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賀
時間回放到徐寶頂上任之初,那時的徐家屯村是“三堆”遍地,滿村泥巴路,村民缺少致富門路??纱迕駛儼l(fā)現(xiàn),這些問題似乎并沒有令徐寶頂苦惱,他與村“兩委”班子仔細研究,不斷制訂解決方案和實施計劃?!爱敃r不是不發(fā)愁,只是覺得時不我待。抓緊時間改變落后局面,就是當時腦子里唯一的念頭。”徐寶頂回憶說。
泥巴路嚴重影響著村里的經濟發(fā)展,修路成為徐寶頂?shù)氖滓蝿?。可村里沒錢怎么修路?徐寶頂開始四處奔走,尋求支持,經過多方努力,終于籌集到修路所需要的100多萬元資金。錢到位了,可很多“三堆”還躺在路肩上向村干部們“挑釁”。于是,徐寶頂組織黨員干部大干50天,清理“三堆”1000余立方米。那段時間里,有人甚至認為徐寶頂和村干部們到了不吃不睡的地步,因為不論白天黑夜,總能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有的村民不愿拆除占道的院墻,徐寶頂耐心疏導;有的村民蠻不講理,“寧死不拆”,徐寶頂則據(jù)理力爭……
日月輪轉,一天天,一月月,徐寶頂人消瘦了,鞋底磨薄了,可他的心卻敞亮了。因為,路修起來了,村里的環(huán)境顯著改善了,可以專心琢磨如何使村民盡快走上致富路了。他結合“黨群共富”這一活動載體,在村里建立了多個“黨群共富小組”,要求黨員致富帶頭人不僅在棚菜生產中起到試驗示范作用,還要幫助組內的群眾共同致富,并為參組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新發(fā)展的棚菜戶王業(yè)魁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是既缺錢又缺技術,一年下來沒掙到錢反而賠了錢,一時心灰意冷。徐寶頂了解情況后,同“黨群共富小組”組長付玉鳳一起幫助王業(yè)魁,不僅籌集資金5000余元用于幫助王業(yè)魁購買種子、化肥、農膜、農藥等,給予他“全天候”的技術指導,還幫助他銷售棚菜。在徐寶頂起早貪黑的幫助下,王業(yè)魁不僅掌握了生產技術,過上了富裕生活,還成了生產能手。
村民徐顯峰有經濟頭腦,銷售信息靈通。徐寶頂鼓勵徐顯峰擔任“黨群共富小組”的經紀人,讓他負責起全村棚菜的銷售任務。徐顯峰沒有讓“伯樂”失望,通過他與外界聯(lián)系,徐家屯村每年外銷蔬菜1000余噸,創(chuàng)造利潤200余萬元。
為拓寬增收空間,徐寶頂經過調研,摸清村民的實際情況,認為勞務輸出是條最直接、最實惠的路子。于是,他請來專家、能人,面向村民有針對性地開展家政、建筑、運輸?shù)确矫娴呐嘤?。如今,全村每年勞務經濟增收超百萬元,實現(xiàn)了“外出一個,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帶富一片”的目標。有句話如今已成為村民們的“口頭禪”———“要想富,就找村支書徐寶頂。”
“光有錢還不夠,還要帶出一個勤政廉潔的村班子!”徐寶頂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他嚴于律己,時時處處作表率,督促村干部盡職盡責,團結協(xié)作,齊抓共管,真正使村“兩委”班子成為一個清正為民、有戰(zhàn)斗力的集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村民需要辦理的事項不斷增多,本著“貼近群眾、方便群眾”的宗旨,徐寶頂帶領村干部積極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如今,徐家屯村的每一名村干部都是為民辦事的“活字典”“萬事通”,村民們不管有啥待辦事項都放心地交給他們。近年來,全村共受理群眾申請事項1200余件,辦結率100%。難怪有村民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俺們村的‘領頭雁可不止一只,而是一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