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和科學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人們追求更舒適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在消耗著越來越多的能源,在人口密集的今天,生活壞境不斷的惡化,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使我們不得不重視環境的問題,發展綠色建筑是緩解我國的惡劣的壞境首要選擇,綠色建筑是一種嶄新的設計思維和模式,它提供給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環境,并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減少能耗。以下本文就對綠色建筑節能設計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綠色設計要點
綠色建筑就是在保證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內外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1、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1.1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
目前綠色建筑處于快速推廣發展階段,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國際社會的認同,綠色建筑理念在我國也逐漸受到重視。2010年的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其參加的人數之多,范圍之廣,規模之大,反映了綠色建筑發展中各界對綠色建筑的關注程度達到空前的水平.而僅僅過了一年的時間,到了2011年,新建綠色建筑面積是2010年的46倍.全國評出了371項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總建筑面積達3600多萬平方米。
1.2綠色建筑未來發展趨勢
自綠色建筑發展以來,政府從鼓勵引導、政策激勵、強制推行三大方面推動發展。2012年,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財建〔2012〕167號)明確,對高星級綠色建筑給予財政獎勵。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從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到2015年,能源強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業建筑都是綠色建筑,這就意味著到2020年我國將擁有全球最多的綠色建筑。
2、綠色節能建筑設計的要點
基于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狀況,綜合國內綠色建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國綠色建筑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建筑選址和建筑功能
我國地域遼闊,占地面積巨大,氣候類則復雜多樣,分布在多個不同的氣候帶。在進行綠色節能建筑設計時,設計人員首先要考慮建筑的選址和建筑功能,結合建筑地點的地形特點、氣候、場地資源、建筑風格和建筑功能等來確定建筑的設計規劃,將環境與建筑形式相結合,避免重復性的進行簡單的建筑設計。
(2)建筑平面設計
建筑整體及外部環境設計是在分析建筑周圍氣候環境條件的基礎上,通過選址、規劃、外部環境和體型朝向等設計,使建筑獲得一個良好的外部微氣候環境,達到節能的目的。
對室外風環境進行優化設計,使建筑物前后形成氣壓差,有利于夏季及過渡季的室內自然通風,減少冬季的冷風滲透。各用房盡量爭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風以降低能耗。在進行綠色設計時應充分的考慮建筑的朝向,其目的是冬季能獲得足夠的日照并避開主導風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風并防止太陽輻射,減少對電器設備的依賴,設計時采用明廳、明臥、明衛、明廚的設計,外墻設計要努力提高室內環境的熱穩定。
再者就是建筑的體型系數設計,綠色建筑的體形系數一定要先進行詳細的計算分析,因為其直接關系到建筑的能耗,這主要是因為單位建筑空間的散熱面積隨著體形系數的增加而增加,能耗也隨著提高,因此建筑通過采用合理節能建筑設計,增強建筑圍護結構隔熱,保溫性能和提高空調、采暖設備能效比的節能措施,能滿足《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
建筑師在進行設計中應充分預見到建筑可能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適應性改變、靈活性設計等策略,以此來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體資源利用率,減少壽命周期的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
(3)改善建筑圍護結構,減少能量損失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建筑圍護結構節能設計:(a)墻體節能技術:對于外墻,應重點發展高效保溫節能的外保溫墻體。如采用加氣混凝土、黏土空心磚以及現澆混凝土墻體等。外側可采用高性能保溫砂漿、輕質高效保溫聚苯板保溫層以及淺色耐候飾面層等措施。外墻內保溫可采用保溫砂漿抹灰、硬質建筑保溫制品內貼以及保溫層掛裝等做法。(b)門窗節能技術:控制窗墻比,窗戶的傳熱系數一般大于同朝向外墻的傳熱系數,故在進行前期建筑設計時,在保證室內采光通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墻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東西向不大于30%。改善門窗保溫效果。采用熱阻大、能耗低的節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溫節能門窗可大大提高熱工性能,同時還要特別注意玻璃的選材,如:選擇中空玻璃、low-e玻璃,鍍膜玻璃等。減少冷風滲透。門窗是空氣滲透的薄弱環節,除提高門窗制作質量外,加設密封條是提高門窗氣密性的重要手段。(c) 屋面節能技術: 為了提高屋面的保溫性能,屋面保溫隔熱層主要有:加氣混凝土保溫屋面,憎水性珍珠巖保溫屋面,聚苯板、水泥聚苯板保溫屋面,蓄水屋面,覆土種植屋面等;對屋頂可采用架空屋面,淺色屋面,種植屋面等;還有設計通風屋面、蓄水屋面等節能措施。
(4)綠化設計
根據建筑功能的需求,應通過合理的外部環境設計來改善既有的微氣候環境,創造建筑節能的有利環境。要充分利用植被綠化改善建筑群內的自然親和力,美化環境,降低城市熱島強度,調節局部微氣候,實現良性氧循環。在建筑周圍多種植、植被,可以有效地遮擋風沙、凈化空氣,遮擋陽光、降噪。植物的設計以簡單為主,對此,喬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選擇。提高綠地空間的利用率,增加綠量,使有限的綠量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整個景觀設計為業主營造出四季如春、風景宜人的環境。
(5)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過程中的節能,另一方面還要考慮蘊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滿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選用生產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選擇上也應該盡量就地選材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選用耐久性材料,使得建筑使用壽命延長,所以設計中選用耐久性較好的建材,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與建筑同步,減少材料的更換、維護,從而節約費用。
(6)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綠色建筑節水系統可歸納為減少排放、回收利用、循環使用和生態用水。主要采取如下節水措施:①在方案、規劃階段制定水系統規劃方案,統籌、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②設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④建筑內衛生器具合理選用節水器具。⑤使用非傳統水源時,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對人體健康與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⑥采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綠化、景觀、洗車等用水采用非傳統水源。⑦按用途設置用水計量水表。⑧采用太陽能提供生活熱水。⑨采用節水型衛生器具,如給水龍頭、坐式大便器等。
3、結 語
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新興產物,對環保、節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嘗試。雖然綠色建筑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它的未來一定會是一片光明。今后在建筑設計的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以綠色建設設計理念為指導,以節約資源,注重保護自然環境為目標,促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尋求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周世春.淺談綠色建筑技術在民用建筑中的設計和應用.建筑設計管理,2009第6期
[2]宋德萱.節能建筑設計與技術.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