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統籌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環境建設,明確任務與對策,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使統籌城鄉發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城鄉統籌;發展步伐;思考
引言
我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已呈現失衡的態勢,這將嚴重制約我國農村發展,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障礙, 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和推行,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十分有利的影響。但從整體上來看,跟經濟的發展速度相比,社會的發展速度還是比較慢的,統籌解決城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打破城鄉界限,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共同繁榮。統籌城鄉發展,在現階段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1.1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就城市論城市、就鄉村論鄉村的立法模式,已經不適應形勢需要。特別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核心——“三農”問題的解決,更是要依靠城鄉經濟的發展來解決。而國民經濟是由不同的產業部門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發展中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帶來的成果。它對周邊農村和鄉鎮具有較強的輻射能力,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實現農業和小城鎮建設相互協調、雙向帶動、共同發展。城鄉發展規劃一體化,是把城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規劃面向農村延伸,在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的期限、規劃所采用的理論與技術方法和內容方面上具體明確。
1.2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具體措施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是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講就是在發展中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最終使經濟社會能夠又好又快的發展。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整體部署中,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收入的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轉化為國家意志,處理好農民與市民、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的關系,從體制和法制上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依法推進城鄉統籌。政府的介入改變了農村傳統的以村和承包組為單位的基礎設施或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但同時,政府由于財政力度和行為方式的局限,不能承擔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所有職能和環節。城鄉統籌情況一般會影響到發展的全局,對其他關系的調整工作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2.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途徑與戰略
2.1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要以制度創新為主,實現城鄉平等
在我國經濟具有相當基礎之后,國家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是破除制約我國經濟發展障礙的必要舉措。統籌城鄉發展可以解決發展進程中實際存在的城鄉關系不協調問題,城鄉統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 城鄉統籌不僅僅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部分,而且對于整個發展的大局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睂崿F上述目標,關鍵是統籌。要統籌發展,就要大力推進“一體化”建設。要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必須以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為突破口,通過城鄉產業的相互融合、分工協作、互促共進,實現城鄉經濟的良性循環和一體化發展。
2.2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由于我國農業結構的調整嚴重滯后于產業結構的調整,致使我國農業領域里沉淀了過量的勞動力,這是農民依靠農業增收困難的深層原因。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實質上就是黨和國家在謀劃城鄉關系、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時,把城市和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問題, 現在的新生代農民比較多,他們并不是非常依賴土地,他們不管是在思想方面,還是在生活習慣上,或者是行為方式上都逐步向城市化方向發展,他們的意識里很想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必須實行城鄉聯動,統籌城鄉相關產業的發展。無論是加強農業還是提高工業或發展服務業,都不可能僅靠城市或農村就能單獨完成。因為城鄉產業發展是解決城鄉協調發展的根本措施,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整體部署中,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收入的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3以農村綜合發展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集中體現
城鄉關系始終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一個根本問題,也是當前和今后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需要重視和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加強城鄉產業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實現城鄉產業相互融合、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可以利用產業政策的誘導作用,讓城市工業和農村工業根據自身資源要素稟賦等條件,著重發展自己具有比較優勢和可以互補的產業,并且實行城鄉統一的金融政策,保證村鎮企業資金供給充足。
3.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3.1城市化對于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意義
強力推動資源要素配置向農村傾斜化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核心問題就是資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對我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在農業部門中,僅僅節約勞動時間是不夠的,還必須把富余的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領域,才有可能使農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F在的新生代農民比較多,他們并不是非常依賴土地,他們不管是在思想方面,還是在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上都越來越向城市化方向發展,非常想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使城市產業資本持續投入農業和農村產業,使區域經濟資源綜合發揮效益,做到優勢互補,有效地解決農業發展中的資本不足問題。
3.2城市化發展戰略的選擇
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必須以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為導向。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于培育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扶持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從現在起,認真解決城鄉公共品供給失衡、資源要素流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失衡、城鄉民間投資失衡、將不斷的推動著土地集約利用與新農村建設,但是還會出現不能很好的保障農民和集體土地權益等問題?,F在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存在的較困難的一點就是健全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
3.3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有效措施
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化 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充分體現了通過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來推動城鄉共同進步。統籌城鄉發展需要有能力的政府,而提高政府能力所涉及的議題既與在政府和市場的運作之間保持平衡的需要緊密相關,只有真正落實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基本工作,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有效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才能得以實現。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4.結語
統籌城鄉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 只有真正落實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基本工作,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有效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才能得以實現。 我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已呈現失衡的態勢,這將嚴重制約我國農村發展,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障礙,為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農村地區經濟社會各方面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夢奎.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區域發展.管理世界.2004(4).
[2].鐘春艷,李保明,王敬華.城鄉差距與統籌城鄉發展途徑.經濟地理.2007年.
[3].路明.城鄉統籌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