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建筑工程建設的基礎條件,建筑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工程的整體質量,材料質量檢測是保證材料質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對建筑材料檢測的意義、出現的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材料檢測;問題;措施
由于目前我國在建筑材料檢測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因此,優質的建筑材料檢測工作會對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系數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建筑材料檢測的意義
1.優質的建筑材料檢測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降低成本。
優質的建筑材料檢測可以對建筑材料的組成、阻火性、抗凍性、顆粒級配、抗滲透性以及強度等進行分析,得到客觀、準確的數據。建筑單位根據準確的建筑材料檢測數據,設計出適合現實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方案以保證該工程項目的質量。同時,建筑單位也可以將檢測數據同該建筑材料的市場價格相結合,對建筑材料進行優選,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
2.優質的建筑材料檢測有利于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廣和使用。
建筑工程與其他工程不同,建筑工程的成本較高、工程量較大、對建筑的質量和安全性也有較高的要求。受上述因素的影響,建筑工程單位一般對新型建筑材料持謹慎態度。建筑工程單位一般會選擇相對傳統、較為成熟的建筑材料。如果建筑材料檢測部門對新型建筑材料進行科學、合理地檢測,建筑工程單位可以通過檢測結果并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使用該新型材料。
二、影響檢測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1.建筑材料檢測設備相對落后、缺乏保養
目前,大量的新技術和新材料被廣泛地應用到建設工程之中,可是目前我國對很多新型材料的檢測是缺乏成效的,尤其在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其檢機構的檢測設備缺乏保養,設備不能及時地更新,仍然利用落后的設備對新型材料進行檢測,其檢測數據與真實數據存在較大差異,直接影響到檢測結構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2.檢測人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據相關統計顯示,目前我國較多的建筑材料檢測機構中檢測人員的專業素質是參差不齊的,政府部門單位也沒有開展相關的專業技術培訓。這就導致了在工程材料檢測過程中,某些需要專業檢測技術人員操作的檢測項目因個別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不足出現了數據讀取不準確、處理數據不合理以及檢測結構書寫不規范等,甚至出現檢測人員隨意更改檢測數據的情況。這些情況對建筑材料檢測結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
3.建筑材料檢測制度不完善
建筑材料檢測制度的完善與否對檢測數據及結構具有較為重要的影響。完善的建筑材料檢測制度可以對檢測人員的檢測流程進行有效地把控,所以完善的檢測制度是建筑材料檢測數據和結構合理、準確的重要保障。現階段,我國沒有建立完善的建筑材料檢測制度和對應的崗位責任制度,在實際檢測工作中,某些檢測人員并沒有按照相關規范、技術標準進行檢測,出現檢測結構不準確的情況時,也沒有對相關違規操作人員進行相應的處罰措施。
4.檢測技術相對落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被不斷地應用到建筑工程之中,如果檢測設備沒有及時更新或者檢測人員因專業素質的因素未能熟悉掌握新型檢測設備或者仍然使用原來的檢測手段對新型材料進行檢測,這種運用錯誤或者落后的檢測技術會直接導致對新型建筑材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合理性產生影響。例如:在對建筑鋼結構材料的檢測中,只對鋼結構材料的強度進行檢測,而未進行韌性檢測。根據建筑工程事故調查數據顯示,有很多建筑事故的發生是由建筑鋼結構材料的韌性不夠導致建筑物斷裂引起的。
三、加強建筑材料檢測質量的控制措施
1.恰當確定檢測項目
準確恰當的檢測項目是建筑材料檢測的關鍵環節,其對于保證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會存在各類建筑材料,在開展檢測時技術監管人員應依據建筑行業規定標準對材料適當項目檢定。如在水泥材料鑒定時,應依照水泥批次對水泥的凝結周期、細度、安定性及強度進行檢測;若工程選用C30等級的混凝土,應重點測定混凝土的壓碎性能;若選用質地相對疏松的粗骨料,則應實行堅固性測試等。
2.降低試驗誤差
在工程材料檢測試驗中,常會產生因人為因素引發的較大試驗誤差問題,這同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及經驗存在一定程度的關系。所以為盡可能降低甚至消除試驗誤差及違反規定的問題,應規定測驗人員依照建筑材料檢測標準嚴格開展試驗,以確保試驗結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如在鋼筋拉伸試驗過程中,需將試件拉伸至斷裂狀態時才可準確確定鋼筋拉伸系數;而在需測定伸長率的拉伸試驗中,部分技術人員近將鋼筋拉伸至勁縮狀態后就終止試驗,這會不同程度的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3.提高取樣的規范性
作為建筑材料檢測的重要環節,試驗取樣過程需要更嚴格的技術標準和要求,相應的技術人員也需熟悉各類操作技巧,具有更強的責任心,選擇科學有效的取樣手段。在實際取樣過程中應依據建筑材料檢測的各類標準,確定合適的取樣方案,并按照隨機化原則設置取樣點的數目。如在對袋裝水泥進行檢定時,應依照生產時間、生產編號、生產廠家、出廠日期等標準將同類型水泥放在一起實施檢測,同時單個批次的總量應控制在10kg以上、150t以內,抽樣檢測點的數量也應不少于25個。若同類編號水泥在1000t左右,應平分成兩部分實施檢測,且同批次水泥的抽樣間隔應按照20t進行選擇,通過對建筑材料取樣試樣的程序進行嚴格規范來提升材料檢測的有效性。
4.控制環境條件影響
各類濕度、溫度等環境條件對建筑材料的性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對于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因其性能條件受環境溫度條件影響較大,在開展拉伸試驗時,環境溫度需調整在20~25℃之間。根據有關測試數據分析發現,由同一總體中抽取的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若在28℃的環境溫度下采用同種抗拉力試驗方法進行檢測,則相比規定環境溫度條件其抗拉強度會降低約3.65%,而若環境溫度為15℃時,檢測得到的抗拉強度會提升約2.88%。所以在建筑材料實際檢測時,應恰當調控環境條件,特別要降低濕度和溫度條件的干擾,以確保獲得的檢測數據穩定可靠。
5.合理分析數據
(1)因建筑材料檢測結果離散性較大,所以在檢測結果數據分析前應先做好預處理。如對水泥膠砂抗折強度的檢測,若檢測數據中存在部分遠高于或低于平均值10%的數據,則表明此類數據的誤差相對較大,應先剔除此部分數據后在對剩余數據進行計算評估。(2)在對同種建筑材料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法或儀器設備進行檢測時,其檢測數據結果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誤差。如在對鋼材試驗中,將同批次鋼材劃分為兩個相等樣本,一份由建筑單位自主檢測,另一份由相關質量監督部分進行檢測,在對比兩份檢測數據時若發現其偏差較大,則應全面考慮產生偏差的原因,以采取合理手段進行改進。(3)另外,儀器設備的精度、技術人員的檢測水平、材料質地的均勻性、檢測環境條件等因素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建筑材料檢測結果的可靠性。若所得數據誤差超出標準固定范圍,應采用重復測量方法對材料進行再次檢測。
四、結束語:
建筑材料檢測的水平將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運行質量和使用壽命,因此,相關技術與管理單位應加強有關建筑材料檢測質量控制的研究,總結建筑材料檢測技術手段及關鍵環節質量控制方法,以逐步提升建筑材料檢測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顏秀明.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檢測的質量[J].建材與裝飾,2013,(32):100-101.
[2]施川燕.建筑材料的檢測與試驗應注意的幾個環節[J].中國建設信息.2011,05(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