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澆板鋼筋保護層的施工相對復雜、難度大,并且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本文總結施工經驗,對鋼筋保護層作用進行闡述,針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和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鋼筋保護層;作用;施工問題;質量控制
前言:在進行現澆混凝土板結構施工過程中,鋼筋保護層的施工質量對整體建筑的安全使用有著重要影響。鋼筋保護層施工出現問題,會導致建筑物裂縫、漏筋等病害產生,造成建筑安全隱患, 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鋼筋保護層厚度作用
從材料的力學性能來看,鋼筋的抗拉、抗壓強度都較高,而混凝土只有較高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卻很低,但是兩者的彈性模量較接近,有較好的粘結力,因此,鋼筋混凝土既發揮了這兩種材料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協調工作,共同承擔結構構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載。
相對于受力構件截面來說,受拉的鋼筋離受壓區越遠,則單位面積的鋼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彎矩也越大,這樣鋼筋發揮的效率也就越高。無論什么構件,受拉鋼筋總是應盡量靠近受拉一側混凝土構件的邊緣。如果放置錯誤或者鋼筋保護層過大,輕則降低了構件的承載能力,重則會發生重大事故。正因為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影響混凝土結構受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為確保主體工程施工質量,必須嚴格控制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2、施工過程中出現保護層厚度偏差的原因分析
2.1 施工人員思想上不夠重視,質量管理失控。
一些施工人員不能正確理解鋼筋保護層的重要意義,不知道保護層大小對混凝土構件受力的影響,僅知道能保護鋼筋不生銹,但對其可能影響結構安全、耐久性等其它功能缺乏認識。而施工人員對此認識不足,認為保護層大小無關緊要,混凝土澆筑前也未制定出完善的保護層控制措施。
2.2 現場施工操作隨意,質量管理欠佳。
1) 有的工程施工現場較亂,當混凝土澆筑時,在現場的施工人員更多,馬道又未能及時搭好,如果管理人員不在現場進行有效的管理,成型鋼筋倒伏嚴重,現場慘不忍睹,混凝土保護層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施工人員隨意踩踏鋼筋,特別是現澆板的上層負筋較細且大多為 I 級鋼,經踩壓變形較大,即使整改也不可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更何況有些施工單位根本不整改。另外,混凝土澆筑時隨意傾倒等現象無人管理,這些都會造成鋼筋保護層的偏差。
2) 墊塊擺放隨意,采用塑料墊卡時,質量不符合要求,脆性大,擺放間距較大;采用砂漿墊塊時,墊塊尺寸、強度都達不到要求,墊塊內未能設鉛絲以固定墊塊,擺放位置不正確,墊塊破損、偏位、間距過大等現象又得不到及時整改。
3) 鐵馬凳制作高度不正確、擺放位置隨意。許多施工單位將鐵馬凳直接放在模板上,下料時高度為板厚減去上部負筋保護層厚度和負筋和分布負筋直徑之和。馬凳直接放置在模板上,結果導致混凝土澆筑完馬凳下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時間長了,板底鋼筋也會隨之銹蝕。正確做法應為馬凳放置在板底鋼筋和上部負筋之間,高度為板厚減去上部負筋直徑、分布筋直徑、上部負筋保護層厚度、下部板筋保護層厚度、板底鋼筋直徑幾者之和。
4) 施工程序有誤,工序報驗收交接不正確。一些施工單位報驗觀念不強,鋼筋分項施工結束后未向現場監理報驗或驗收流于形式,施工單位對驗收時提出的問題整改不認真,未整改到位擅自施工。監理單位也未認真追查。
3、現澆板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控制方法
根據目前保護層中存在的問題較多且較難控制。經過調查、結合一些施工單位好的做法、并進行檢測驗證認為以下幾種施工方法可行之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現澆板負彎矩鋼筋保護層厚度。
3.1 加強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
工程施工至基礎結束后,施工單位應根據自身施工經驗結合其他單位好的做法編寫一份詳細的、切實可行的保護層厚度控制施工方案,經監理審批后按此方法執行。施工單位應選擇技術較為成熟、責任心較強的鋼筋工,施工前公司技術人員必須對鋼筋工程進行技術交底,以防出現鋼筋綁扎結束,發現由于鋼筋安裝錯誤引起的鋼筋偏位,混凝土保護層不符合要求,返工又非常困難的現象。
3.2 實行獎懲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
澆筑混凝土時,項目經理應全場指揮,檢查各崗位人員是否在崗到位,是否履行自己的職責。另外,施工單位應安排專人看護保護層,并簽訂責任狀,明確懲罰措施,直接與經濟掛鉤,加強工人的責任心,幾方面措施都到位,便可確保混凝土現澆板鋼筋保護層達到設計和規
范要求。
3.3 實行動態控制,加大檢測力度。
