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清水混凝土使用的不斷推廣,研究其表面質量缺陷及預防措施凸顯出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在探討色差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的同時,研究了氣泡及預防措施。
【關鍵詞】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缺陷;預防措施
一、前言
作為一種實際應用效果良好的建筑材料之一,清水混凝土在近期得到了廣泛的利用。研究其表面質量缺陷及預防措施,能夠更好地提升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質量,從而優化其最終運用效果。本文從概述相關內容著手本課題的研究。
二、概述
建筑業的發展離不開混凝土技術的更新,目前清水混凝土的應用成為建筑施工的熱點。清水混凝土施工具有經濟性,由于清水混凝土施工是在一次澆筑過程之后形成的,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資,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價。清水混凝土具有美感,清水混凝土成型硬化后表面整潔光滑、棱角明顯、顏色溫潤、污染少,容易展示混凝土本身的紋理,對建筑設計意圖有充分的體現。作為混凝土的一個分支,清水混凝土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到清水混凝土的觀感,而且會影響到清水混凝土構件的功能,還會影響到清水混凝土的應用和推廣工作。
導致出現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問題表現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本文在實際工作的基礎上總結為如下幾點。首先,物理原因導致的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問題,如:氣泡、表面泌水、蜂窩麻面。其次,化學原因導致的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問題,如:黑斑、花斑、色差和銹斑,其三,施工原因導致的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問題,如:粗骨料透明層、掛漿、漏漿和沙帶。最后,養護原因導致的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問題,如:裂縫、離析。針對上述出現的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問題,應該掌握其生產的原理,在施工中有效預防,達到合理控制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問題的目的。
三、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1.清水混凝土的要求
新拌清水混凝土必須具有極好的工作性,絕對不允許出現分層、離析的現象,原材料產地必須統一,砂、石的色澤和顆粒級配均勻。同時要求添加的混凝土外加劑,既要給清水混凝土帶來很好的工作性,又不能帶來其它顏色。
2.施工技術要點
(一)控制原材料質量
原材料產地必須統一,盡可能采用同一廠家同一批次的水泥;砂、石的色澤均勻、顆粒級配合理。
(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合理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摻量要嚴格一致;新拌混凝土必須具有極好的工作性和粘聚性,絕對不允許出現分層離析的現象。
(三)模板工程
清水混凝土施工用的模板要求十分嚴格,需要根據建筑物進行設計定做,成本較高,轉角、梁與柱接頭等重要部位最好使用優質模板。模板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不允許有一點變形,以保證結構物的幾何尺寸均勻、斷面的一致,防止漿體流失。
(四)養護
清水混凝土如養護不當,表面極容易因失水而出現微裂縫,影響外觀質量和耐久性。因此,對裸露的混凝土表面,應及時采用粘性薄膜或噴涂型養護膜覆蓋,進行保濕養護。
四、色差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1.使用不同批次水泥
不同批次的水泥可能在性能上存在一些差異,性能上的微小差異也可能導致混凝土出現色差。嚴禁在同一結構中使用不同批次的水泥,可避免由于不同批號水泥的顏色不一而造成同一結構上的兩個顏色。
2.施工配合比水膠比的不同
眾所周知,在其他原材料不變的情況下,水膠比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色差。采用搭雨棚遮擋雨和太陽,保持砂石料的含水率相對穩定,并用裝載機反復翻轉砂石料,使砂石料含水率相對穩定;根據砂石料含水率的不同,隨時調整施工配合比的用水量,以保持水膠比的恒定,消除水膠比對色差的影響。
3.攪拌不充分
當混凝土攪拌時間過短時,使混凝土得不到充分均勻攪拌,導致了不均勻的顏色。這也是清水混凝土色差產生的一大因素。針對這一問題,把握攪拌時間是關鍵。對于清水混凝土,特別是標號比較高的清水混凝土,一般要攪拌120s以上。
4.混凝土離析、分層、泌水等
混凝土離析、分層、泌水主要是膠凝材料過少、砂率過低、用水量過大、坍落度過大、減水劑參量過大或減水劑跟水泥的不相容、搗固時間過長等因素造成的。這就要求在施工前一定要認真試驗,確定一個比較合適的配合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綜合考慮:①適宜的膠凝材料用量,經過大量試驗,一般在450~480kg/m3較合適;②適當降低用水量,可有效防止泌水和離析;③適當提高砂率,能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④適當降低坍落度,能有效防止混凝土的離析和分層;⑤搗固時間不宜過長,防止過搗,過搗易致混凝土分層和離析。
5.漏漿
漏漿可造成混凝土漿體流失,導致混凝土漏石或不均勻,這也是造成色差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是由于模板安裝不嚴密造成。模板的加工尺寸要精確,接縫要嚴密牢固,且接縫處應采用硅膠等密封材料來密封,防止漏漿。
五、氣泡及預防措施
質量缺陷:氣泡。產生氣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混凝土拌和料含砂過多;二是模板不吸水或模板表面濕潤性能不良;三是混凝土振搗不足。主要預防、控制措施:一是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及和易性?;炷翝仓r,混凝土下料口與澆筑面之間距離不宜過大,否則混凝土容易離析。二是嚴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證分層厚度不超過30cm。三是控制振搗方式和插入下一層的深度和振搗時間。振搗方法要求正確,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出漿為宜,應避免漏振和過振??刹捎枚握駬v法,以減少表面氣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澆筑時振搗,第二次待混凝土靜置一段時間再振搗,而頂層一般在0.5h后進行第二次振搗。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和振搗棒插入下一層混凝土的深度,保證深度在5cm~10cm,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翻漿不再下沉和表面無氣泡泛起為止,一般為15s左右.3黑斑及控制措施質量缺陷:黑斑。
產生黑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脫模劑不純或使用過量,二是來自模板上的鐵銹。
主要預防、控制措施:一是采用無色脫模劑并均勻涂刷。二是對模板上的鐵銹,可采用拋光處理。即采用稀釋的酸性溶液進行清洗,然后再將處理后的表面用水徹底沖洗。當清洗確實無法產生明顯效果時,再考慮使用表面涂層處理.4花紋斑或粗骨料透明層及控制措施
質量缺陷:花紋斑或粗骨料透明層。產生此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混凝土含砂量過低。二是混凝土所用石子形狀不好。三是施工所用的模板不光滑或有撓曲。四是混凝土振搗過度或外部振搗。主要預防、控制措施:一是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含砂量。二是采用級配或形狀較好的石子。三是嚴格控制模板的剛度,使用光滑的模板。四是振搗方式應正確,避免外部振搗或拆模過早.5混凝土表面泌水及控制措施質量缺陷:混凝土表面泌水有泌水現象。產生此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混凝土含砂量過低。二是由于氣溫低或外加劑配料不當,延長了混凝土的硬化時間。三是所用模板吸水能力差和剛度不夠或表面有水。四是混凝土的塌落度太大。主要預防、控制措施:一是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含砂量,使用減水劑。二是采用剛度足夠且吸水的模板。三是光滑模板采用適當的脫模劑。四是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六、結束語
通過對清水混凝土表面質量缺陷及預防措施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清水混凝土表面的質量缺陷是多方面的,有關人員應該從其客觀原因出發,在掌握有利條件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最為符合實際的相應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 李德貴.高層結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剖析[J].2013(04):88-89.
[2] 李彥沖.淺談清水混凝土的應用技術與發展[J].林業科技情報.2010(05):59-62.
[3] 李辛民.我國清水混凝土技術發展現狀及對策[J].建筑技術.2012(0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