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建筑給排水安裝施工中的若干技術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技術措施。施工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給排水是住宅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配套項目,它施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 施工
1.1室外供水管與室內給水管關系
明確室外供水管的位置和管徑,如離建筑物較遠和比室內管徑小,則不能保證室內給水管的壓力,此關系必須施工前理順。
1.2給排水管布置
給排水管的立管較多地安裝在轉角處,如設置在門角處或窗扇邊,應檢查是否妨礙門扇或窗扇開啟。
1.3地漏設置
衛生間、廚房和陽臺的地漏不應靠近門邊,否則地面瀉水將流至門口,不利于用戶使用及導致不衛生現象;也不應距離排水立管過遠,否則會影響地漏排水,增加工程費用。
1.4水泵的合理使用
現在建筑物給水系統,采用給水泵二次供水很普及,這就有一個合理使用的問題。除了給水泵的技術參數、安裝位置是否合理外,更重要的是了解水泵自動投入運行裝置是否合理,是否可靠。
1.5管道的合理布置
以前,水電設計往往由一個人負責,但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各設計部門均把配電、給排水、采暖通風、弱電等各個專業分開,并由相關專業人員設計。這樣,有時就會出現在同一位置既設置配電箱、又安裝消防箱;既安裝配電線管、又安裝給排水管的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碰撞”。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實踐中采用描繪“綜合布置施工圖”的辦法,就是把所有圖紙上管、開關、箱等的位置標注于某一張施工圖上,就可發現“碰撞”現象,并進行解決,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2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2.1預留孔洞、預埋件
預留孔洞當與土建施工同步進行,在土建裝好分層模板,扎鋼筋時,按設計圖紙在混凝土樓板、梁、剪力墻上標好預留孔、洞、槽將管道及設備的位置、標高尺寸測定,并將預制好的模盒、預埋鐵件固定在附近的鋼筋上以保證牢固,不同層同一位置的留孔應吊線保證基本垂直。
2.2套管安裝
給水管道穿過墻壁和樓板,應設置金屬或塑料套管。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宜高出裝飾地面20mm;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應高出裝飾地面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安裝在墻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地面相平。穿過樓板的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應用阻燃密實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實,端面光滑,穿墻套管與管道之間縫應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實,端面應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設在套管內。
2.3管道安裝
2.3.1支、吊、托架的安裝
管道明裝或暗裝在吊頂內時,需要設置支、吊、托架,支、吊、托架應符合的規定為:(1)位置正確,埋設應平整牢固。(2)固定支架與管道接觸應緊密,固定應牢靠。(3)滑動支架應靈活,滑托與滑槽兩側間應留有3mm~5mm的間隙,縱向移動量應符合設計要求。(4)無熱伸長管道的吊架、吊桿應垂直安裝。(5)有熱伸長管道的吊架、吊桿應向熱膨脹的反方向偏移。(6)固定在建筑結構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響結構的安全。
2.3.2水表間安裝