施工單位多在主體施工結束后進行檢測,造成結果是厚度不合格也無法返回,只有請設計人員進行驗算,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進行加固處理,從而造成人財物的浪費,增加成本。較好的做法是施工單位應在首層施工剛結束,就進行檢測,檢測時要求有業主、監理人員、項目經理、質檢員、施工員、鋼筋班班長及專職看保護層工人在現場。
如結果符合要求,則證明控制保護層厚度的方法可行,如結果不符合要求,則證明保護層厚度控制方法不夠完善,必須由監理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分析原因,商議整改方法,認為可行后,下層樓面澆筑時按此方案進行整改,澆筑完再進行檢測。不斷循環,直至合格。
3.4 嚴格報驗程序,重視過程控制。
一些施工人員沒有嚴格按工序施工,鋼筋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就要求澆筑混凝土,管理人員礙于情面不加阻止或阻止力度不夠,造成了現場鋼筋綁扎不到位、整改不合格便開始澆筑混凝土的混亂情形,在這種情況下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是不可能符合要求的。經調查發現,保護層控制較好的施工單位,都能嚴格遵守報驗程序,未驗收或驗收不合格堅決不進入下道工序施工。監理單位也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
3.5 施工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技術水平,施工過程中加強質量控制,對不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的一定要整改到位。
3.6 下道工序施工時保護好上道工序成果。
板面混凝土澆筑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施工中應派專人護理鋼筋,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下料部位宜在梁上,施工人員應在施工平臺、走道上將混凝土分散到現澆板上。負彎矩筋處先用混凝土鋪墊好,帶線測量混凝土的厚度和保護層厚度,達到設計要求后,用鐵滾進行壓平壓實,逐條軸線進行檢查,每條軸線檢查 3 至 5 點,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最后鐵板收光、壓實拉毛。之后循環作業四面推進。
4、某工程鋼筋現澆板施工實測
某施工單位總結其施工過的一些工程,并進行調查統計,實際測量 180 處,統計數據如表 1 所示;
表 1 某工程現澆板鋼筋保護層實測統計表
從表 1 數據中可以清晰的發現,對于現澆板鋼筋保護層施工來說,其中保護層厚度控制是整個鋼筋工程施工的重點。
4.1 鋼筋現澆板施工主要一些應對措施
根據上文所述的工程現澆板鋼筋保護層施工問題原因,采取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
(1) 整個工程增加了一些塑料定型墊塊的數量,并將各墊塊之間的間距縮小。通過對原有墊塊間距的調整,確保了保護層施工荷載對下部鋼筋影響更小,其更加堅固。通過一些試驗,對于常規設計底層網片使用雙向的 Φ10,而間距則采用@ 150,因此確定具體保護層墊塊布置為: 底部鋼筋直徑使用 Φ6~ Φ8,各個墊塊之間的間距為@ 450,使用梅花布置; 對于保護層底部的鋼筋使用 Φ10~ Φ12,各個墊塊之間的間距為@600,使用梅花布置。在清晰墊塊布置才做規程及具體間距之后,整個鋼筋保護層的控制得到了進一步保證。
(2) 使用合適的條形鋼筋馬凳子以支撐保護層上部網片,并縮短各個鋼筋馬凳之間的間距,將其綁扎牢固。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要準確掌握現澆板上部網片保護層具體厚度,并對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和培訓,通過鋼筋馬凳間距減小,并將其綁扎牢固,最終上部鋼筋保護層的質量進一步得到了保證。
(3) 整個工程加強監管,禁止工程操作人員踐踏成型鋼筋。工程施工通道板使用 2400mm ×600mm ×12mm 的多層板下部頂上三排 80mm ×80mm ×200mm 的木墩進行制作,整個通道板與馬凳及腳手板跑道相比,通道板材質更輕、方便搬運,高度相對很低,整體性強,施工人員在上部行走更加安全聘問,通過進行通道板重新設計制作,并對現場施工人員教育,采取了一些對應的預防措施,整個工程基本杜絕了工程施工人員對成型鋼筋踩踏的現象,進一步保證了工程施工質量。
4.2 工程效果監測及成果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之后,并對后期施工現澆板鋼筋保護層檢測,共檢測 180 處,統計結果如表 2,并通過現澆板結構原位檢測,鋼筋混凝土結構板保護層厚度符合率從原有的 68. 3%提高到了 91. 7%。
表 2 工程后期現澆板鋼筋現澆板保護層測量統計表
通過這些針對性的措施實施,鋼筋混凝土結構板保護層厚度符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有效的保證了該分項內外部質量。
5、結語
在實際施工中,一定要對混凝土及鋼筋的受力機制作掌握,認識到現澆板鋼筋保護層對整個工程結構的作用,防微杜漸,最終切實保證工程質量,以建設優質工程。
參考文獻:
[1] “廣東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技術措施二十條”廣東省建設廳 2005
[2] 唐峰,陳慶鋒.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重要性的分析和質量控制措施,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