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成為建筑工程師關注的焦點,我國的生態城市發展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就我國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概念;城市規劃探究
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城市化建設的步伐。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城市建設開始逐漸轉型為生態型城市。城市不僅要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要求,而且還應該反映人文需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城市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的不斷發展。
1 生態城市的概述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態環境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涌現出新的生態問題,生態城市建設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所謂的生態城市,就是指在城市建設不斷發展的同時,城市環境也能得到很好的維護,達到社會的和諧,使城市的生態環境不僅能滿足人們生活的要求,而且還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環。生態城市建設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宗旨,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各種要求。滿足生態環境要求的生態城市,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態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就是創建使生態持續和諧的生活環境。
2 我國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的現狀
我國的城市建設理念還不太成熟,起步較國外晚,雖然在近幾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嚴重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將會嚴重阻礙我國城市建設的腳步,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城市管理和建設方面不夠科學合理造成的,使得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出現嚴重的污染問題,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其中主要的生態問題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積減少、水污染和物種滅絕等。人們的生活環境遇到了嚴重的挑戰,城市的經濟建設也受到了阻礙。
3 科學合理地進行生態城市設計
在進行生態城市設計時,首先要全面編制生態城市的規劃,只有科學合理地進行生態城市的設計,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生態化的目標。城市的生態設計還要體現出該城市所獨有的文化特點,展現出城市的特有風格和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對城市進行科學合理設計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包括城市產業設計、城市住區設計和城市景觀設計。
城市的景觀設計要體現出城市自然生態的特點,人文景觀成為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設的核心,人文景觀以各種生態景觀、園林和建筑為主。在進行建筑景觀設計時不僅要進行城市的平面規劃,而且還要做好城市空間輪廓線的規劃設計,主要體現在街道建筑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在做好低層生態建筑的同時,兼顧高層甚至超高層建筑的景觀設計。在進行城市園林設計時,不僅要注重城市園林的美觀性,而且還要融合城市的文化、地域生態理念和歷史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的景觀效應、生態效應和城市的共享性,園林設計的重點要放在城市公園、城市廣場、河湖兩岸的林帶等地區。示范產業園區是一種生態型的工業體系,以生態化為前提,體現出其特有的經濟性和高科技性。示范產業園區還應該同時兼顧發展教育、物流、文化、醫療、信息和房地產等。對現有的產業進行升級和改造,調整產業形式,建立生態產品設計、研發和孵化為一體的產業系統,產業的生態轉型可以有效提高GDP中生態經濟的比重。為了更好地對城市企業進行生態管制,還應該建立企業環境的行為評價體系,將企業的環境信用納入到企業的信用體系之中,并定期向社會媒體進行公布。城市的居住區也是進行城市生態建設的重點,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使居民的生活環境融入完善的精神文明。
4 綠色容積率是城市建筑和規劃的生態量度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生態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們也開始逐漸提升環保意識。近些年,一些建筑設計師和工程師在進行城市建設的同時,開始注重生態保護和城市發展之間的緊密關系,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融入綠色的生態概念。在城市的規劃設計中融入更多的綠色生態植物,不僅可以提升城市建筑的景觀,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溫度,使得建筑物得到全面的使用。綠色植物在城市中的另一個作用是能夠有效地鎖住城市降水,減少水土流失。近幾年,城市的空氣質量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建筑物周圍的綠色植物還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氣污染狀況。因此,城市的綠化在城市的建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城市規劃質量考核的重要指標。城市規劃的有關部門開始將城市的綜合綠化面積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問題,這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實現:第一,根據城市規劃設計師的要求進行綠化效果的確定;第二,根據城市所處地域環境的綠化功能進行確定;第三,根據地塊未來發展方向的綠地面積指數進行確定。
5 生態城市規劃中應注意的問題
5.1 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
濕地是一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可以有效改善和調節人們的生態環境,對城市和居民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服務功能,被譽為“自然之腎”,它的作用主要包括調節城市局部的小氣候,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凈化環境和減輕旱澇災害等。濕地系統在城市建設中不僅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的源泉,而且還為居民提供公眾環境的機會和場所。在最近幾年,濕地成為城市建設重點關注的內容,在生態規劃中要恢復和保護城市濕地,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城市的環境污染問題,而且還可以有效防止濕地生態服務功能的退化,符合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
5.2 科學編制生態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影響著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方向,也是一切城市建設活動的中心。因此,為了改善城市發展的方向,就需要科學編制城市規劃的方案。生態環境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城市規劃方案應該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從生態保護的角度出發,結合城市的特色,制定一個完善的生態城市規劃方案。在城市生態規劃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居民經濟和生態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要包括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的內容。統籌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要素,只有在城市規劃時同時兼顧三者,才能共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
5.3 注意保留自然景觀要素
城市規劃建設中的自然景觀要素不僅包括山、水等自然景觀,而且還應該包括歷史文物古跡,這些景觀是經過歷史的長期演變形成的,對環境有極強的適應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形成了平衡的生態體系,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在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融入這種原生的自然景觀,可以提升城市的人文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城市景觀的種類。這些自然景觀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成為人們放松休息的地點,居民的觀賞和休閑的同時還可以回憶熟悉的環境和文化,增添了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
5.4 注意緩沖性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
在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為了區別繁忙的城市空間和自然休閑空間,需要建立一定的城市緩沖空間。在目前的城市規劃建設中,城市公共廣場和公共綠化帶成為了規劃設計的重點,忽略了對城市邊緣地區的規劃,在城市和鄉村的過渡地帶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為了在規劃設計中,兼顧城市和鄉村兩個系統之間的聯系和交流,應該在城市邊緣地帶建立一個邏輯清晰的城市綠色緩沖地帶。
6 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環境生態問題也日趨嚴峻。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逐漸的增強,在開展各項生產生活的過程中都要將生態保護作為重點關注的內容。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城市特點,將生態環境因素和規劃設計方案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完善的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楊奮雄.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3):7-7.
[2]于洪東,楊蕾,王宇峰等.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0):310.
[3]鐘慶澤.淺議生態化城市規劃設計及管理探究[J].房地產導刊,2014,(2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