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城鎮規劃過程中,對人居環境的忽視,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現狀令人擔憂。以生態理念作為思考,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護人文古跡,發掘文化內涵和特色,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合理進行規劃,是建設城鎮人居環境重要的環節。
【關鍵詞】生態;小城鎮規劃;人居環境;歸屬感;幸福指數
1、引言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鎮化的腳步逐步加快,小城鎮的數量不僅增多,規模也擴張迅猛,因此,國家對小城鎮的規劃建設越來越重視。雖國家投入力度較大,對小城鎮進行剖析后發現,小城鎮的居住環境在人口迅速增長壓力下不斷惡化,人居環境問題棘手,不僅居住條件較差,公共服務實施和基礎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生態環境質量不高,連社區的人文環境,文化內涵和特色也未體現,居民居住的幸福指數明顯較低。本文通過對小城鎮人居環境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小城鎮規劃中人居環境相關整治意見策略。
2、小城鎮人居環境的現狀及問題
人居環境是與人密切相關的環境,涉及到居住條件,公共設施,基礎設施,景觀生態環境,社會人文環境等,可將其歸納為物質環境、社會環境、精神環境。
我國是以農業為主,人口眾多,處于發展中的國家,由于城市和鄉村在國家的幫扶力度以及政策不同的情況下,城鄉差距較大,也間接導致城鄉人居環境的較大差異。根據對四川省綿陽市蘆溪鎮居民人居環境的調研,總結出人居環境所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生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通過調研情況反映出,在小城鎮的建設發展中,規劃比較滯后,對于城鎮發展的前瞻性意識不足,為擴大城鎮規模,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注重現有利益卻忽視城鎮的遠期發展,缺乏對城鎮環境資源的長遠考慮,違背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第二,城鎮建設無序,環境質量差。
從圖表上發現,蘆溪鎮的基礎設施和部分公共設施的舒適度和滿意度都較低,表明小城鎮在建設時,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不足,使城鎮發展滯后,居民房屋無序建設,導致整個城鎮空間形態呈無序狀態蔓延,人居環境質量下降。在規劃層面上,只重視城鎮的總體規劃,忽視了“土地—人—環境—產業”這四者的有機關系。小城鎮建設中,缺少對公共綠地的考慮,居民基本沒有休憩的地方,戶外雜草叢生,無人打理,垃圾隨意堆放都影響著城鎮面貌。
第三,城鎮與周圍村落的”磁化效應“難實現。
由于小城鎮資金的問題,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有限,城鎮與村落之間的代溝逐漸加深,缺乏規劃的整體性,導致城鎮設施浪費,村落設施匱乏,難以資源相互利用,也使得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蔓延,鎮區人居環境質量逐漸降低。
第四,社會人文環境質量不高。
人文環境是一定社會系統內外文化變量的函數,文化變量包括共同體的態度、觀念、信仰系統、認知環境等。通過蘆溪鎮的調研發現,居民的生活文化傳統的延續,社區人文環境等分值較低,然而這幾項直接影響著居民生活質量與居民的幸福指數。
第五,缺乏地域特色,城鎮文化內涵和特色未挖掘,生活品質較低。
生活品質的追求體現著居民對人居環境的直接渴求,然而,部分小城鎮在規劃時忽視了這一點,未對當地的獨有文化內涵及特色作深度思考和挖掘,使多數小城鎮規劃的最終結果千篇一律,居民歸屬感較弱。
3、小城鎮人居環境規劃的優化策略及建議
3.1堅持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注重城鎮公共空間建設。
小城鎮人居環境必須滿足“社會—人—自然”的有機平衡。在規劃上應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城鎮居住環境中山、水、綠地等自然環境構成了居民交流的公共場所,規劃出城鎮的公共空間,防止城鎮居民因缺少公共空間而隨意占地,破壞自然資源等現象。堅持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不能因眼前經濟利益,而不管將來發展。如今的城鎮建設已是對自然環境的一種破壞,減少對其的再次傷害,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3.2 合理科學規劃,構建獨特個性內涵的生態人居環境。
一個城鎮的發展需要對其特性和內涵有深度的挖掘,只有找尋到城鎮的這一特性,才能找尋到更多適合城鎮發展,適合人類居住的元素。城鎮都有自身的歷史與特點,其含有的地域文化有著多樣性的特點,針對其特性,結合打造人居環境的實際情況,精心規劃城鎮的居住空間,營造城鎮印象,利用城鎮特性打造城鎮名片,讓居民體會、感受城鎮魅力,對居住環境充滿歸屬感。
3.3 注重人居環境規劃的空間層次。
為打造舒適城鎮人居環境,在空間結構規劃設計時可規劃出多樣的軸線、節點,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方式,把各個空間有機結合起來,節點、空間、點線面的相互穿插,讓空間有開有合,富含變化,構造多層的空間景觀。
3.4 建立社區空間的標識性。
社區文化越來越受到居民的重視,社區的空間標識也受到了更多關注。社區的空間標識可通過事物表象構建,如標志性建筑,景觀節點等,社區的建筑外形變化,也可形成社區空間的標識。為讓社區更富有活力,空間標識的引用逐漸廣泛,當空間標識形象形成,居民的歸屬感也將提升,還避免了社區空間結構的單一。
3.5 合理打造城鎮人居環境景觀。
人居環境的核心是人所居住的周邊環境,因此對居住景觀的打造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城鎮規劃時,要充分利用城鎮的山水,原有綠地等自然景觀,遵循“能保留絕不開發,利用現狀”的宗旨。自然山水是構造人居環境的重要元素,充分利用,將其融入城鎮居住景觀中去,讓居住景觀的韻律和節奏在規劃中體現,形成自然景觀與園林綠化藝術的和諧,使居住環境更加科學,藝術。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實施規劃時,應科學合理,避免因資源不足,而對環境造成傷害。在做電力電訊等管線布置時,為美化環境,可根據資金狀況將其埋在地下。
4、結語
城鎮人居環境是城鎮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影響因子,小城鎮人居環境的優劣不僅影響經濟的發展,也影響著人類自己的生存發展。小城鎮的迅速發展,使人居環境問題日漸突出,我們要清楚的意識到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改善生態環境,公眾的參與,將會是人居環境建設的強大助力劑。
參考文獻:
[1]邵愛云,方明.生態小城鎮規劃探索[J].小城鎮建設,2004(12):8~10
[2]趙連俊.小城鎮園林系統規劃探討[J].內蒙古林業科技,2003(1)
[3]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4]吳良鏞.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宜人的居住環境.上海城市發展,2002
[5]寧越敏,項鼎,魏蘭.小城鎮人居環境的研究——以上海郊區三個小城鎮為例. 城市規劃,2002
[6]李枝秀,彭云.關于我國小城鎮人居環境建設的探討.農業考古,2006
收貨地址(含手機) 四川省綿陽市青義鎮西南科技大學東區7棟B323 (電話:13551096958)
發表單位名稱和郵編:西南科技大學 郵編:621000
作者名: 1 宋芑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