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3、IL-35在晚期胃癌術后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治療中的臨床意義
項濤1,雷慧2
(1.廣東醫學院附屬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500;2.浙江省腫瘤醫院,浙江 杭州 310022)
[摘要]目的分析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在晚期胃癌患者術后恢復胃腸道功能中的價值。方法將68例行晚期胃癌術后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2組綜合治療相同,試驗組加用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治療,觀察2組患者血清IL-33、血清IL-35、腹圍變化、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排便及住院時間。結果試驗組血清IL-33、IL-35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2組腹圍差在治療后48 h、72 h、96 h及120 h時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腸鳴音恢復、排氣、排便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可促進胃癌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加快胃腸功能、減輕腹脹;血清IL-33、IL-35可評估治療效果。
[關鍵詞]白介素-33;白介素-35;晚期胃癌;手術;加味五苓散;超聲藥物透入
基金項目:佛山市衛生局醫學科研立項課題(編號:2014208)
作者簡介:項濤(1979-),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消化道腫瘤、惡性腹水的臨床診治工作。E-mail:xiangtao1111@163.com
DOI:10.3969/j.issn.1673-5412.2015.03.021
[中圖分類號]R735.2;R730.59
收稿日期:(2015-01-07)
晚期胃癌姑息手術后患者胃腸道可能處于菌群失調、感染、出血等狀態。如何改善胃癌術后胃腸功能一直是醫護人員探討的熱點問題。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已逐漸開展,我們對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使用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和未使用的65例晚期胃癌患者進行比較觀察,分析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經病理診斷證實的晚期胃癌患者68例,年齡21~65歲,中位年齡56歲,隨機分為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治療組(試驗組)和普通治療組(對照組),其中試驗組38例,對照組30例,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2組均接受相同的綜合治療,試驗組同時加用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治療。超聲藥物透入治療:第1天使用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將2片胃腸寧放在2個金屬貼片內,每次治療30 min,在取下治療頭后再將藥片保留30 min,每天2次,連用7 d為1療程。加味五苓散治療:以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五苓散(澤瀉、茯苓、豬苓、白術、桂枝)為基礎方,加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薏苡仁等,水煎,100 mL,每天3次口服。
1.2.2腹圍測量排空小便、平臥位后以臍為起止點并垂直于身體縱軸為測量平面。第1次腹圍在當日晨測量,第2次腹圍以晚上為起點,每24 h測量1次,兩者相減為變化數值。
1.2.3觀測數據記錄2組患者蛋白、年齡、性別、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排便時間和腹圍變化值等。
1.2.4指標測定所有患者抽取靜脈血2 mL,離心后置于-80 ℃冰箱中保存,血清IL-33蛋白、血清IL-35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生化免疫指標在免疫一體機上測定。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基本資料比較2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時間、血清IL-33、IL-35蛋白及主要電解質水平等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表1)。

表1 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2.22組治療后相關項指標比較試驗組血清IL-33、IL-35蛋白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2組腹圍差在治療后48 h、72 h、96 h及120 h時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腸鳴音恢復、排氣、排便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2組相關項指標的比較
3討論
白介素-33(intedeukin-33,IL-33)是Th2型免疫介導的關鍵活化因子,可促進Th2細胞、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嗜酸細胞活化釋放IL-5、IL-13等Th2型細胞因子,在胃癌等癌癥進展中起到重要的介導作用,這可能與其介導腫瘤免疫、炎癥基因表達,從而發揮其腫瘤凋亡、促炎作用有關[1]。
IL-35是2007年初被發現的由調節性T細胞生成的抑制性細胞因子[2]。目前多項實驗證明調節性T細胞在炎癥條件或腫瘤微環境中(B16黑色素瘤和M38胃腺癌)通過IL-35和IL-10依賴的途徑誘導細胞分泌IL-33,在免疫耐受中起了重要的調控作用[3-4]。目前了解調節性T細胞通過IL-35依賴的非接觸依賴途徑發揮免疫抑制功能。
中醫理論認為痰凝及水飲在胃癌中患者可出現腹脹而喘、嘔吐清水痰涎等癥狀。本文采用的加味五苓散改善腸道功能[5],源于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其中澤瀉、茯苓、豬苓淡滲利水,用桂枝溫陽化氣以利水,“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加用白術健脾燥濕以利水。加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等抗腫瘤藥物以解毒散結,并加用焦三仙、雞內金以固護胃氣共奏溫陽化氣、利水消積之功,改善腸道功能效果明顯。
超聲藥物透入治療主要是通過超聲波震蕩使藥物進入體內,避免口服后肝臟對藥物的首過效應,避免胃腸道中的酶對藥物的破壞、降解,避免外敷給藥難透入體內[6]。目前認為超聲藥物透入可減輕胃癌患者的腹脹、促進胃腸道的恢復、促進肛門排氣和排便。但是,有報道[7]稱超聲波對皮膚可能造成損傷等缺點,這提醒我們在治療時加以警惕,防止并發癥。
晚期胃癌姑息手術后應了解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8]。本研究測量得出的試驗組腹圍變化峰值出現在72 h,120 h腹圍變化穩定,均較對照組提前,表明超聲藥物透入配合加味五苓散可促進肛門排氣,可減輕腹脹。
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紊亂、腸麻痹、感染等也會影響胃腸功能的恢復[9]。在本研究中,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IL-33蛋白、血清IL-35蛋白、電解質相近,具有很好的基線可比性,試驗組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表明加味五苓聯合散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可促進腸道血運改善,使腸道肌層收縮加快,肛門排氣排便、促進腸鳴音及胃腸功能的恢復。試驗組血清IL-33、IL-35較對照組下降明顯,與治療效果一致性較好,所以血清IL-33、IL-35可評估晚期胃癌術后加味五苓散聯合超聲藥物透入治療的療效。
參考文獻:
[1]Barlow JL,Peel S,Fox J,et al.IL-33 is more potent than IL-25 in provoking IL-13-producing nuocytes (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and airway contraction[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3,132(4):933-941.
[2]Niedbala W,Wei XQ,Cai B,et al.IL-35 is a novel cytokine with therapeutic effects against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and suppression of Th17 cells[J].Eur J Immunol,2007,37(11):3021-3029.
[3]Collison LW,Chaturvedi V,Henderson AL,et al.IL-35-mediated induction of a potent regulatory T cell population[J].Nat Immunol,2010,11(12):1093-1101.
[4]Chaturvedi V,Collison LW,Guy CS,et al.Cutting edge:Human regulatory T cells require IL-35 to mediate suppression and infectious tolerance[J].J Immunol,2011,186(12):6661-6666.
[5]王洪圖.內經講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6]洪芳芳,莫新少,黎樂群,等.腹部大手術圍手術期液體治療[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8):739-941.
[7]Yamashita N,Tachibana K,Ogawa K,et al.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evaluation of the skin surface after ultrasound exposure[J].Anat Rec,1997,247(4):455-461.
[8]李良成,張永順,李忠紅.超聲藥物促滲設備的研制[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9,26(1):184-186.
[9]江志偉,李寧,黎介壽.術后腸麻痹臨床表現及病理生理機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9):682-683.