由于住宅建筑每層設置的水管井位置有限,立管如采用塑料管,分出支管時又需要留有補償措施,再加上塑料管本身的管件裝配間距比鋼塑管略大,在管井空間較小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水表安裝尺寸不夠。因此應先做好水表間的安裝大樣,詳細標好管件連接尺寸,方便管道連接及水表安裝位置預留。還可以將慣性的水表連接方式稍微改變,節省空間,并可以此種方式設計節省管井面積。
為了保證水表計量準確,水表前面應裝有大于水表口徑10倍的直管段,水表裝到管道上以前,應先除去管道中的污物(用水沖洗),以免對水表造成堵塞。
2.3.3埋地給水管鋪設
室內地坪±0.00以下塑料管道鋪設宜分為兩段進行。先進行地坪±0.00以下至基礎墻外壁管段的鋪設;待土建施工結束后,再進行戶外連接管的鋪設。室內地坪以下管道鋪設應在土建工程回填土夯實以后,重新開挖進行。嚴禁在回填土之前或未經夯實的土層中鋪設。管道敷設后,應通過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在管道周圍的回填土中應無大顆粒堅硬石塊,當回填到距管頂100mm以上后進行常規回填和施工。
室外引入室內的埋地管道宜分二段敷設。在室內管道安裝完畢并伸出外墻200~250mm后進行臨時封堵,在主體建筑物完工后進行室外工程施工時,再連接戶外管段。
室外管敷設,開槽時嚴格按管線設計深度開挖,并預留墊層及基礎的厚度,槽內必須將大的土塊石塊清理掉。在管道轉彎處需沿沖力方向設置混凝土支墩,保護接頭管件的長期使用。施工中常忽略了管徑不大的埋地塑料管的支墩設置,使用時間久后,極容易發生接頭漏水。室外給水管碰到需要在回填土內敷設時,必須要等回填素土夯實后再開挖敷設,嚴禁先做管后回填。車行道下的管道應在道路素土墊層夯實后開槽安裝,并應預留適當的鋼管橫穿道路下面,以備將來改造增加管線時免去破壞道路。正式道路路面施工前如需行車,需要對下面的覆土深度不足的管線進行保護。開槽時需注意與其他工種之間的配合,需與其他專業的室外管線統一考慮,以減少管道之間的交叉打架及反復開挖。
2.4水壓試驗
(1)管道試壓一般分單項試壓和系統試壓兩種。單項試壓是在干管敷設完后或隱蔽部位的管道安裝完畢按要求進行水壓試驗。當管道分層、分區的主干管量大,應進行分層或分區試壓(粘接、熱熔、電熔連接的塑料管道應在安裝24小時后進行試壓)。系統試壓是在全部干、立、支管全部安裝完畢,再進行水壓試驗。
(2)室內給水管道的水壓試驗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注明時,給水管道系統試驗壓力均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包括金屬管、鋁塑復合管、PVC-U管、PE-X管)。PP-R管給水系統冷水管試驗壓力為設計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9Mpa;熱水管試驗壓力為設計工作壓力的2.0倍,但不得小于1.2MPa。
(3)試壓泵一般設在首層,或室外管道人口處。壓力表量程不應小于試驗壓力的1.3倍,且精度為0.01MPa。
2.5給水設備安裝
室內給水設備安裝,包括設備-離心式水泵(生活水泵、消防水泵)、潛污泵等及靜態設備-水箱等。
2.6動設備安裝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設備運輸及開箱檢驗→基礎驗收復核、放線→放置墊鐵→吊裝就位→找正找平設備→聯軸器對中→二次灌漿抹面→清洗拆檢組裝→設備試驗→電氣儀表接線調試→設備配管→電動機空載試車→聯軸機組空負荷試車→負荷試車→竣工驗收
泵房內管道密集,需統計好標高,保證安裝后的美觀整齊。豎向管道也應在管道底部設里鋼支架固定。由于水泵的吸水管的防水套管為預埋,誤差難以避免,土建專業澆搗水泵基礎的高度必須按預埋套管的高度調整,而不可僅僅按圖紙標注的高度,到水泵設備安裝時,再調整墊鐵定好基礎面標高。
2.7靜設備安裝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設備運輸及開箱檢驗→基礎驗收復核→吊裝就位→找正找平→ (地腳螺栓灌漿)→設備找平二次灌漿、抹面→配管配線→試驗調整→吹掃清洗、試驗一聯動試車→竣工驗收
結束語
除了正常的移交手續外,還應注意做好如下工作:為使建筑物達到正常使用功能,在工程竣工圖中,應把暗藏管道和各個開關的具體位置按實際尺寸注明,以便日后維修和改建,并且向交接維修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如果樓房為“毛批”建筑,要進行二次裝修的,在實物移交前,要把暗裝的管線標注到墻面,這一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