突出抽查施工驗收規范中強制性條文的實施情況。
監督措施:要求被檢查單位提供有關建設工程質量文件和資料;進入被檢查現場進行檢查,同時輔以必要的監督檢查;發現違章行為即出現工程質量問題時,責令改正或局部停工;依法查處違反有關建設工程質量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對責任主體實施不良記錄或建議行政處罰。質量監督機構應該站在執法的角度,要求增強各行為主體的自律能力,按規范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總的來說,施工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應是以施工主體為主線,工程建設 、勘察、設計、施工、建立單位工程質量責任主體和質量檢測單位等單位協作配合的全面、及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其方法主要是通過現場地基基礎質量的主體結構的驗收監督、驗收監督和隨機抽查監督為主要形式,把各方主體的質量行為以及活動結果納入監督的范疇,是質量監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竣工驗收的監督管理
對工程竣工驗收的監督,重點對驗收的組織形式、程序、人員的資格、執行驗收規范技術標準情況進行監督。首先是要保證不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對公共使用者和國家造成直接的影響及危害。其次是把裝修質量、維修質量和維護質量的監督納入建設工程全壽命質量監督管理的范疇之內:
一是要減少或杜絕由于裝修、維護過程中的違規行為,以免造成對已有建設工程地基基礎、環境質量和主體結構的破壞,引發質量事故;
二是避免由于維修、維護的質量達不到要求給國家和公眾用戶的生產生活環境造成直接損失。在這一階段的監督應著重把好兩關;一是加強對裝修、維護過程中質量的監督管理,要使建設工程全壽命期內質量目標得到有效的實現,要為用戶創造安全、舒適、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要使建設工程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嚴格對其竣工驗收備案的審查、監督,確保備案登記的可靠性、權威性和有效性;應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質量保險,將工程的質量管理納入經濟管理的范疇內,以解決工程交付使用后發生質量問題的客戶找不到責任方的后顧之憂。
工程質量驗收資料和工程檢測報告全面記錄了工程質量控制的過程,使其工程質量具有溯源性的重要手段,這是認定工程質量的重要依據。采取有效措施來規范質量檢測行為,嚴肅查處出具有虛假報告等不良行為,真正達到重要檢測數據的自動采集。直接進入數據系統,減少人為的因素,增強工程質量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科學性。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來查詢檢測結果,要實施對檢測行為的實時監督,更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檢測機構數據庫管理。另外,將檢測機構的不良行為錄入數據庫,定期公布,并且作為對檢測機構考核的依據。
4結語
嚴格控制工程質量是建設參建各方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工程建設中政府維護公眾利益以及利益質量職能的主要體現。所以,必須切實加強對工程質量的監管,維護公眾和國家的利益,要建立以規范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工程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監督體系及質量管理體系,圍繞工程項目建設主體,多層次、全方位實施工程質量監管,以便有效維護建筑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 江南. 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思考[J].2010
[2] 淺談建筑工程質量管理[J].中州建設.2006
[3] 21世紀建筑工程質量管理[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
[4] 許曉明. 淺談新形勢下工程質量監督工作面臨的問題[J].工程建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