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居住小區規劃建設水平的提高,研究其修建性詳細規劃問題凸顯出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相關要求和主要內容。在探討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中舊區改造參數優化的同時,研究了其實際可操作性。
【關鍵詞】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問題
一、前言
作為居住小區規劃建設前的重要工作,其修建性詳細規劃在近期得到了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實踐水平,從而有效優化居住小區的最終效果。本文從概述相關內容著手本課題的研究。
二、概述
居住小區是城市的基本構成。小區建設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居民居住環境的優劣,而小區規劃又是小區建設的先行,是影響小區建設水平的重要環節,因此,住宅小區居住環境的優劣,首先取決于規劃方案的好壞。針對近年來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規劃設計出一批居住環境良好、社區功能完備,具有當地特色的高水準的居住小區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對于居住小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來說,我們充分應該認識到規劃設計的系統性。想要提升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質量,小區建筑和周圍環境、植被綠化、地形道路以及其它相鄰建筑之間的關系是必須認真處理的關鍵環節之一。
三、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相關要求和主要內容
現代的居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包括規劃圖的內容要可靠、制圖對象指標要完整、規劃表述必須要科學,表達的方式要協調統一,可以將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準確地表達出來。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工作的完成通常有城市規劃編制單位承擔,但是城市規劃編制單位需要充分尊重建設主管部門提出的規劃條件以及其他的相關單位根據控制性詳細規劃給出的編制要求。從目的上來看,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更加傾向于關注居住小區的長遠發展規劃。居住小區的運行和發展一般需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它是城市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當中的典型表現形式之一。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日漸的完善和成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的參與者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作為終極目標。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小區居民的實際需要,科學配置居住小區內部的重要道路系統,在保證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居民出入的便捷化。同時,居住小區內部的交通組織方式應用“人車分流”的模式,外向布置小區內的重要車行道,將人口安排在城市道路上,同時就是安排停車場,通常以上措施將外部交通對小區內部的影響降到最低。如果居住區為開放模式,則應該把整個居住區看做一個整體,同時將其合理劃分成為多個相對獨立的管理單元,最終實現對這些獨立管理單位的封閉式管理。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日照強度設計方案方案,不僅充分尊重以往的工程經驗和傳統理論,還建議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模擬技術,驗證多種角度下的光照強度問題,從而獲取最佳的日照角度。
四、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中舊區改造的參數優化
合理選擇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控制參數,涉及到諸多的依據和條件,包括居住小區的規劃用地、區域位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效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只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并且符合相應的條件要求,才能確保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人性化、合理化;對于控制規劃的參數問題,應兼顧城市整體歷史、文化等風格,同時體現分區的特色,實現平衡性發展;結合居住小區的氣候特征,形成生態系統,發揮保護作用,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完善居住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在居住小區中設置休閑娛樂設施,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有關居住小區中不同分區的劃分問題,可考慮以公共綠化帶作為劃分標志,公共綠化帶既可以明確公共活動的區域,也可以發揮應有功能。
以居住小區的長遠發展為出發點,在考慮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參數時,應該綜合考慮低碳理念、綠色理念,并融入到舊區改造的整體規劃中,爭取將社區改建產生的污染控制到最低。根據地形實際情況,再加上考慮實際的防護要求,采用多層次的綠化系統,實現點、線、面的多方覆蓋;根據土地價值、經濟效益、環境容量等,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道路交通設施,對未來的容量進行預測,盡量提高指標確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采用人口推算方法,結合城市發展的總體要求及分區規劃情況,對人口、用地等提出具體要求,倡導“開放性社區”觀念;實現公共設施的開放和共享,除了滿足市場經濟下的經營規律以外,也可發揮地區資源共享的作用;通過規劃地區現狀,繪制規劃總平面圖、豎向規劃圖、透視圖等,將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針對統一開發建設的指標,小區環境應保持基本的經濟性、美觀性、實用性,采取綠化處理模式,配置景觀柱、水池、路燈等,遵循“動靜結合”原則,保證色彩的豐富性、整體環境的趣味性。
五、居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應當具有實際可操作性
對于居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而言,實際可操作性應對非常的強,但這并不能說明修建性詳細規劃能夠取代施工圖設計。以建筑物為例,其總體修建性規劃、施工圖設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主體、附屬建筑組成,每一個建筑物均承擔著一定的功能,而且各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交通聯系以及建筑物風格和體量等,都需要充分的考慮;在規劃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各個建筑物的特點和優勢,共同構成一個建筑景觀輪廓線。在此過程中,還要充分了解周邊地塊自然環境條件、建設規模以及功能定位和與本地塊之間關系,同時還要全面把握本地塊在整個城市功能定位空間中的序列,修建性詳細規劃圖件是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從理論上來講,合格、合理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成果圖,一定要體現出科學性、藝術性以及現勢性和實用性,實現“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思路的住宅小區的觀念。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的問題是,無論居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如何設計,都應當具有實際可操作性,而且制圖對象指標應當完整、規劃表述要科學,同時還應當具備統一協調性,并且將居住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意圖體現出來。居住區規劃設計應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提出的“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居住區規劃設計是在一定的規劃用地范圍內進行,對其各種規劃要素的考慮和確定,如日照標準、房屋間距、密度、建筑布局、道路、綠化和空間環境設計及其組成有機整體等,均與所在城市的特點、所處建筑氣候分區、規劃用地范圍內的現狀條件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利用和強化已有特點和條件,為整體提高居住區規劃設計水平創造條件。城市居民的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是在居住區內度過,因而居住區的規劃設計必須研究居民的行為軌跡與活動要求,綜合考慮居民對物質與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確保居民安全的防災、避災措施等,以便為居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
六、結束語
通過對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若干問題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該項工作的開展,有賴于多多項影響因素的掌控,有關人員應該從居住小區的客觀實際需求出發,研究制定最為科學合理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實施策略。
參考文獻:
[1] 王雪娟.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若干問題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7):88-89.
[2] 盧斌.試析城市設計與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調整[J].建筑與文化.2011(02):102-103.
[3] 韋清輝,莫媛媛.芻議旅游區域中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2(0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